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湖南,谁最能代表楚文化?

湖南、湖北之间的关系自古以来是微妙的,有天然的亲切感,却也因为竞争,有些许紧张,像极了一对长大成人分家相互较劲的兄弟。两省分家不过三百多年,在更长的时间里,湖南、湖北是作为一个整体而存在。
“江汉若带,衡荆作镇,洞庭云梦为池……”明人吴敬盛对于两湖的描述实在大气磅礴,也总让人怀念起那段两湖“在一起”的时光。怀念之后,我们不禁追问,湖南、湖北两省的渊源从何时开始,又为什么会在清朝时分开?
湖南、湖北“分家”前是不是一直是一家?
在上古的时候,湖南、湖北就是一家人,《尚书·禹贡》把古中国分为九州,两湖就有个共同的名字,叫荆州,两湖之间有洞庭长江的天然阻碍,在远古时代彼此相安无事。
楚人开启了两“兄弟”的战争,楚人在湖北发展壮大后,开始对湖南多年征伐,庆幸的是,战争没有打散两湖之间的亲密关系,反倒让湖南、湖北第一次成为政治意义上的“一家人”——楚国,同仇敌忾,一致对外,曾经问鼎中原,这是两湖的荣光时刻。
在以后的千年时光里,政区不停变化,却始终难以割离两湖之间的密切联系,汉朝时的荆州刺史部、唐代的江南道,都以两湖为中心。宋朝在两湖设立荆湖南路、荆湖北路,虽然两省不属于同一个政区,却始终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行政区域设置讲求“犬牙交错”的元朝管理者,再次成全了关系密切的两湖,大手一挥,设置了辽阔的湖广行省,疆域以湖南、湖北为中心,囊括贵州大部,跨越南岭,直达广西。明朝,继承了“湖广”的设置,只是,贵州和广西被分离出去,此时的“湖广”的称呼,只属于湖南和湖北,明朝,大约是两湖最亲密的时代。
两湖之间,也不全是亲密无间。在战争时期,两湖经常成为彼此厮杀的战场,长江和洞庭湖就成了天然的军事屏障。三国时的拉锯,清朝与南明的对峙……五代十国,马殷在湖南建立楚国,甚至一度割离了与湖北的关系,与占据湖北的后梁剑拔弩张,不时进犯荆南(湖北南部)。不过,两湖间的对抗毕竟是短暂的。
哪个省更能代表楚文化?
谁更能代表楚文化?湖南与湖北之间大概是要吵架的。
湖北人认为,楚国是从湖北发展壮大,楚国的都城和政治、文化中心一直在湖北,湖北最能代表楚文化。湖南人必定不服,湖南在近代人才辈出,继承了楚文化的精髓,湖南才是楚文化的代表。
楚国的政治中心在湖北,是毋庸置疑的,楚人先祖在商代晚期从中原南迁到丹阳(湖北西部),随着楚国的发展,都城由丹阳迁到郢(一说是湖北纪南城遗址,一说是汉水中游的楚皇城遗址)。
极盛时的楚国,疆界南至五岭、北至黄河、西至川东、东达沿海,不过,楚国政治中心一直是江汉平原一带,自古以来,政治中心是经济中心、文化中心,从这种意义上来说,湖北最能够代表最初的楚文化。
湖南是楚文化的一个中心区域,楚人向南扩张,与湖南的越、蛮、濮、巴等土著文化交相融合,湖南,给楚文化增添了新的内涵与意义。
湖广行省凭什么代表湖南湖北?
湖南、湖北的组合为什么叫“湖广”?这种疑问和误解,多少要怪明朝的管理者们“太懒”。
“湖广”在元朝时,是名副其实的,湖广行省包括现在的湖南、湖北、广西、贵州、海南等地,元朝的管理者对于取名也颇为用心,没有沿用古代的荆州,而是在宋代荆湖路、广南路的基础上,取两者的简称,叫作“湖广”。
明朝,几乎承袭了元朝的旧制,却在行政区域上有所调整,将湖南、湖北单独出来作为行省,却没有改变名称,依旧叫作“湖广”,这一名称一直延续到清朝前期。
湖南在湖广行省中的地位如何?
与湖北同属湖广行省的那些岁月里,湖广行省的政治中心一直在湖北,唯一一次逆袭的希望是在至元十四年(1277年),湖广行省曾经将潭州作为省治,但是,四年之后,希望就破灭了,省治又迁回湖北武昌。
在政治上,湖南在湖广行省中,是缺乏存在感的。当时的湖南,除了湘江流域岳阳、长沙、湘潭、衡阳等一些城市,湖南的山区依旧处于少数民族杂居的状态,相比于湖北,是落后的,而且湖广行省管辖范围实在太大,居于湖北的管理者,对于湖南,鞭长莫及。
