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科技记者菜都行 | 中国农业的“将来时态”

——透过中国(寿光)国际蔬菜科技博览会喜看“三农”新变化

相约魅力寿光,共享三农盛宴。5月17日,记者跟随“全国农民报总编辑看寿光乡村振兴”大型调研采访团,走进本次集中采访的第一站——中国(寿光)国际蔬菜科技博览会(简称“菜博会”)。

本届菜博会以“绿色·科技·未来”为主题,采取实地种植与展位展示相结合、蔬菜园艺与文化艺术相结合、经贸洽谈与观光旅游相结合的模式,依托寿光蔬菜产业链的优势,全面展示国内外蔬菜产业及相关领域的新技术、新品种、新成果和新理念。

本届菜博会展示了智慧农业、生物组培、物联网等前沿技术100多项,管道栽培、岩棉栽培、水培、雾培等栽培模式80多种。

五号馆为蔬菜廊架园艺馆,主要是以廊架园艺、“寿光模式”、中医文化为内容创制的蔬菜景观。

七号馆为无土栽培模式展示馆。记者所见,白色的PVC管网错综交织,绿色的各类栽培蔬菜点缀其间,现代农业的科技感呼之欲出。这里集中展示了空中管道栽培、苗床式栽培、螺旋式立柱栽培等多种新型无土栽培模式。据了解,本届菜博会展示了智慧农业、生物组培、物联网等前沿技术100多项,管道栽培、岩棉栽培、水培、雾培等栽培模式80多种。

八号馆是蔬菜文化景观馆。这里以“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为主线,精心打造“百年伟业”“盛世欢腾”“中华圆梦”“清风廉韵”等20多个大型蔬菜景观,展现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人民共和国各项事业蓬勃发展的光辉历程和辉煌成就,为建党百年献礼。

十号馆为蔬菜前沿技术集成展示馆。智慧型植物工厂,展示了高精度环境控制下农作物生长摆脱自然条件束缚、实现周年连续生产的广阔前景;西红柿树、空中红薯、巨人南瓜等,展示了蔬菜单株高产的神奇能力;鱼菜共生系统,展示了“养鱼不换水,种菜不施肥”的生态种养模式;带电高效栽培模式、空间电场高效栽培模式,彰显了蔬菜“黑科技”的巨大潜力……

在菜博会的调研采访,给采访团留下了深刻印象。无论是形态各异的蔬菜文化景观,还是多种多样的前沿栽培技术,无一不体现着寿光作为蔬菜产业中心的重要地位,展现着寿光现代农业发展的生机与活力。

如今的菜博会,已经成为国际性综合型AAAAA级农业展会,凭借其强大的科技示范和引领带动能力,成为我国蔬菜产业现代化的“助推器”和“寿光模式”的重要组成部分。

“手机种菜,在寿光早已不是什么新鲜事。”日前,山东省寿光市稻田镇崔岭西村村民崔江元,一边介绍着自家西红柿大棚的种植情况,一边用手机现场演示大棚智能控制系统。

在这块占地4亩多的大棚里,崔江元搞起了物联网,温度、通风、洒水……摁摁手机就能搞定“。我的大棚是新式'智慧棚’,有通讯网络,就能实时看到大棚内作物生长情况,还能根据作物特性和季节变化设置相应参数。现在,我在家里喝着茶可以种菜,在外地也可以种菜,而且产量可控、品质有保证。”

在“冬暖式蔬菜大棚发源地”寿光市孙家集街道三元朱村,有技术、有见识、会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已成了村里一道靓丽风景。该村党支部书记王乐义介绍:“在咱们村,上世纪80年代末'棚一代’艰苦创业,进入新世纪'棚二代’开拓进取,如今则是'棚三代’闪亮登场。村里1/3以上的年轻人回来了,其中不少是大学生。”

“操作管理智能化,产品销售品牌化,生活条件市民化。”当地“棚三代”王聪说,这是吸引村里年轻人回归的因素。“我和妻子两个人,就可以管理1间大棚,技术和市场都有保障,年收入稳定在20多万元。”

加入返乡“玩棚”行列的,还有一大批年轻的“工转农”。在寿光市营里镇出口蔬菜生产基地的大棚里,1984年出生的杨飞正在辣椒地里忙着疏苗。此前,他是寿光市一家车厢厂的工人。“我们几个回来'玩棚’的年轻人,现在经常在一起交流种植技术。”

《北方蔬菜报》记者马云星表示,他自己是青岛人,但对寿光情有独钟,特别是长期在与菜农的接触采访中,他深深感受到寿光人的智慧和勤劳。“在寿光,通常一户菜农种两个大棚,每个棚约1.5-2亩,干得好了年收入在40万元左右。有一个数据统计,寿光每卖出10辆车,就有7辆是菜农买走的。但他们几乎没时间走亲访友,过年也在大棚里。”马云星说,寿光人管种菜叫“玩大棚”,“实际上,大棚不是那么'好玩’的,像黄瓜、丝瓜,收菜交易时间在夜里两三点,之前就要提前摘好拉到市场。”马云星透露,由于长期在高温高湿环境下工作,第一代菜农有些人患有风湿病。目前,在寿光,越来越多的菜农开始选择用手机来管理大棚。通过对话“小度”机器人,可帮菜农播种、施肥、照管蔬菜……菜农能想到的,“小度”机器人统统搞定。

蔬菜改变中国。如今,寿光蔬菜设施技术管理已经可实现“掌上大棚“智能化,一部手机就可以管控。在中青年农户中,这样的管理方式已经相对普及。“主人,棚里温度已设置好,请你放心。”机器人与菜农实现了“实时对话”,这样的日子,让农作不再繁重,也让寿光成了中国赫赫有名的“菜篮子”。

一棵菜,兴起一座城,“菜篮子”托起“小康梦”。寿光因菜而生,因菜而兴,因菜而富,领风气之先,创造了设施农业的“绿色奇迹”,蹚出了乡村振兴的新路子。寿光故事更是中国故事,蕴含着中国农业、农村、农民历史变迁和未来发展的“神奇密码”,折射着中国农业的“将来时态”。

农业科技报全媒体记者 闫瑜涛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