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名门(一)

近代名门

(一)

文/井底蛤蟆

这个世界上有过多少人,估计无法统计,历史只记住了极少数名人。小时候的课文里经常可以读到某某名人从小家庭如何穷困,后来发现被忽悠了,个别所谓的“寒门”“贫家”只是不大富大贵而已,并非真的穷困到饥寒交迫。被忽悠总是不大爽,本帖打算把名人的家底八卦一下,纠正以前被忽悠的错误印象。

随便翻看名人介绍,发现不少名人都是整家来的,或同辈兄弟并秀,或数代祖孙齐名。有句老话“打仗亲兄弟,上阵父子兵”,不光在战场,在政坛官场商海学界也是这样。名人门第在纵横两方面既深且广,纵向上是君子之泽五世不斩,一个名门常常几代以上都是名门,华胄遥遥根基深厚。横向上是名门之间互相联姻结亲,几个名门亲上加亲合为一家,枝蔓绵延荣枯与共。如此则为官父子兄弟,经商翁婿襟舅,名人家族之间就象一张大网,互有关联,中国命运实际上掌握在这些豪门大族手中。

名人一生经历很多,为人熟知的多是最辉煌的一刻,琐碎细节常被忽略。不过名人肯定也有常人的凡俗琐屑之处,比如他们的出身家世、三亲六眷、生老病死,甚至糗事囧事。

正儿八经地说历史人物总要讲个什么功过褒贬,这玩一则需要更多的资料佐证,二则高高在上枯燥无味,三则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没有定论。俺一向眼界狭小见识浅薄,吃不消全方位评价历史人物,只喜欢找点芝麻绿豆的琐碎小事,所以本帖八到的历史人物不说功过褒贬,只说身世亲属、逸事趣闻,保持八卦精神。。。

-----------

富贵帝王家

鹿鹤曾鸣上苑春,江山有恙百年尘。

玉堂金马归何处,却问乌衣巷口人。

开八,从哪家八起呢,有道是富贵莫如帝王家,最大的名门是皇上家,就从清皇室开始八。

清朝最后一个皇帝叫溥仪,这个“溥”字比较冷僻,这字原来的意思是形容水大的样子,后来扩展为广大、普遍的意思,溥仪这个名字的意思就是法度广大,希望清朝能法令行于天下,威仪加于海内。

用冷僻字取名字是他们爱新觉罗家故意的,满人喜欢学汉人的样,汉人家族辈分通常在取名时用一个相同的字以示区分,爱新觉罗氏也学这个。从康熙的下一代开始依次为“胤、弘、永、绵、奕、载、溥、毓、恒、启”这些辈分,前三个是康熙定的,中三个是乾隆定的,后四个是道光定的。雍正叫胤禛,乾隆叫弘历,都是按这字辈取名。

不过有些宗室例外,雍正的兄弟们都叫允X,不是胤字辈,嘉庆叫颙琰,道光叫旻宁,不是永字辈、绵字辈。这是因为避讳的原因,皇帝的名字是谁都不能说不能写的,如果写文书碰到相同的字要么空出,要么用同音字代替,要么少写一两笔,如果不避讳那是大不敬的罪,要砍脑袋。所以胤禛当了皇帝后他的兄弟们名字里的“胤”都要改成发音差不多的“允”。不过避讳实在是麻烦,特别是常用字,改来改去搞得文义不通,象那个“永”字很常用,老师教写字有“永字八法”,要是不能写完整还怎么教。后来就换了个办法,让天下那么多人改不如让皇帝一个人改,把皇帝名字里的常用字改成冷僻字,平时难得用,这样就清静了。于是嘉庆的“永琰”改成“颙琰”,道光“绵宁”改成“旻宁”,后来的“溥”“毓”索性直接用冷僻字。以前天下人改,后来皇帝改,再后来彻底没皇帝、避讳这事,时代在变,人的想法也在变。

