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出来你可能不信,乌龟竟是濒危动物

在大众观念中,“乌龟”一词可以指代除了陆龟、海龟以及鳖类以外几乎所有龟鳖目动物,见到乒乓球大小的幼年红耳龟就称呼“小乌龟”,见到背甲长近一米的马来巨龟就称为“大乌龟”。不过你知不知道,真的有一种龟类的中文正式名就叫做“乌龟”。

“是的,我叫乌龟。” 图片:Kawahara Keiga 绘

“是的,我叫乌龟”

乌龟的学名为Mauremys reevesii,隶属于龟鳖目Testudines地龟科Geoemydidae拟水龟属Mauremys。由于分布范围广泛,它在全国各地拥有诸多俗名,例如石龟、泥龟、金线龟(请注意是金线龟,不是金钱龟)等,不过大家更加熟悉的是它极具乡土气息的名字——“草龟”。

乌龟属半水栖龟类栖息于沼泽、池塘、溪流、湿地等环境,常可见其于水边石块或倒木上晒日光浴。它们的取食范围甚广,幼年时偏爱肉食,鱼类、蛙类及各种水生无脊椎动物皆可成为其食物,成年后兼食各种水生植物

一只在水流小石间漫步的乌龟。图片:Tony Tilford

幼年时期的乌龟背甲多呈灰褐色或灰黑色且具三道明显的纵棱;腹面多呈棕黄色,每一枚盾片上都有黑色斑块;头侧、喉部及颈部具有形状不规则的黄纹及黄斑;虹膜呈浅黄绿色。随着年龄增长,雌性乌龟的背甲颜色多逐渐转为红褐色或深褐色,而头颈部的花纹仍清晰可见。

幼年乌龟。图片:James H. Harding / arkive.org

幼年乌龟和成年雌性乌龟。图片:Hippocampus Bildarchiv / arkive.org

部分雄性乌龟(请注意是部分)的体色逐渐加深,通常是从虹膜开始,而后逐渐扩散至全身的,最终体色转为宛如墨玉一般的纯黑色。这种体色变化过程通常被称为“墨化”,而最终能完成“墨化”的乌龟则被称为“墨龟”。

“墨化”需要几个必要条件,首先一定是雄性,因为这种色素沉积与性成熟时分泌的雄性激素相关,其次需要经过自然冬眠过程,还需要接受充足的日照。所以,在温室中长大的人工个体体色通常较浅,也极少出现“墨化”,而模拟自然环境养殖的“外塘”乌龟则更有可能出现“墨化”个体。

一只“墨化”的成年雄性乌龟。图片:Teresa Ma / biosch.hku.hk

乌龟之所以能够成为众多龟类的代表,最主要的原因还是由于其历史分布广泛。在过去,乌龟在我国的分布北限可以到达京津冀地区,南限则为广西、云南等地,分布范围几乎涵盖整个东部地区以及台湾岛,在国外还可见于日本及朝鲜。现在天津的“北疆博物院”还展出着法国传教士桑志华(Emile Licen)于上世纪初在京津周边采集的乌龟标本。

乌龟分布图。图片:iucn-tftsg.org

神龟虽寿,犹有竟时

龟与鳖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一直享有着特殊地位,自古以来就被视作祥瑞之物,与龙、凤、麒麟并称“四灵”。古人认为,因为龟很长寿,历经沧桑,所以能鉴往察来,知人之所不知,为世间灵物。在商代,龟甲为占卜之物,卜官灼烤龟甲,视所见坼裂之纹,以断吉凶休咎。唐宋时期,“龟文化”被推崇至顶峰,女皇帝武则天将官员佩袋和兵符改为龟形,唐诗宋词中也不乏赞美龟类长寿的句子,寄予美好。

殷商时期占卜用的龟甲。图片:sohu.com

尽管受到如此多的赞誉,但龟类的寿命到底有多长呢?事实上,龟类的寿命因种类不同而差异巨大,常作为宠物饲养的红耳龟寿命通常在20~30年左右,中华鳖通常可存活30~50年,而海龟的寿命则可达100年以上。乌龟在自然状态下的寿命为30~60年,但也偶见“超长待机”的个体。上海自然博物馆于1971年收藏了一只雌性乌龟标本,其背甲上刻有清晰的“道光二十年”及“皖放生”字样,由此推测该龟至少生活了131年以上

加拉帕哥斯象龟(Chelonoidis nigra)亦是自然界长寿动物的代表。图片:Pete Oxford / naturepl.com

世界上寿命最长的龟类当属阿尔达布拉陆龟Aldabrachelys gigantea),寿命可达150年以上。印度阿里布尔动物园(Alipore Zoological Gardens)曾饲养了一只名叫Adwaita的雌性阿尔达布拉陆龟,至2006年去世时大约已存活255年之久,是目前已知寿命最长的陆生脊椎动物

