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出来你可能不信,乌龟竟是濒危动物
“是的,我叫乌龟。” 图片:Kawahara Keiga 绘
“是的,我叫乌龟”
乌龟的学名为Mauremys reevesii,隶属于龟鳖目Testudines地龟科Geoemydidae拟水龟属Mauremys。由于分布范围广泛,它在全国各地拥有诸多俗名,例如石龟、泥龟、金线龟(请注意是金线龟,不是金钱龟)等,不过大家更加熟悉的是它极具乡土气息的名字——“草龟”。
乌龟属半水栖龟类,栖息于沼泽、池塘、溪流、湿地等环境,常可见其于水边石块或倒木上晒日光浴。它们的取食范围甚广,幼年时偏爱肉食,鱼类、蛙类及各种水生无脊椎动物皆可成为其食物,成年后兼食各种水生植物。
一只在水流小石间漫步的乌龟。图片:Tony Tilford
幼年时期的乌龟背甲多呈灰褐色或灰黑色且具三道明显的纵棱;腹面多呈棕黄色,每一枚盾片上都有黑色斑块;头侧、喉部及颈部具有形状不规则的黄纹及黄斑;虹膜呈浅黄绿色。随着年龄增长,雌性乌龟的背甲颜色多逐渐转为红褐色或深褐色,而头颈部的花纹仍清晰可见。
幼年乌龟。图片:James H. Harding / arkive.org
幼年乌龟和成年雌性乌龟。图片:Hippocampus Bildarchiv / arkive.org
部分雄性乌龟(请注意是部分)的体色逐渐加深,通常是从虹膜开始,而后逐渐扩散至全身的,最终体色转为宛如墨玉一般的纯黑色。这种体色变化过程通常被称为“墨化”,而最终能完成“墨化”的乌龟则被称为“墨龟”。
“墨化”需要几个必要条件,首先一定是雄性,因为这种色素沉积与性成熟时分泌的雄性激素相关,其次需要经过自然冬眠过程,还需要接受充足的日照。所以,在温室中长大的人工个体体色通常较浅,也极少出现“墨化”,而模拟自然环境养殖的“外塘”乌龟则更有可能出现“墨化”个体。
一只“墨化”的成年雄性乌龟。图片:Teresa Ma / biosch.hku.hk
乌龟分布图。图片:iucn-tftsg.org
神龟虽寿,犹有竟时
殷商时期占卜用的龟甲。图片:sohu.com
加拉帕哥斯象龟(Chelonoidis nigra)亦是自然界长寿动物的代表。图片:Pete Oxford / naturepl.com
阿尔达布拉陆龟是世界上第一支受国际保护的陆龟种群。图片:zentravel.cn
跨越物种的爱情结晶
龟鳖类通常行动迟缓,在野外遇到雌性同类实属不易,有些“精虫上脑”的雄性可能会不分种类地来上一发,这使得自然杂交现象在龟鳖类中十分普遍。例如“腊戍拟水龟”、“菲氏花龟”、“缺颌花龟”等,均被判定为自然杂交产生的无效种。而乌龟这个于我国分布最广的龟类自然也留下了不少风流故事。
中华花龟。图片:youtube.com
大头乌龟。图片:James H. Harding / arkive.org
一只大头乌龟的三视图。图片:Dana Barth et al / Salamandra(2003)
“疯狂的乌龟”
黑颈乌龟幼体。图片:James H. Harding / arkive.org
黑颈乌龟雄性成体。图片:iucn-tftsg.org
黑颈乌龟雌性成体。图片:Paul Freed / arkive.org
乌龟,无归
红耳龟。图片:Kelly Riccetti / habitattitude.ca
但这种没有繁殖谱系的人工养殖个体对拯救野生种群没有帮助,随意放生还容易造成基因污染,野生乌龟的保护因此陷入一个尴尬的境地,而这也是我国所产33种龟鳖所面临的共同现状。如果你家中正饲养着这种呆萌的小龟,请善待它一辈子,也许它可以陪伴你一生。
本文来自物种日历作者@文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