扯远了,接着前面八。溥仪不是前任皇帝光绪的儿子,光绪没儿子,光绪前任同治也没儿子。光绪年轻轻死了,大清江山没人接管,还好太后老佛爷及早作了安排,把光绪的五弟载沣的儿子溥仪过继给已故的同治当儿子,然后再继承光绪的帝位,这手续够复杂吧。溥仪当皇帝时才三岁,自然不可能管理国事,由其父载沣监国,为摄政王。可巧的是,清朝入关第一代皇帝顺治继位时是个六岁的小屁孩,比三岁的溥仪强不了多少,于是由顺治的叔叔多尔衮任摄政王。民间传说顺治的老妈孝庄皇后改嫁多尔衮,顺治就成了多尔衮的继子。到了民国时候,有好事文人拿这个巧合做了副对联:

摄政王兴,摄政王亡,建虏兴亡两摄政

兼祧子成,兼祧子败,满清成败二兼祧

“兼祧”(祧音tāo)是过继的另一种称呼,祧是香火传承的意思,兼祧指兼有两家香火,血缘上是这家,谱系上是那家。

载沣虽然当了摄政王,却和那个打下大清江山的摄政王多尔衮大不一样,载沣不善权谋,更不知刀兵,他的性格说好听点叫“恬淡”,说难听点叫“窝囊”,他就喜欢呆家里看个书写个字。载沣有副自撰自书的对联:

有书真富贵

无事小神仙

载沣晚年自号“书癖”。这种性格的人不适合在官场政坛混,更不用说改朝换代的大动荡时期,所以辛亥革命爆发后,载沣选择了和平退位交出政权,倒是省了不少刀兵,故此革命党对他评价还不错。咳咳,这不是俺作的褒贬,不算违背八卦精神。。。

载沣之父奕譞(譞音xuān)是道光帝第七个儿子,奕譞的嫡福晋名叫婉贞,福晋是满人对王妃的叫法,嫡福晋就是王爷的正妻。婉贞是慈禧的妹妹,光绪的生母。载沣不是婉贞所生,是侧福晋生的。

奕譞是慈禧的妹夫,早先关系很好,咸丰帝曾经非常厌恶慈禧,打算杀她。李莲英把这消息告诉奕譞,奕譞和咸丰在兄弟中关系最好,他竭力为慈禧说好话,打消了咸丰的杀意,故此慈禧对奕譞特别亲厚,后来立奕譞之子载湉为帝,就是光绪帝,是报答早先奕譞的恩情。

但是伴君如伴虎,慈禧这样的强势者更加喜怒难测,光绪不能顺着慈禧的意向,使得慈禧很不高兴,逐渐怀疑是奕譞夫妻在教唆儿子和自己作对,于是下令:没有圣旨奕譞夫妻不能见光绪,就是说不让他们父子母子见面。光绪的妈也就是慈禧的妹妹婉贞很伤心,经常背地里哭泣,后悔让儿子当皇帝,不久就去世了。

后来奕譞也得了重病,李鸿章推荐一位良医来为他看病,但奕譞拒绝就诊,对医者说:“请您回去告诉李中堂,我这病不会好了,太后很记挂我,每天有御医来诊视好几次,药方药材都是皇宫里来的,我自己没有请医生的权力,这病一天比一天重。”很明显奕譞是说慈禧故意耽误奕譞治病,存心拖死他。奕譞还透露一个秘密,慈禧每次来探望奕譞都带上光绪,但不让他们父子单独相处,到晚上一起回宫。光绪见父亲病重,回宫就要发火,仗责太监无数,别人以为光绪精神失常,其实是慈禧故意刺激,又让御医给光绪下萎弱药,为的是让奕譞绝后。(以上事见民国许指严《十叶野闻》和清人《述庵秘录》)

奕譞性格平和淡泊名利,不喜欢争权夺势,载沣大概是随老爸的性格。奕譞曾作小曲:

财也大,产也大,后来子孙祸也大,若问此理是若何,子孙钱多胆也大,天样大事都不怕,不丧身家不肯罢;