阿尔达布拉陆龟是世界上第一支受国际保护的陆龟种群。图片:zentravel.cn

跨越物种的爱情结晶

龟鳖类通常行动迟缓,在野外遇到雌性同类实属不易,有些“精虫上脑”的雄性可能会不分种类地来上一发,这使得自然杂交现象在龟鳖类中十分普遍。例如“腊戍拟水龟”、“菲氏花龟”、“缺颌花龟”等,均被判定为自然杂交产生的无效种。而乌龟这个于我国分布最广的龟类自然也留下了不少风流故事。

目前已在野外和人工环境下发现了它与黄喉拟水龟(Mauremys mutica)、日本拟水龟(Mauremys japonica)、中华花龟 (Ocadia sinensis)、马来闭壳龟(Cuora amboinensis)以及四眼斑水龟(Sacalia quadriocellata)的杂交后代。这其中最为著名的杂交种当属“大头乌龟”。

中华花龟。图片:youtube.com

“大头乌龟”是由方炳文先生于1936年根据采集自江苏南京的标本所命名。顾名思义其头的大小自然有非凡之处,它们中部分个体的头部宽度甚至可达背甲宽的1/2, 而且吻端平直,与下颌几乎呈直角,看样子头部好像装配了一层重装铠甲。这种特化的头部与它们的食物来源联系密切,“大头乌龟”在野生环境下主要取食田螺等底栖软体动物,为了咬碎田螺坚硬的外壳,自然需要更强大的咬合力以及更为坚固的装甲。

大头乌龟。图片:James H. Harding / arkive.org

有一个有趣的现象,拥有巨大头颅的“大头乌龟”几乎全是雌性,除方炳文先生命名时明确提到“大头乌龟”的雄性个体外,关于雄性“大头乌龟”的可靠记录寥寥无几。这不禁让人质疑这个物种的有效性,许多学者怀疑“大头乌龟”只是乌龟中由于特殊取食习惯而产生的“巨头化”个体,近年来的分子研究也证实“大头乌龟”并非一个独立的物种

一只大头乌龟的三视图。图片:Dana Barth et al / Salamandra(2003)

而对于大头乌龟的生殖细胞学以及起源的分子研究显示,大头乌龟很可能是一种营孤雌生殖的龟类,而且应该起源于雌性乌龟与雄性黄喉拟水龟的自然杂交,这不禁让人联想起正在肆虐欧洲的大理石纹鳌虾。杂交起源也是物种形成的重要推进因素,类似的例子在龟鳖以及其他爬行动物中屡见不鲜,但孤雌生殖现象在龟鳖中的发现尚属首次

“疯狂的乌龟”

乌龟还有个亲缘关系较近的亲戚——黑颈乌龟Mauremys nigricans),过去它们同属于乌龟属Chinemys,但近年来通过更细致的形态学对比以及分子层面的分析,已将乌龟属内的2个物种移并到拟水龟属中。

黑颈乌龟幼体。图片:James H. Harding / arkive.org

黑颈乌龟又名红颈乌龟、广东乌龟等,分布于我国广东、广西两省,国外报道于越南北部。体型大小与大头草龟相当,头部亦较宽大。初生的黑颈乌龟背甲呈黑灰色,腹面为鲜艳的橘红色,头颈部具有黄色线纹。然而与乌龟截然相反的是,黑颈乌龟的成年雌性体色较深,而成年雄性的头颈部、四肢两侧及尾部等皆呈橘红色或绛红色。

黑颈乌龟雄性成体。图片:iucn-tftsg.org

十几年前,国内突然刮起了一股养殖黑颈乌龟做风水龟的风潮,一时间黑颈乌龟身价骤然攀升,最疯狂时一只种龟竟标价500万元!与豪车、别墅等价!巨大的利益诱惑使众多养殖户趋之若鹜,纷纷引种养殖,但久而久之,市场供大于求,虚幻的经济泡沫迟早有破碎的那一天。如今,黑颈乌龟的市场价格已告别了往日疯狂,但其野生种群也早已被扫荡一空,剩下数以万计的个体在养殖场内孤独守望。

黑颈乌龟雌性成体。图片:Paul Freed / arkive.org

它们可能再也回不了家了。

乌龟,无归

由于气候变化栖息地丧失过度捕杀等因素,再加上外来入侵的红耳龟Trachemys scripta elegans)竞争有限的食物和空间资源,乌龟的野生种群数量呈逐年递减态势,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红色名录对其濒危等级的评估为濒危(EN)。但不幸中的万幸是,乌龟的人工养殖非常成熟,起码不用担心会有绝种的危险。

红耳龟。图片:Kelly Riccetti / habitattitude.ca

但这种没有繁殖谱系的人工养殖个体对拯救野生种群没有帮助,随意放生还容易造成基因污染,野生乌龟的保护因此陷入一个尴尬的境地,而这也是我国所产33种龟鳖所面临的共同现状。如果你家中正饲养着这种呆萌的小龟,请善待它一辈子,也许它可以陪伴你一生。

本文来自物种日历作者@文介。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