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个世纪,公路人是这样工作的!
从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出发,“改革开放”已经在中国走过了40年的历程。一路走来,湖州公路也随之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铁锹、铁镐、竹扫把”三大件到机械化、信息化,从“晴灰雨泥”到“路景合一”;从解决基本通达到“美丽公路”创建,从“拖后腿”到“先行官”……一个个变化都映射出改革开放以来湖州公路事业的发展与成效。
小编找到了很多张上世纪公路人的照片,
上个世纪,这些人竟然是这样工作的!
你见过吗?
上世纪70年代
当年的长兴李家巷道班
上世纪八十年代
1982年,长兴公路段工会、共青团联合举办迎春会。
1983年,湖州市公路总段二十年道工表彰大会,长兴公路段与会人员合影。
1983年,长兴公路段工作会议情景。
1984年,104国道长兴段水泥路施工场景。
“小四轮”拖拉机是上世纪八十年代公路养护工作中最常见的机械设备,可以用来完成运沙、运筑路材料、拉油车等工作。图为1986年原318国道东村段大中修工程施工现场。
1988年,湖州市公路管理处工作人员对10省道长牛线二都段“沙改油”工程进行验收,正在检查路面平整度。
上世纪八十年代,沥青路面基本上都是采用由粗到细铺一层石料喷一层油的“浅灌”方式施工,所有工序都是靠人工完成。这是1989年长兴公路段办公楼场地施工现场。
上世纪八十年代,沥青混合料生产主要通过这种简单的油灶加热石料和沥青,靠人工拌合来完成。这是1989长兴公路段环桥沥青库拌合场情景。
上世纪八十年代,104国道浙江长兴、江苏界牌段原貌。图为1989年交通部检查104国道场景。
上世纪八十年代路基施工主要靠人工完成,还有现在已经难得看见的“三钢轮压路机”。
上世纪九十年代
上世纪九十年代初,长兴公路段的养路工在11省道鹿唐线修补坑洞,工艺简单,扫把、粪箕是工人们使用的主要劳动工具。
1994年6月,11省道鹿唐线K18+500段(该路段1996年改道)路面中修施工现场,沥青路面摊铺完全靠人工完成,不仅工作效率低,而且摊铺的沥青路面平整度也比较差。
这是原来长兴公路段草子槽道班沥青库,2008年修建合溪水库时拆除淹没。
原11省道鹿唐线和平段(该路段1996年改道),路面宽度只有6米。
原长兴公路段办公楼旧貌,2013年城市改建时拆除。
刷完这波老照片,
心里定是感慨万分,
接下去的照片,
你不得不看!
滨湖大道
104国道
205省道
环莫干山异国风情线
梅灵线
还有更多,
湖州的农村公路!
历史只会眷顾坚定者、奋进者、搏击者,而不会等待犹豫者、懈怠者、畏难者。
改革开放之前,湖州建设资金缺少,技术标准不高,公路修建以“路通”为主要目标。1978年,全市公路通车里程1200.4公里,公路大多以砂石路和泥土路为主。到2017年底,全市公路总里程已达7958公里,公路密度达到136.74公里/百平方公里和30.13公里/万人。
40载春华秋实,40载硕果累累,湖州公路用最坚实的力量、最笃定的信仰,书写出一张掷地有声的改革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