财也小,产也小,后来子孙祸也小,若问此理是若何,子孙钱少胆也小,此微产业知自保,俭使俭用也过了。

慈禧有两个妹妹三个弟弟,另一个妹妹嫁给道光帝堂弟绵性的次子奕勋。三个弟弟分别叫照祥、桂祥、福祥。桂祥有一女静芬为光绪帝皇后,溥仪即位后是为隆裕太后。另一女静荣嫁给宗室镇国公载泽,载泽由此得势,借隆裕太后挟制载沣。(见于清末胡思敬笔记《国闻备乘》)

载沣的嫡福晋叫幼兰,姓瓜尔佳氏,生有溥仪、溥杰二子,可惜溥仪很小就送进宫当皇帝,幼兰思念儿子心情郁闷,和光绪的妈婉贞一样很早就去世了。幼兰的父亲是晚清重臣荣禄。

荣禄的爹名叫长寿,很好的名字。长寿有个哥哥叫长瑞,哥俩在征剿太平军战争中阵亡,荣禄以父荫入仕,但不久遭到肃顺打压。

这个肃顺是满清宗室,他的祖上是努尔哈赤的亲兄弟舒尔哈齐,肃顺是咸丰帝的“顾命八大臣”之一。肃顺虽是满人,却亲汉恶满,曾说:“咱们旗人混蛋多,懂得什么,汉人是得罪不得的,他那支笔厉害得很。”(见民国老吏《奴才小史》)肃顺提拔过曾国藩、胡林翼、左宗棠、郭嵩焘等名臣,曾向朝廷建议减少旗人的俸禄粮食供给,遭到旗人怨恨。后来肃顺在辛酉政变中被处斩,路边围观的人向他扔石块,拍手称快。

荣禄在肃顺死后重新起用,在辛酉政变中带兵捉拿肃顺的醇亲王奕譞很赏识荣禄,两人从此成为同盟,再后来成为亲家。

荣禄很有威信。袁世凯一代枭雄,但唯独惧怕荣禄。袁世凯在天津练新军,曾经派人到京中打听荣禄的动静,如果打听到荣禄的只言片语,袁世凯就会为荣禄的话高兴或担心上一阵子。当时就有人认为袁世凯手握兵权要谋反,同时又认为有荣禄镇着袁世凯就不敢反,就象唐朝李林甫镇着安禄山一样。荣禄晚年曾说不能让袁世凯任职中央,临终前想对慈禧交代后事,却没有说成。(据清末胡思敬笔记《国闻备乘》)戊戌变法时谭嗣同游说袁世凯,劝袁起兵拿下荣禄,袁世凯在谭面前夸口“如果皇帝在我这边,诛荣禄如杀一狗”(见于梁启超《饮冰室文集》),可最终他没敢对荣禄怎么样。

不过荣禄也有点背被别人算计的时候,有一次慈禧对荣禄说,军机大臣个个都想专权独断,怎么收拾他们?荣禄说那好办,把其中一两个调到边远地方去作为警告,别的就都听话了。荣禄和军机大臣沈桂芬不和,早想整他,这时贵州巡抚空缺,荣禄就让慈禧把沈桂芬调贵州去,可沈有一帮汉人同党,如李鸿藻、翁同龢,他们就跟慈禧拉锯,慈禧后来对另一个军机大臣瞿鸿禨说:“李鸿藻坚不承旨,谓本朝从无以军机大臣、尚书出任巡抚者。沈桂芬在军机多年,并无坏处”,结果沈桂芬没有调到贵州去,老佛爷的旨意竟然也有不好使的时候。沈桂芬李鸿藻怀疑是荣禄在捣鬼,翁同龢和荣禄有盟兄弟的交情,翁就去试探,假意对沈有意见,荣禄信以为真,随口吐露了实情。沈桂芬他们就琢磨报复,过了几天西安将军一职空缺,李鸿藻就“力保”荣禄出任,以后翁同龢李鸿藻执掌军机荣禄就没有升迁,直到恭亲王奕訢保荐才东山再起。荣禄亦知是翁同龢出卖了他,后来戊戌变法失败翁同龢被贬,圣旨中有一句“以为居心险诈者戒”,这是荣禄记着前恨呢。(据胡思敬《国闻备乘》、吴庆坻《蕉廊脞录》、罗惇曧《宾退随笔》)