明朝末年,贵州杨应龙起兵造反,战火烧到湘西,湖广巡抚因为离战场太远,才想起长时间被忽略的湖南,朝廷才在湖南设置了一名负责湖南战事的长官——偏沅巡抚,这是湖南第一次拥有了属于湖南的正牌长官。
湖南、湖北为什么一定要分家?
不断成长的湖南,迟早是要跟湖北分家的。明清时湖南的文化发展迅速,书院甚至比湖北还多,文化上已经能够与湖北分庭抗礼,彼此之间的摩擦也就开始增多,来自武昌的命令,常常遭到长沙的拒绝。湖南等待的,只是“分家”的理由。
经历了万历年间的贵州兵乱,明朝政府渐渐感到面积广大的湖广布政司,依靠居于湖北的政府管理湖广“势难周全”,明朝已经开始施行巡按御史和学臣的南北分设,添设粮务参政和偏沅巡抚来管理湖南,政府明显有了分理之意。
参加科举的学子们苦于洞庭阻碍,纷纷要求在湖南设立考场,“南北分闱”成为湖南、湖北“分家”的另一个重要原因。
湖南、湖北何时分开?
明朝万历年间,湖南、湖北已经貌合神离。清朝的统治者,似乎看出了两湖之间的嫌隙,从顺治到雍正年间,有意无意间,促成了两湖的分离。
顺治年间为了解决军饷困难和土地荒芜等问题,清朝一度大力推行屯田,顺治十年(1653年),湖广境内同时设立湖南、湖北两屯道,分区兴屯。屯道的划分,基本上与湖南湖北的分界一致,只是,武昌府此时被划归湖南。
康熙三年(1664年),将湖南、湖北两省辖区分属两个省级行政区划,并由两个巡抚分别管辖,这是第一次明确将湖南、湖北辖区分属两个省级行政区划,并由两个巡抚分别管辖,这次划分的辖区,基本和现在湖南、湖北相同。康熙六年(1667年),停止左右布政使之名,在湖南设布政使,湖南作为一个省,事实上已经存在。
而湖南、湖北的名称,到了雍正二年(1724年)才正式更定。至此,同行数千年的两湖,终于分道扬镳。
两省之间的疆界如何确定的?
湖南、湖北两省“分家”的过程是循序渐进的,两省在一片平和的气氛中完成了这场千年的“分手”。
康熙三年(1664年),政府相对公平地完成了湖南、湖北的“家产分配”:以湖广武昌、汉阳、黄州、安陆、德安、荆州、襄阳、郧阳八府归湖广巡抚管辖;以长沙、衡州、永州、宝庆、辰州、常德、岳州七府,郴、靖二州归偏沅巡抚管辖,虽然此次划分,并没有直接划分湖南、湖北,但是却为湖南、湖北后来的疆界划分奠定了基础。
湖南、湖北为何没有以长江为界,而以洞庭湖为界?
说湖南、湖北以洞庭湖为界,并不确切,湖南与湖北的边界线很长,西部是一段陆地边界,而东部是以长江为界的。不过,习惯上把洞庭湖称作湖南、湖北的分界线,湖南、湖北也因此得名。
那么,为什么不以长江为界呢?以江为界,看似简单有效,其实,河道不断的侵袭作用很有可能影响两岸的疆界,而且将长江作为分界线,对于这条黄金水道的管理也是极为不利的。
为什么湖南、湖北的简称都没有称楚?
简称,应该算是湖南、湖北“分家”后遇到的第一个难题。“楚”作为简称,对于两省来说,无疑都是非常合适的。而且,鼎盛时期的楚国,势力范围扩展到东南沿海,所有曾经作为楚国范围的省,都可以用“楚”作为简称。
不过,也正因为如此,选择用“楚”作为简称,无疑会成为众矢之的,多半会遭到众多省份反对。湖南、湖北,用“楚”作为简称,大概最大的反对力量,一定来自于对方。
所以,两省都没有用“楚”作为简称,湖南选择了湘江的“湘”,而湖北称作“鄂”。这是两省之间的较量,也是两省之间的妥协。
湖南湖北为什么都以江西移民为主?
湖南与湖北的渊源,不只是长时间同属于一个行政区,还因为,湖南、湖北多江西的后裔,所以湖南人、湖北人都称江西人为“老表”,三省之间的关系也亲密而微妙。
在经历了元末明初的兵燹之后,两湖地区人烟稀少,土地荒芜,江西离乱的人民,大量涌入两湖地区。湖南、湖北与江西交界,而且两湖地区的江汉平原、洞庭湖平原土地肥沃,当然成为江西最重要也最便捷的迁入地。
江西人从鄂东进入湖北,穿过江汉平原到达鄂西北、鄂西南山区;或者穿越罗霄山脉,进入湖南。所以,湖南、湖北多江西人后裔,这多少也增加了湖南、湖北之间的亲切感。
(0)

