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凌烟风云(上)2
《旧唐书 长孙无忌传》记载了唐太宗发布的《图功臣像于凌烟阁诏》,里面说这二十四位功臣分为四类,
第一类是“绸缪帷帐,经纶霸图”。“绸缪”指的是预先做准备,做什么准备呢?图谋霸业,也就是太原起兵,建立唐朝。
第二类是“学综经籍,德范光茂”。意思是学识超凡,德行高尚。
第三类是“竭力义旗,委质藩邸”。意思是当年在秦王府跟随着他的那些人。李世民在玄武门]事变前是秦王,藩邸一词指的是秦王府。
第四类是“受服庙堂,辟土方面”。也就是说在太宗上台后听命于太宗开疆拓土的。
为什么要图画凌烟阁呢?当代分析原因有如下几个。
第一个原因,表彰功臣,奖掖后进。
太宗是个非常重视人才的人,当皇帝二十余年,不断发掘人才,表彰老功臣,无疑是为了给年轻人树立榜样,正如他在诏书中所说的:“庶念功之怀,无谢于前载;旌贤之义,永贻于后昆。”用意说得很明白了。
第二个原因,英雄迟暮,纪念已逝年华。
选择此时图画凌烟阁与一个人的死有关,他就是魏徵。魏徵在这一年的正月去世了,二月李世民就开始搞凌烟阁,那么就有理由说这是由于李世民感慨自己的这批忠臣逐渐老去,去世者也有不少了,当时二十四人中已经有十人去世了,有的人是积劳成疾,有的人是在战场上受创成疾,包括太宗本人也已经步人晚年了,想当年叱咤风云、气吞万里如虎的谋臣猛将们现在已经逐渐调零。人老了就爱回忆过去,太宗估计也未能免俗。
顺便说一句,为什么太宗登基后基本看不到秦琼秦二爷的事迹了,就是因为他在战场上受伤过多,英年早逝。
第三个原因,加强宣传攻势,宜扬自己政权的合法性。
这个问题要重点说一下, 因为以往注意到这一点的人不多。 请注意刚才提到的诏书里是把“建国”放在首位的,这是太宗刻意要传递给大家的信息,即这些跟随他的人都是建国的功臣,那么他成功没有呢?显然很成功,比如唐朝天宝年间钱起的《图画功臣赋》就曾经这样说:“先帝之革隋也,应归运而大义举,获仁人而鸿业集。及乎计伐录功,日不暇给,宝玉不足以劝赏,故茅土是封;钟鼎不足以昭宣,故图赞是缉。
传厥象于绘事,壮崇台于天邑。”唐后期刘肃的《大唐新语。褒锡》:“贞观十七年,太宗图画太原倡义及秦府功臣。”类似的例子非常多,看来后来的唐人已经普遍认可了这种说法,现在在咱们很多现代的出版物和网络上看看,一说“凌烟阁”,很多人都说是用来表彰建国功臣的,这就是太宗要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