据说荣禄很帅,容貌秀美风度优雅,康有为的学生罗惇曧记载:“荣禄美风仪,容止秀整,衣裳杂佩皆极精好”,荣帅哥对穿着搭配还很讲究,整一时尚潮人。他每年冬天穿的貂皮大褂不带重复的,一天一换,他的衣服多得需要用数字编号,按号取衣。(见于罗惇曧《宾退随笔》)民间传说荣禄是慈禧的情人,大约是因为荣禄貌美时尚的缘故。

奕譞是道光第七子,人称七王爷,上面的老六叫奕訢(訢音xīn),人称六王爷,他的政敌在背后给他取外号“鬼子六”。道光前三个儿子夭折,第四个就是后来的咸丰帝奕詝(詝音zhǔ),第五个过继出去,奕詝奕訢哥俩是道光最大的两个儿子。据说道光曾为立储的事很费脑筋,这哥俩选哪个好呢。论年纪奕詝为长,性格仁厚恭谨,但奕訢弓马熟练,精于骑射,遇事果断,道光也很喜欢。有一年春天道光带着几个皇子出去打猎,准备在打猎中看皇子们的表现决定立储大事。不过上马射箭的事明显是奕訢比奕詝强得多,道光以猎场作考场本就是偏心奕訢。奕詝有个老师叫杜受田,给他出主意:到了猎场一枪一箭都不要发,不要捉一只禽兽,包括你的手下,反正你出手打也是白给,撑死也比不过老六。如果皇上问,就说现在正当春天,万物生长,不忍心杀生害命有违天道,同时也不想和各位弟弟争强斗胜伤了和气。奕詝记住老师教的话,到猎场真就一点猎物都不打,而奕訢打的最多。道光果然问奕詝为何不打猎物,奕詝就把杜受田的话背了一遍,道光大为赞赏,觉得这孩子有仁爱之心,定能治理好国家,决定传位给奕詝。(见于清人李孟符《春冰室野乘》)

关于咸丰得位还有一个传说,有一次道光生病,召见奕詝和奕訢问话,两位皇子就各问自己的老师该怎么应对。奕訢的老师卓秉恬的办法是“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发挥奕訢见识果断的长处。杜受田却对奕詝说,如果皇上问时政局势,论见识才智你怎么也比不过你六弟,所以只有一个办法,不管皇上问什么,你只管磕头哭泣,表示挚爱父皇。兄弟俩都按老师的教的办法应对,结果道光对奕詝的表现特别满意,称赞他“仁孝”,于是定储。(据《清朝野史大观》)

不过奕訢虽然没得到皇位,并没遭冷落,封为恭亲王。清朝宗室爵位从高到低分为王公贝勒等十二档,亲王是最高的王爵,并且恭亲王属于“世袭罔替”,意思是可以无限代不降级世袭,普通世袭是每世袭一代要降一级,袭过几代以后就降没了。除了皇帝,差不多就数世袭罔替的亲王最尊贵,并且咸丰和奕訢的关系也一直不错。

奕訢在宗室中较为开明,主张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是洋务派在皇室中的大后台,他任军机大臣期间全力支持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等洋务大臣搞洋务运动,在当时有“贤王”之称。但也是因为名声较好,位高权重,在东西两宫太后中他又偏向东宫慈安太后,使得慈禧对他颇为猜忌甚至厌恶。慈禧的宠臣大太监安德海逾制出宫,被山东巡抚丁宝桢就地正法,这事让丁宝桢大大地出了名,其实有慈安太后和恭亲王的支持。奕訢又反对慈禧太后建造颐和园,更是捊虎须批逆鳞,深为慈禧所恨。后来清廷和法国开战,在台湾惨遭大败,慈禧以此指责奕訢的军机处指挥失当进退无据,把奕訢的人马全都撤职,史称“甲申易枢”。

