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过程中节日味道更浓

昨天教学《中华传统节日》作文,我把教材中的两个提示整合为:选一个传统节日,写一篇习作。写自己家过节的过程,并写出在过节过程中发生的故事。

观察学生的作文,这样的整合是有效的,学生能够按照自己拟出来的过节过程进行作文。

但是,还是存在着,写着写着忘记了去特意贴合节气的特点。比如一个孩子在写除夕之夜等吃团圆饭的场景:

我问妈妈:“妈妈,我们什么时候吃饭啊?我都快饿死了!”妈妈不慌不忙地说:“别着急,还有一会儿呢!“听完这句话,我赶紧跑到楼上去看电视。我以为电视能让我不饿一些,但是电视一点也不管饱。

终于,楼下传来了“吃饭了”的声音。我像风似的下了楼。不妙的事情发生了!居然是邻居家的妹妹叫他哥哥吃饭。我白跑了。于是,我又到厨房里,等着香喷喷的饭的到来。

我给孩子们读完这个场景,然后问:“这个等吃饭的过程写得很生动。我想把这个等吃饭的时间看成是昨天发生的,可以吗?”

有的同学没有明白我的意思,有的同学点了点头。我继续问:“这个等吃饭的场景一定是除夕节的吗?可不可以是其他节日团圆饭?”

孩子们这下明白了,纷纷点头。

“那现在我们需要来把这个等吃饭的过程写得就是我们在等吃除夕夜的年夜饭。我们来想想,年夜饭有些什么特点?”

“年夜饭一般菜很多。”

“都有些什么菜?”

“有炸好的,还有当时做的。”有一个同学提出来。

“对,年夜饭一般来说,由两种菜组成,一个是冷菜。就像你们刚才所说的那样。这个可以提前准备。一种是热菜,需要妈妈当时做。”同时,我在黑板上板书了:冷菜、热菜。

“通过《节日中的习俗》学习,我们还了解到,年夜饭里的每一道菜都是有寓意的。那你们现在来说说冷菜一般有些什么?热菜又有些什么?”

根据孩子们的回答,我继续在黑板上板书菜名。

板书完之后,我继续追问:“菜做好了,满满一大桌,这时候就可以开吃了。请问,这时候要注意什么?”

孩子们表示不知道。

“如果,我的爸爸还没回来,可以开吃吗?如果爷爷奶奶还没过来,可以开吃吗?”

“不行,这是团圆饭,要大家到齐。”

于是,在“冷菜”、“热菜”的下面,我又板书了“请长辈入座。”

“同学们,要想这个等饭的过程,变得就是除夕夜等饭的过程,我们就需要把刚才这些元素添加进去。现在老师,你们看冷菜、热菜、团圆饭分别添加在什么地方比较好?”

全班齐心协力,进行增添。

我问妈妈:“妈妈,我们什么时候吃饭啊?我都快饿死了!”妈妈不慌不忙地说:“别着急,还有一会儿呢!“听完这句话,我赶紧跑到楼上去看电视。我以为电视能让我不饿一些,但是电视一点也不管饱。

终于,楼下传来了“吃饭了”的声音。我像风似的下了楼。只见,圆桌上已经摆了好几道菜。有我喜欢的酥肉、凉拌黄瓜……我伸出手去,妈妈大喝一声:“不准先吃。”哎!我白跑了。

于是,我又到厨房里,等着香喷喷的饭的到来。清蒸鳜鱼热气腾腾,已经撒上了葱花;锅里还咕噜咕噜炖着牛肉。妈妈说,除夕必须吃鱼,这样才年年有余;吃牛肉,是希望我们来年牛气冲天。看得我直流口水。

终于,可以开饭了。妈妈让我去请爷爷奶奶……

经过这一轮,孩子们明白在过程中更是要贴着习俗写,这样传统节日的味道才更能浓。

哎!每个节日,孩子们都只负责玩,存在这样的情况真的很正常。粽子怎么包,不清楚;青团子用什么草,怎么做,不清楚;敬老只是给老人一个祝福而已,具体有些什么行为,不清楚。

我这样带着全班添加,也只是单纯从作文上给出的一种技法而已。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