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土散文:飘不散的炊烟

有一种味道,生而闻之,久经鼻孔,浸入记忆的沟痕而成“味锈”,一生无法淡释,那就是故乡炊烟的味道。

反刍回味这种味道,我就常常忆起坐落在祁连山下的故乡,看见故乡的零零碎碎,尤其那蓝天白云之下、鸡鸣狗叫之中升腾不息的炊烟,犹如一幅素美的油画,牢牢地挂在我心房的中堂位置。

故乡有数百户人家,一户一院,杂乱地散在三山两沟之间。家家厨房都有烧火做饭的灶台,正对灶台在后墙开一碗口大小的洞,用土坯垒起直立的烟囱,一般高出屋顶半米有余,形状有方有圆,黑鼓隆洞,直指青天。每日三餐时节,随着家家生火做饭,烟囱里就次第升起炊烟,由浓及淡,随风而散,整个村子便弥漫在一片朦胧之中,晨如残梦,午如轻纱,夕如幻画……我想,所谓风景,就是让人视而美、感而美的景象,平生见过不少山奇水秀的名胜,但总觉这些奢艳的景观与我隔着情感,即使再美,也如同观图看画一般,一望惊叹之余,留下的念想不多。而故乡则不同,那素淡的田野,荒秃的山梁,丑陋的石沟,凌乱的土屋,都是绝无替代的存在,尤其那飘散的炊烟,更是故乡美的魂灵,一柱柱炊烟的根部,是乡土的支撑,是山泉的吟唱,是乡亲们驾驭着牲畜热腾腾的生活,是山外游子们浓浓乡情的牵绊。

炊烟升起,太阳升起,炊烟散漫,日子铺展。袅袅炊烟,不同的色味,含纳着不同的生活滋味。通常来说,地处贫僻山区的故乡人,烧火的原料有柴草、驴马粪和牛羊粪,烧啥就冒啥烟,啥烟就有啥色味。

柴草是故乡最常用的燃料,其烟因燃烧程度不同,有黄有黑有青,浓时刺眼刺鼻,焦糊粘喉,味道极苦,淡时则很适鼻,除了略微的苦涩,细品甚至有点诱人的清香,久闻成瘾,欲断不能。因为柴草长于乡土,四季荣枯,吸养纳阳,哪怕在灶堂燃起,在锅底化为灰烬,顺烟囱冲天而去,也是一种生命的绽放,闻之留恋,闻之倾心,那是一种让庄户人在光阴更替中品味生息的味道。

驴马粪、牛羊粪也是家乡人门前晾晒,屋脚堆放的常用燃料,是各家大人们农闲时间、娃娃们放学后背着斗,漫山遍野捡拾储备的。拾粪就是拾光阴,“墙角粪堆高,日子过得好”。犹记得,我和同伴们为了一泡粪抢得头破血流,满地打滚,因为那一泡粪就是寒冬里的一盆旺火,饥饿时的一碗热饭。

如果说易燃火大的柴草是早上、中午下地前做饭的应急燃料,耐烧火硬的干粪则最适合晚上下地后慢慢煨煮一锅好饭。干粪块入灶前通常先用柴草引燃,尔后用风箱吹着烧饭。不同粪烟,色味也不大相同。驴马粪的烟青黑凝滞,飘散迟钝,味道焦苦中有点儿凉凉的甜,闻起来怪怪的不是很舒服,这大概因为驴马非反刍动物,直食直拉,消化不精所致。而牛羊是反刍动物,粪便就细腻一些,烧饭时更耐久一些,其烟是白色的,像淡雾一样,慢悠悠地升散,味道也清淡,既不呛喉咙,也不熏眼睛,如果飘到你面前,慢吸一口,会有一丝很淡的酿香味儿,不由让人反复回品,沉浸其中。

可以说,那时候,故乡人的每一个日子,都是柴草熏过的,粪块烧过的,因此,每一个日子都那么耐嚼难忘。

可惜,如今,时代更替,时光远去,已搬迁消失的故乡,对于远游边疆三十余年的我而言,仅成了沉在心底的念想。生活早已远离柴草粪块,那家屋顶凸立的烟囱和烟囱里飘飘而升的炊烟却仍那样亲切撩人,越回味,越悠长,仿佛故乡的声息和呼吸,执拗地召唤着我,牵我回归,引我回望。

是呀,炊烟,就是飘动在故乡的美梦和希望,有暖热的炊烟就有幸福和饭香。顺着这炊烟似乎仍清晰看见父辈们劳苦一天,肩扛农具,疲惫而渴望晚餐的神情,看见放学的孩子们欢快的样子,看见

女人们围着围裙、脸上抹着灶灰的忙碌样子。

那个年代,没有电话,没有网络,也很少有钟表,太阳就是时间,呼唤就是联络,而那屋顶的炊烟就是开饭的信号。我和同伴们不论去拔猪草、拾粪、还是从外面玩耍回来,远 远地看房顶的炊烟,谁家先有炊烟升起,谁家的烟又急又粗,谁家就一定先有饭吃,心里就美滋滋的,别的同伴就眼馋、嫉妒。而谁家的屋顶迟迟平静无烟,除了农忙时节,通常不是缺粮就是缺柴粪,回去一定是冷锅冷灶,心里就一定凄惶。