奕訢的长子叫载澂,从小陪伴同治帝念书。同治的老师是李鸿藻、翁同龢这些名臣,不过虽有名师教导,俩孩子却只想玩。载澂比较熟悉外面的玩乐去处,带着同治四处游荡,酒楼茶肆歌馆青楼无所不至。同治初出皇宫不知世情,看中商贩卖的东西伸手就拿,不知付钱。别人看他年纪不大气派不小,不和他计较。后来他看到别人都付钱,就问是怎么回事,别人告诉他买东西都要付钱,没有白拿的事。同治感到不好意思,对一个经常被他白喝凉粉的人说,我白喝你很多凉粉,以前不知道要付钱,我打算把以前欠你的钱都还你,但我现在身上没带钱,你借我纸笔我写个地方你去拿钱好不好。那人说当然好,就借给同治纸笔,同治写完就走了,那人仔细一看,写的是内务府广储司支银五百两,顿时吓得矬了半截,说啥也不敢去拿银子,旁人极力怂恿,那人壮着胆子进宫要钱,慈禧知道了,对手下说,皇帝虽然孩子气胡闹,但不能对外面百姓失信,银子照付。(见于民国许指严《十叶野闻》)

奕訢知道儿子带着小皇帝在外面胡来,命令手下把载澂抓来,关在王府小院里,永远不许他外出。载澂已在外面染了病,关了不久就病死了。同治得知此事大怒,把奕訢叫来骂了一顿,骂他太没父子情义,奕訢苦谏,同治更加恼怒,下旨要杀奕訢,不过皇帝是小孩子,圣旨只当胡闹,慈禧教训了几句也就没事了。(同上)

同治冶游成性,只喜欢和太监优伶妓女等人厮混。有一个同治宠爱的伶人,生于二月初死于三月中,同治为其写了一副挽联:

生在百花先,万紫千红齐俯首;

春归三月暮,人间天上总消魂。

皇帝还是有点情义的。后来同治也染病而死,官方说是天花,但民间认定是梅毒。有好事者写了副对联:

弘德殿、广德楼,德行何居?惯唱曲儿钞曲本;

献春方、进春册,春光能几?可怜天子出天花。

弘德殿是乾清宫的偏殿,同治有个陪读叫王庆祺,曾在弘德殿受封官职,常和同治到广德楼喝酒唱曲。同治和王庆祺还是同性恋,春方春册云云都是传说王庆祺教唆同治各种淫乐法子,不过这些都查不到实据。(见于四川总督刘秉璋三子刘声木的笔记《异辞录》)

奕訢的老丈人叫桂良,做过直隶总督、兵部、吏部尚书,授文华殿大学士、军机大臣,也是位极人臣。桂良之父名叫玉德,曾任山东巡抚、浙江巡抚、闽浙总督,是封疆大吏的级别。

晚清有三个世袭罔替铁帽子亲王:醇亲王奕譞、恭亲王奕訢、庆亲王奕劻。皇家规矩多,同辈取名第一字要相同,第二字要用不同偏旁区别哪一支,奕譞奕訢是道光的儿子,用言字旁,奕劻是道光堂兄弟绵性的儿子,用力字旁,其它还有绞丝旁竖心旁的。

道光帝原名绵宁,是嘉庆帝永琰之子,永琰有个兄弟叫永璘,受封为庆亲王,但这个爵位不是世袭罔替,就是说传给下一代时要降一级,永璘的三子绵愍世袭时降级为郡王,永璘的六子绵性袭爵时降为辅国公,奕劻世袭时降为辅国将军。慈禧六十大寿时,恢复奕劻的爵位为庆亲王,四年后又升级为世袭罔替庆亲王,就是说以后世袭不用降级了。

