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的“低声”教育,是给孩子一生珍贵的礼物,对孩子温柔以待

提起“低声”教育,说起来简单,不就是不大声说话吗,这有什么难的,可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还真不是件容易的事情,有时候想努力克制压低声音都做不到。

说话声音大,有的是遗传,父母一方是大嗓门,孩子也耳濡目染,将这一特点发扬光大;有的则是选择性声音大,碰到孩子不听自己的劝告,怒火中烧时声音不由自主地提高分贝。

有一种说法是“父母对孩子大吼大叫,其实只是心理上的偷懒,”我深以为然,很有道理。

当孩子给我们制造许多所谓的麻烦时,我们想速战速决,赶快结束这场混乱,或许是孩子把屋里弄得乱七八糟,或许是写作业磨磨蹭蹭,或许是因为陪孩子占用了我们太多时间,而我们还有自己太多想要做的事情。

孩子的心里不懂得着急两字,他们活得悠闲自在,沉浸在自己的小天地里,而父母心中的怒火却在慢慢升腾,于是便想用声音和态度镇住孩子,让孩子因为害怕而服从自己。

父母是有很多的事情要做,等娃睡着后可以看书、做家务或者娱乐,偏偏孩子慢节奏,因为孩子的“不听话”一再拖延,父母慢慢地失去耐心,冲孩子河东狮吼,以示威严。

这其实是一种“偷懒”的表现,想用加速的方法换来的却是一系列的副作用,只会增加孩子的逆反心理,甚至变本加厉。

1、孩子听不进父母的话

对孩子大声说话,情绪处于失控中,孩子对父母所说的话也不知所云。我家大宝说:“妈妈,你对我大声说话时,我听不见你说什么,除非你低声说。”

二宝则说:“妈妈,你大声和我说话时,我的眼睛都发红了,全身都发红了。”还不到4岁的宝宝就已经有了很强的反抗精神,也冲我大声吼一声,以示抗议。

每当这时,我也总有点儿自责和羞愧,尽量放低声音,让情绪归于平静和理智,和风细雨地说话,孩子也由急躁转为平静,”低声”教育让孩子感受到父母的爱意,更能改善自己的行为。

2、亲子关系受影响

没有人愿意别人对自己大吼大叫,即使我们真的做得不够好,不完美,被责骂让自尊心扫地,是心中无言的痛楚。

对孩子大声吼叫也是一种语言暴力,长期如此,父母和孩子的亲子关系疏离,不融洽,战争不断,孩子性格逆反,对父母的良好建议也无法理智地接受,选择逃避或者置之不理。

3、长大后也学会大声说话

遗传模仿的力量是无穷的,父母对孩子大声说话,孩子长大立业成家后,对下一代的教育也极有可能如此,是原生态家庭潜移默化的影响,小时候不喜欢父母这样,长大后我就成了你。

家庭和谐安宁的气氛对孩子的性格塑造起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妈妈温文尔雅、声音不疾不徐,富有耐心,孩子会更容易倾听和接受建议,感到自己是一个受尊重的个体,也会让自己的发声更有力量,充满自信,这是人生成功的第一秘诀。

父母不是完人,偶尔也有发脾气的时候,记得对孩子说道歉,给孩子表达意见的机会,而不是武断压制。

当我对孩子大声说话时,幸好孩子能向我倾诉表白,于是我能体会到宝宝的心情,我急,她也焦急,怕是要怒发冲冠了,我就对宝宝说:“我着急的时候,你就想妈妈一会儿就好了,不再冲我大声吼了,你就不会着急了。”

宝宝点点头,说:“我知道,就像《魔法亲亲》那本书里的一样,”知道妈妈对自己的爱,知道偶尔的不快会过去,爱意会充盈全身,不恐惧担心,短暂的风雨会过去,很快就会雨过天晴。

对孩子温柔以待,低声说话,是父母给孩子一生中珍贵的礼物,让孩子被爱包围,再用爱笼罩他人,有乘风破浪的勇气,有敢爱拥有爱的底气,家庭是最温馨的港湾。

欢迎关注胡萝卜妈妈育儿说,70后俩娃妈妈,热爱写作,专注分享育儿教育知识。(图片源于网络,侵立删)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