我常想,所谓人间烟火,其实就是对生命最根本的点燃和温暖。难怪,透过今天富足的生活和多彩的社会,我仍愿意让岁月洗礼的灵魂追逐那一缕炊烟,总是固执地在朴实的乡土里刨挖人生的答案。


审阅:赵成

简评:人间烟火味,最是动人心。袅袅炊烟,如梦,如纱,如画。那是乡村中最美的风景,它绵绵密密,千丝万缕,远远近近,飘飘忽忽,含纳着不同的生活滋味,一齐进入作者与读者的眼耳鼻舌身,同时渗透每根神经,不能释怀。

终审:严景新


作者:魏天科

编辑:卜一


本头条每日刊发作品优选纸刊《中国乡村》杂志,凡上刊者免费包邮赠送样刊

(0)

相关推荐

  • 张运玲:远去的炊烟

    无论走多远,家乡总是我们最温暖的牵挂 Hometown Sheqi 给在外打拼的家乡游子一个寄放心灵归宿的地方   乡土文学    远去的炊烟 作者 | 张运玲 原创 | 乡土赊旗(ID:gh_06d ...

  • 袅袅炊烟入梦来

    [往期回读] 阳春面    又见寿材 竹墩苦哇鸟的传说 碰头    欢天喜地打牙枣 拜会褚德军先生    客籍教师 露天电影    印象七闸桥 袅袅炊烟入梦来 江都   徐德培 作者徐德培:男,194 ...

  • 【佳作有约】| 郑天虎作品:故乡的炊烟

    看惯了城里的高楼大厦,闻够了城里的汽车尾气,总是怀念小时候故乡家家户户的袅袅炊烟. 农村如若没有了炊烟,也就不成为农村了.在上世纪七十年代中期,我们还是个十多岁的少年.每到做饭的时候,站在家乡稷山县平 ...

  • 赵 梅丨故乡的炊烟

    朋友聚会,相约农家柴火灶,放眼望去,整个大院约有二十几台类似于小时候农村烧柴草的地锅,有单灶的,有双灶的,宽大整洁的灶台权当了餐桌的桌面,十几个人围着两台灶依次坐下,看着久违的地锅,忍不住抢了服务员手 ...

  • 乡土散文:袅袅炊烟情

    现代人的生活,在饮食起居等方面都发生了巨大变化,农村做饭也用起了电饭锅.电磁炉.天然气炉.在农村,个别老太太还坚持烧柴烧草,大锅做饭. 那久违的柴草烧大锅,别有一番情趣:那家家升腾的袅袅炊烟,别有一份 ...

  • 乡土散文:又见炊烟

    文:xingyunyu 图:来源网络 "又见炊烟升起,暮色罩大地--"随着熟悉的旋律,听着悲伤的歌曲,迈着哀怨的舞步,狂乱的心在驰骋. 不知过了多久,不知是何时,似乎又看见了昔日你 ...

  • 乡土散文:炊烟升起的地方便是家

    文:李金松 图:来源网络 炊烟升起的地方便是家,对于每一个人来说,家总是舍不去的. 早晨的炊烟薄薄如纱,淡淡如诗般升起,伴着些雾气,在朦朦胧胧的天空中缓缓舒展,一天的生活,一天的希望,就此而始.中午时 ...

  • 乡土散文:家

    老家怀想 家对我来说太普通了,可什么是家呢?是高楼别墅还是民房土瓦?是生活的港湾还是不老的牵挂?家对我来说就是父母住的地方,有父母就有家.有一首歌唱得好"家有父母的情,家有父母的爱,父母在家 ...

  • 乡土散文:交公粮

    难忘那时交公粮 我出生于农民家庭,并且亲身经历过多年的交公粮过程,品透了交公粮的滋味.而这种在我国延续了2600多年的皇粮国税制度,于2006年给全部取消了.那一时刻的如释重负之感和无比愉悦之情,充满 ...

  • 乡土散文:菜窖

    记忆中的菜窖 "菜窖"一词对于现在人来说可能是陌生字眼.可对于我这个上世纪60年代出生在农村的孩子来说是再熟悉不过的,因为小时候北方农村几乎家家户户都有菜窖.菜窖是北方农村用来储存 ...

  • 乡土散文:老屋依旧在,无处话凄凉

    任凭时光如何变迁,留在心底的那份记忆是无法忘怀的.曾经满园的欢笑,吵吵闹闹,鸡鸣狗叫,上树爬墙 ,不知天高地厚的我们,再也回不去了,而有些人却再也见不到了. 再一次老家,回到爷爷奶奶曾住过的老屋,心里 ...

  • 乡土散文:推磨

    磨道·推磨·磨面 总有一块热土令人魂牵,总有许多往事记忆犹新. 一个阳光明媚星期天,我回到五十里外的老家.吃过午饭,闲着没事儿,出大门右拐正北走了百十米远.走到路口往左前方看,有一块不太规则.有点艺术 ...

  • 乡土散文:远去的土灶台

    2021-04-27 08:30:00 这些日子,每当在夜深人静的时候,一个人常常在梦境里穿行,在故乡的烟雨中徘徊.饱经风霜的老树在浅睡低眠,孤独寂寞的老屋亦沉默无语.脑海中忽然想起老家的土灶台,那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