溥仪很厌恶奕劻,原因是奕劻站在袁世凯一边,力劝隆裕太后在清帝退位诏书上签字,溥仪认为奕劻和袁世凯一样是清廷的罪人,而且奕劻为人贪鄙,银子大把地捞。三个世袭罔替的亲王,恭亲王奕訢谥号为“忠”,醇亲王奕譞谥号为“贤”,忠和贤不用说都是好词。庆亲王奕劻谥号是溥仪钦定为“密”,“密”在谥法中虽然也是上谥,但对“密”的解释有一条“追补前过曰密”,溥仪认为奕劻是有过之人,据说溥仪原来打算给奕劻谥“缪”,在谥法中是下谥恶谥,在旁人再三劝说下,为了顾及皇家体面,因为另两个亲王都是上谥美谥,溥仪才勉强改为“密”。

奕劻的老丈人叫裕谦,就是那个在第一次鸦片战争镇海战役中殉国的两江总督裕谦。裕谦是蒙古族,博尔济吉特氏,据说是成吉思汗的孛儿只斤氏后裔。裕谦祖上三代都是武官,曾祖班第官至兵部尚书、两广总督,在征准噶尔部时殉国。

奕劻有一个孙女嫁给慈禧的弟弟桂祥的一个孙子,皇族内部结亲结得很热乎。

奕訢长子载澂早逝无子,把次子载滢的长子溥伟过继给载澂作为长孙,世袭恭亲王爵位。溥伟热衷政局,一度成为光绪后人的热门人选,后来日本人扶持伪满洲国皇帝,溥伟打算和溥仪夺位,后来溥仪上位,对溥伟总是怀着戒心。

溥伟的二弟叫溥儒,又叫溥心畬。溥儒这名字似乎知名度不高,张大千、吴湖帆就名气大多了,可在当时,溥儒的名气和画艺并不比后两人低。在20年代北京有个研究中国画的组织“湖社”,因为当时的大总统徐世昌是文人出身,喜欢写写画画,于是由大总统支持、议员兼画家金城创办了湖社,聚集了一帮画家,专门研究中国画。湖社成员中不少后来成为大画家,如诗书画印四绝的齐白石、陈半丁,诗书画俱佳做过交通总长的叶恭绰、擅长山水并担任启功美术老师的吴镜汀,擅长工笔花鸟的于非闇,擅长小写意花鸟的王雪涛等等。溥儒也是其中之一,他擅长山水,画风清逸宁静,透着别人装不出仿不来的一股子贵族气。溥儒虽然一辈子以诗书画为业,但他曾在德国柏林大学留学八年,学的是生物和天文专业,和诗书画八杆子打不着,专业跨度够大的。

满清的先人靠马背上起家得的天下,喜欢的是杀戮掠夺、财富美色,可是时移运去,到清末时皇族们在军政经济上没有多大作为,大多寄情于笔砚丹青、粉墨丝竹,这在视弓马刀兵为立身之本的八旗先人看来不止是雕虫小技,还是玩物丧志。

晚清皇族大多擅长诗书画,溥仪的字就很不错,继子毓岩也是书法家。其中成就最高的是启功,这名字大概已经无人不知。咱不说启功的学术成就,不符合八卦精神,俺也不懂。启功祖上世袭和亲王,第一代是雍正第五子、乾隆异母弟弘昼,可谓是豪门华胄富贵满堂。不过到他曾祖父溥良的时候,日子已经不大好过了,前面说过,清朝的爵位制度规定,除了世袭罔替,别的爵位每世袭一代就要降一级,亲王降为郡王,郡王降为国公,皇帝家里也怕白吃饭的人太多养不起。

从弘昼到溥良过了六代,传到溥良的父亲载崇已降为辅国将军,溥良世袭再降为奉国将军,俸禄所剩无几,不够一大家子人开销。溥良就琢磨谋个一官半职改善生活,但清朝规定有爵位的宗室者不许考科举,没科举功名又不许做官,所以溥良想做官的话就不能享受爵禄。还别说清朝规矩还很严,不能让一个人占多个好处,皇亲国戚未必就大富大贵。溥良向朝廷请求革去奉国将军的爵位,反正这爵位没多大花头,已成鸡肋。然后去考科举谋官职,还真一考就中,后来溥良的儿子毓隆也考中进士,不过做了官并没发多少财,启功小时候家里还是穷。

