我愿是那回澜中的一滴水
我愿是那回澜中的一滴水
刘述涛
清未明臣张佩纶曾在《论闺秀诗》中写道:“刼灰五代孰扶衰,花蕊《宫词》晚出疑。居士回澜嗟力薄,升平仅得谢家诗。”诗中尽显张佩纶对于无力挽回局势的痛苦与无奈。在清朝晚期的这艘千疮百孔的破船上,张佩纶却主张不与列强谈和,要与列强决一死战。当中法争执刚起之时,张佩纶就上奏,发表主战论调,强调中越唇齿相依。越亡,中国必受其害,并认为中国有三大理由取胜。
很可惜,朝廷哪里有人能听得进张佩纶的声音?这些大权在握者,除了割地赔钱,就不会想别的。等到光绪二十六年,当张佩纶听到八国联军攻陷大沽口后,急得吐血,可就算他的血全部吐光,也仍是没有人会听他的。
同张佩纶一样发出无力回天感叹的还有江西历史上的最后一任状元——刘绎。
刘绎主张清政府要严禁鸦片,他认为鸦片是祸国殃民的根源,上奏折:“官吸之则废事,兵吸之则废守,富者败家,贫者丧身。”他还提出了禁烟的具体方法,主张对所有官吏、军队、民众分别制订严格的禁烟条令,并严格执行,这样“行之数年,必可挽回”。可此时的清政府,有谁会听,又有谁愿听?
当鸦片战争风云四起的时候,刘绎上书户部尚书祈嵩藻,反对赔偿烟价与战费,认为这种行为是“以肉投犬,以饭饲丐,愈引愈前,愈禁愈多,未有了时”。刘绎还对英舰入侵长江,义愤填膺,积极主张抗击英军,不可以赔偿和割让土地。并且提出了“沿江固守,不必与战”的战略,以消耗其粮食、弹药,用重兵在海口处堵截,“悉力防堵,断其归路”,使之成为“釜底游魂”,加以聚歼。
可在面对这样的一群只贪图眼前荣华富贵,只顾眼前的权贵们把持的朝廷,又有谁会听刘绎说话?反而是更多的人恨刘绎多管闲事。到后来,有些人只要刘绎一出来说话,就找各种借口来为难刘绎,让刘绎无比寒心。
尤其是刘绎半夜醒来,一想到刚中状元的那一年,自己被皇上召见。只因多抬头多看了宫殿里的诗词几眼,就被奸臣污告,说是对皇上的大不恭,竟敢放肆的去看皇上。好在后来皇上问刘绎是不是真是这么一回事的时候,刘绎回答自己是看宫殿里的诗词,如果皇上不相信,他可以一首一首的倒背出来。皇上让刘绎倒背了两首宫殿里的诗句,见刘绎倒背如流,这才没有惩罚刘绎。
刘绎每每想起这些事情,就不寒而栗,后背发凉。后来,他才干脆以父母年老,适应不了京城生活为由,让皇上恩准,回到了家乡永丰,自己在一早一晚服侍父母的同时,仍不忘记著书立说。仍认为为官应对老百姓:“为烦不扰”,不应该在国家赋税之外还增加老百姓的负担。应该要让老百姓休养生息。“为国必先治元气,其要在乎得人才,固民心。上无言利之臣,则贤才进;下无贪暗之吏,则闾阎安。元气之复,必由于此。”可说得再多,真又有谁会在意,又有谁会在乎?
要说,真正在乎刘绎是位人才的是庐陵的知府。当遭受水害兵毁,又屡废屡兴的白鹭洲书院再次修好之后,选任白鹭洲书院的院长,就在了头等大事。这时,有人举荐刘绎来担任白鹭洲书院的山长,因白鹭洲书院的历任山长也都是名儒大师。就在庐陵知府打算聘请刘绎担凭白鹭洲书院山长的时候,却不断有不同的声音响起。有人说,刘绎这人太爱多管闲事,这朝廷禁不禁烟,要不要打,关他何事?当这些声音四起之时,让一直认为刘绎最合适担任白鹭洲书院山长的知府也打起了退堂鼓。但一想到刘绎是清朝江西仅有的三位状元之一,而且学识渊博,还存仁孝之心。就决定来场比试,看谁最有才学,就选谁为山长。但又怕落选者面子上过不去,就决定在中秋节的时候,请那些被人举荐过的人一起来,在一起题字作联,但题字作联之后,封住落款姓名,让所有的人来认定为最优者,最后选定的最优者就委任为山长。
中秋节来临之后,刘绎受邀来到白鹭洲书院,他写下了“鹭飞振振兮,不与波上下;地活泼泼兮,无分水东西。”又写下了“陵谷经几迁,此地依然为砥柱;江河同万古,斯文有幸见回澜。”正是这两副工整的对联,让人看到了刘绎的才华和胸襟,刘绎被任命为白鹭洲书院的山长。
从此,刘绎便结束了自己的隐居生活,开始呕心沥血地为培养庐陵人才而努力,在他的心里,他永远记住在这块土地上走出一位又一位大的家,永远记住了白鹭洲书院的山长欧阳守道,记住他在任白鹭洲书院的十几年间,为培养吉州人才所作出的极出贡献。同时还记住了欧阳守道,在任山长十几年,仍住在破旧的住所之中。欧阳守道的兄长早逝,两个侄儿由他抚养。侄儿要成家了,可他拿不出什么钱财资助,只好向学生文天祥求救。文天祥也无多少积蓄,只得把原先在朝廷任太子老师时,皇帝奖赏的一只金碗,借给欧阳守道去当铺典当,贷出一批银两,欧阳守道才给侄儿办婚事。足见欧阳守道是一位如何坚守清贫的操守,不图私利的人。
同时让刘绎记在心里的是白鹭洲书院立志、养气、修身的办学宗旨。后来,刘绎在白鹭洲书院的这一呆,前后就将近30年。在30年的时光里,刘绎终于发现了,自己成为这回澜中的一滴水,虽无力回天,但却将自己的思想传给了后人,由一代又一代的后人来改变这个世界!
(图片系网络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