相关推荐

  • 清朝湖广总督与两广总督里的“广”,是指同一个地方吗

    清代总督制度,一般是正二品,加授兵部尚书,督察院右都御史衔者为从一品,另兼大学士衔者为正一品,辖一至三省的军事.行政大权. 从雍正二年(1724)设直隶总督到光绪三十三年(1907)改盛京将军为东三省 ...

  • 湖南VS湖北:一湖之隔,两般为人

    湖北.湖南的"湖"是洞庭湖,顾名思义,湖北.湖南也就是分别位于洞庭湖北边和南边的两个省. 从地理地貌上看,湖南与湖北没有太大的区别,都是三面环山,一面环湖,只不过湖南的开口向上,湖 ...

  • 地名的来历:湖北

    湖北,与湖南一样,得名于洞庭湖,因地处"洞庭湖以北"而得湖北名."湖北"之名的出现较之"湖南"要晚,出现于宋朝.宋朝全境设有十五路,现在的湖 ...

  • 古罗城   罗子国   湖南楚文化南传第一地:罗子国

    古罗城的那些事 古罗城在屈原区的眼皮底下,已经埋藏了近2000多年.这个附属于或者融合于楚文化的罗城,却很难找到完整的历史记载. 罗子国在历史的长河中,是一个毫不起眼的小国,它像一粒尘埃足可让历史的风 ...

  • 湖北荆楚文化的八大特点

    荆楚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她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和巨大的经济文化开发价值. 荆楚文化作为一种具有鲜明地域特色的文化,其内涵可概括为八大系列: 1.炎帝神农文化 湖北随州. ...

  • 湖北剪纸作为一种民间乡土文化,以刀剪代笔,创造了雕花剪纸艺术(下)

    湖北剪纸题材多以世代相传的花鸟虫鱼.祥禽瑞兽等吉祥图案为主,也有文字图形.戏曲人物.民间故事.神话传说,还有反映田园生活的农作物等,诸如五毒.八仙.渔樵耕读.刘海砍樵.龙凤呈祥.凤穿牡丹.双狮戏球.麒 ...

  • 【淅川史话】之三十一:记住这三句话,读懂淅川楚文化

    淅川是楚文化发源地和楚始都丹阳所在地,关于淅川楚文化知识,信息量非常大,特别是有一些人名.器物名称涉及考古知识和古籍文献,古字.生僻字.通假字较多,苦涩难懂.那么,怎么能用最简单通俗的语言来普及淅川楚 ...

  • 南怀瑾老师:这四句名言代表中国文化的中心思想

    宋朝了不起的名儒范仲淹,在他<岳阳楼记>中说:"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是脍炙人口的名句,流传万古.后世青年,有人把这两句作为读书做人的目的,且以济世救人为 ...

  • 汨罗江楚文化探秘|第一章 芈月故里古罗城

    写在前面 屈原区境内汨罗江古河道密布,汨水流经古罗城东分为三条河流进入屈原区境,三水纵横交错,弯曲舞动,形成了"三十六坪,四十八汊".汨罗江从汨罗口.罗水从沉沙港.汨水从古塘汊汇入 ...

  • 铁血秦国与温婉楚国:聊聊同宗同源,却结出不同的果实的秦楚文化

    在长达五百年的春秋战国历史中,有很多强大的国家,但是若要从历史悠久和国土面积来看,则非秦楚两国莫属,这两个国家在春秋战国的舞台上始终扮演着大国的角色,尽管有衰落的时候,但是它们对于历史的发展,始终有着 ...

  • 收藏见证历史(4-2)早商,传统在恢复,又见浪漫的楚文化

    夏商相交的时间,学界基本定位在公元前1600年左右.由于夏晚期.商早期的都城都有可能在豫西二里头附近,所以关于二里头部分遗存属于夏还是先商或者早商,学界争论激烈,如何去界定并还原这段历史? 我们之前对 ...

  • 清朝湖广总督,湖是湖北湖南,广是哪里?

    清朝有很多名臣,如李鸿章.林则徐.张之洞等等,他们有个共同之处,都出任过湖广总督.在湖广总督任上做得最出名.最出色的非张之洞莫属.张之洞在湖广大力推行洋务运动,提出那句著名的口号:"中学为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