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透式学习的五个故事(中):穿透知识,拿到结果
作者:方军
五个穿透式学习故事,今天是第3、第4,最后一篇我将把读书方法做一个综合。(上)见:穿透式学习的五个故事(上):穿透知识,拿到结果
1,管理大师德鲁克讲述的故事:以书面形式记录下来
2,科学天才费曼的警告:别做“草包族”
3,《小王子》作者的绘画作品:向孩子学习
4,IT巨人格鲁夫的学习:为自己负责
5,王元化读黑格尔的读书故事:读透了
《小王子》作者的绘画作品:向孩子学习
01
穿透式学习
法国飞行员圣埃克苏佩里写的《小王子》是部感人至深的儿童作品,也充满了哲理。
孤单的小王子来到人类居住的地球,在这儿,小王子发现人类缺乏想象力,只知像鹦鹉那样重复别人讲过的话。
我对《小王子》整本书的印象很淡,却对开头处作者圣埃克苏佩里以第一人称“我”展示的两个绘画作品印象深刻。
在他六岁的时候,他看了一个关于原始森林里的故事的书,书里写了一个蟒蛇吞下了一个大象。
这本书写道:
“蟒蛇把猎物囫囵吞下,嚼都不嚼。然后它就无法动弹,躺上六个月来消化它们。”
圣埃克苏佩里把他读到的原始森林故事画下来,这就是六岁的孩子绘画作品一号和绘画作品二号。
我用彩色铅笔画了我的第一幅画:我的作品1号。
我把这幅杰作给大人看,问他们我的图画吓不吓人。他们回答说:“一顶帽子怎么会吓人呢?”
我画的不是一顶帽子。我画的是一条蟒蛇在消化大象。
于是我把蟒蛇肚子的内部画出来,好让这些大人看得明白。他们老是要人给他们解释。
……那些大人自个儿什么也弄不懂,老要孩子们一遍一遍给他们解释,真烦人。
我不时想起这个故事,我没想多么深奥,我只是觉得,我们的学习就是这样的:
画出了作品一号(别人会误以为是帽子)。
画出了作品二号(别人会想,剖开它看到大象又怎么样)。
但这就是我们的学习。
在《小王子》中,狐狸告诉小王子的秘密是:
“只有用心才能看见。本质的东西用眼是看不见的。”
02
脱掉你的知识盔甲,用心去感受世界
我很少看儿童故事,但后来经朋友推荐又看了一本叫《盔甲骑士》,它讲了一个迷恋自己的盔甲的骑士的故事,为了穿着盔甲,他四处征战。
他穿着盔甲吃饭、穿着盔甲睡觉。
又过了一段时间,他嫌盔甲穿穿脱脱太麻烦,干脆一天到晚穿着盔甲,连他自己都忘了不穿盔甲是什么样子。
终于有一天,他发现自己的盔甲脱不了掉了。
因此,这一次他为自己出征,想要找到办法脱掉盔甲。
经历了“沉默之堡”、
“知识之堡”、
“意志与勇气之堡”,
最终攀上“真理之巅”。
骑士脱掉了盔甲、找到了自己。
读到《盔甲骑士》的时候,当时,我们感受到一些朋友的“知识盔甲”。你跟他说什么都被带回他的老思路,用我们当时的话说:
不光是狠命地“敲黑板”没用,连抡起大锤敲他的壳也不管用。
我也意识到,自己身上大概也同样带着厚厚的壳。
因此,我们学习的路也要经历盔甲骑士为自己出征那样的路,我们要向孩子学习。
03
追问「为什么」
孩子的学习方式究竟是什么样呢?是不停地问“为什么”。
其实,这也是管理里面常用的方法的原理,连续追问“五个为什么”,直到找到问题的根本原因。
让我再讲一个故事。
有个天文学家在俱乐部发表演讲,讲关于宇宙起源的“大爆炸理论”、地球是圆的等等。
演讲结束时,一个听讲座的夫人大声说:“年轻人,事情不是这样的。实际上,世界是由一个大海龟的后背支撑的。”
这个天文学家已经习惯了这样的争论,他平静地追问:“那么,这个海龟是站在什么上面呢?”
这个夫人也很平静:“当然,在另外一只海龟上面。”
天文学家觉得的找到了攻击的要害:“那么,请你告诉我,这另外一只海龟又在什么上面呢?”
这个夫人沉着地微笑,充满自信地说:“不,你不用再问了。下面全是海龟。”
方法:「追问五次为什么」
找出根本问题,问5次“为什么”,是丰田的解决问题方式。
丰田生产方式创始人大野耐一认为,要真正解决问题必须找到问题的根本原因。
连续问5次为什么,不满足于初步的答案,持续追问下去,深入地挖掘,直到找到真正的原因,从而在更根本的层次上解决问题。
比如,对于工厂地板上有漏油。
第一次为什么的答案是机器漏油,对策则是修理机器;
第二次再问为什么答案是机器的衬垫磨损,对策则是更换衬垫;
第三次再问为什么,答案是衬垫质地不佳,对策是更换衬垫规格;
第四次再问为什么,答案是这些衬垫较便宜,对策则是改变采购政策;
第五次再问为什么,答案是企业以节约成本作为对采购部门的评估,对策则是改变采购部门的绩效评估体系。
IT巨人格鲁夫的学习:为自己负责
04
最严酷环境下的学习
格鲁夫是我自己最重要的学习榜样之一,他是英特尔的三位创始人之一,在个人电脑鼎盛时期他是与比尔·盖茨齐名的IT巨人。
在我们这些科技互联网行业的人最早学习管理技能时,格鲁夫恰好出现在我们面前。
现在,他的管理方法在硅谷科技产业中被广泛使用,其中最著名的一个是谷歌、亚马逊等公司在用的OKR工作法(OKR指目标与关键结果)。
我们来看看,格鲁夫是怎样在一个特殊领域运用自己的学习精神和学习能力的?