启功的婚姻是典型的父母之命,夫人名叫章宝琛,年纪比他大两岁,文化比他低很多,启功的家事,操持家务、照顾老人等都是章宝琛一人打理的,因此启功对老伴既感激又欠疚,据说曾向老伴磕头以谢。老两口没子女。不过启功很专一,章宝琛1975年逝世,启功2005年逝世,30年间没有续弦,启功一度成为深情专一好男人的典型。

除了诗书画,满清皇族另一大爱好是京剧,我们说“看戏”,北京人得叫“听戏”,说“看戏”的是外行,内行的不说“看”只说“听”,俺也不知道这看和听有神马讲究。皇亲国戚们光听还不过瘾,还要自己粉墨冠冕全身披挂上台唱几出才算真戏迷。当然大多数皇族都属于业余水平,玩票,不过有一人却玩票玩到足够专业水平,这人叫溥侗。

溥侗的爷爷的爷爷是乾隆第十一子永瑆,书法造诣很高,一手欧体楷书直追唐人。溥侗的父亲载治也擅长书画。溥侗对音律有特别的天赋和兴趣,笙箫管笛二胡琵琶瑶琴古筝这些乐器他几乎样样都拿上手就能演奏,他上台唱戏生旦净末丑文戏武戏唱念做打样样精通。因为出身皇室的原因,能结交很多名角,得到手把手地教戏,溥侗向同光十三绝之一的小生名家徐小香学群英会的周瑜,向京剧泰斗谭鑫培学老生,所以学各家各派学谁象谁,会的戏又精又多,据说他唱戏有个自定的规矩,一年不唱重复的。溥侗的四哥溥伦也爱唱戏,哥俩上台合唱过《群英会》,一时倾倒北京戏迷。溥侗和袁克文、张伯驹、张学良并称民国四公子,后面三个慢慢再说。

爱新觉罗氏做了近三百年的汉人皇帝,各种规矩变了不少,但有一个不成文的祖宗规矩或者叫风俗,他们一直遵守:满汉不通婚,据说这样可以使血统纯正,保持骑射剽悍、能征善战的特点。

到了20世纪,时代大大地变了,满汉不通婚的规矩也变了。庚子剧变后,清廷开始实行变法,史称清末新政。新政内容主要在政治经济军事法律教育方面,奕劻是清末新政废除军机处改设内阁总理后第一任内阁总理大臣。新政在风俗生活上也有革新,1902年1月31日,慈禧太后发下懿旨,废除遵守了二百多年的满汉不通婚的禁令。慈禧太后在这道旨意中还废除了汉族女人缠足(满族没有缠足这回事)的习俗,老佛爷这事可做得太对了。

通婚懿旨下达以后,高层表示垂范,满族皇室和汉族大臣带头通婚。奕劻第五个儿子叫载抡,正室夫人是汉人山东巡抚孙宝琦的女儿。当初奕劻向孙宝琦提亲的时候孙宝琦一时不敢答应,奕劻问他为什么应不下来,我皇家公子还配不上你的千金?孙宝琦连忙解释说是怕高攀不上,出不起那嫁妆。奕劻乐了,说嫁妆不用担心,我给你备好,先送到你家,等过门那天再嫁过来。

奕劻为什么和孙宝琦结亲家,大概奕劻看到清廷已经不行了,江山早晚是别人的,在国事上他力主清帝退位,在家事上他琢磨给子孙后代留条出路,什么出路呢?找个在改朝换代后仍然混得开的,于是奕劻看中了孙宝琦,事实证明,奕劻没看错人。

孙宝琦有什么八卦呢,下回八。(待续)

---------------------------------

官方微信:shu2016816

萧山网络文学第一平台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