当医生告诉你,“你长了一个肿瘤”,你会是什么反应?
当医生告诉你,有三种治疗选择:手术,放疗,冷冻手术。
医生说,“手术最有可能除掉肿瘤。”你会是什么反应?
我们多数人,恐怕就听从医生的建议,医生是专家。
当格鲁夫面对这样的艰难情况时,他是怎样的反应呢?
1995年,格鲁夫被诊断得了癌症,后来,他在一本书的附录里面,详细地讲了这段经历。简单地说,格鲁夫的反应是,把癌症当成一个专业来学习。
格鲁夫他白天打电话预约更多的权威医生做进一步的诊断和咨询,晚上他研读大量医学论文,总结论文里的数据,对不同文章里的数据进行比较。
他还听肿瘤医学会议的录音报告学习。
他这样说,这些学习让他想起,年轻时就是这么学习半导体知识的。当他钻研时,他逐渐地认识到,不同的医学专业都在强调自己的治疗方法有效,但相互冲突。
差不多花了一年时间,做了大量的调研,格鲁夫变成了一个准医学专家。
在治疗时,格鲁夫自然还需仰赖顶级的医疗专家,但他了解,每个专家都有自己的偏见或偏好。
他认为,自己需要学习,拥有足够的知识,来做出对自己的生命负责任的选择。
在面对人生的难题时,格鲁夫的方式跟他一直以来的学习是一样的,系统地学习一个专业,让自己成为这方面的专家。
他详细写下几种可能的选择,列出了用来判断的数据指标,写下判断的条件。
最终,他做出和自己的性命攸关的决策:他选择了放疗。
1995年的治疗很成功。
21年后,2016年,格鲁夫在79岁时去世。
05
格鲁夫:学习的历程
在格鲁夫的一生中,学习是一条关键的主线。我们再说两个他年轻时的学习故事。
在第一个故事中,格鲁夫是典型的学霸。
从小时候开始,他似乎总在进行不可能的学习。他在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拿到了化学工程博士学位,成为了仙童半导体公司的一名工程师。
在工作中,他还是学霸本色,钻研起技术来是好手。他的博士专业是化学工程,研究流体力学,但他很快成为半导体领域的专家。
他工作之外还在大学讲课,还在1967年出版一本半导体领域的技术专著《半导体器件的物理与技术》,在之后很多年里,这本书是大学的经典教材。
方法:深入学习的最佳方法——自己写一本书
再讲一个案例,战略大师大前研一在刚刚加入管理咨询公司麦肯锡的时候,是一个原子能博士。对于管理,他几乎不了解。
大前研一学习的方式,是自己努力地学习,然后写了一本书《企业参谋》。很大程度上,他是依靠这本书成为影响东西方的管理大师的。
大前研一处女作的《企业参谋》,是他在30岁时所做的工作笔记。大前研一29岁加入麦肯锡公司,在一窍不通的情形下边工作边学习企业经营之道。
在经过了30多年之后,本书仍然是日本职场新手的必读书。
自己写一本书,这是一个高阶方法。如果你有能力,建议你挑战一下!
如果格鲁夫的学霸人生一直沿着这样的路径发展,那也没什么特别的,我们最多说,格鲁夫有强烈的学习意愿,他也善于学习并成为顶级专家,我们都认识不少这样的人。
问题是,当你要学习看似不相关的东西、跨领域学习时,你还有这样意愿吗?你还能学会成为顶级专家吗?
在接下来的另一个阶段的学习故事中,格鲁夫遇到了源自实干世界的学习挑战。
两个芯片顶级大牛罗伯特·诺伊斯和戈登·摩尔是格鲁夫的恩师般的人物,创办英特尔时,他们拉上格鲁夫一起。
不过,他们安排格鲁夫说:你不能再负责技术研发了,你去负责芯片的生产管理。
在新的芯片公司,格鲁夫的职责变了。
格鲁夫也意识到,这三人中的确只有年轻一点的他可以做这件事,他必须去学习管理,工厂管理、生产管理、团队管理。
以此为开端,格鲁夫开始了可能是在科技产业里最辉煌的关于管理的自我教育。我们看他的学习成果:
一,他最终成为英特尔的董事长、CEO,带领英特尔走向辉煌。
二,他提出了战略转折点等观点,迄今为止,他仍可能是世界上排名前50的管理大师、战略大师。
三,在我看来,更为重要的是,他孜孜不倦地向整个科技产业讲解具体管理技巧。夸张点说,整个产业的经理人都是他的学生,他总结的高产出管理方法是上一代科技产业的经理人的必备工具。
格鲁夫是如何做到的呢?
他有目标感强的学习意愿与专业的学习能力。哈佛教授理查德·泰德罗在为格鲁夫写传记时这样评价:“他不断学习新的知识,精通不同的领域。”
这就是格鲁夫的学习故事。
如果要再提炼精简一下,从格鲁夫的学习故事中我学到的学习关键词是:
“学透一个领域”。
如果有需要,就去钻研、学透彻、去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