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话以正理企的正果与正耗散

闲话以正理企的正果与正耗散

张华强

公众微信号《商坛论衡》

有专家告诉我们,企业成功需要远离平衡态,即形成一种耗散结构,通过不断引进人才和技术,不断更新设备使企业充满生机和活力。以这样的标准来看,阿里之类的互联网平台应当成为业界翘楚。然而从阿里在2020年年末连续被监管部门约谈来看,显然不允许其无序扩张。这当然不是一种封杀,而是要其在科技金融中修成正果;果真能够如此,那就离不开通过以正理企形成正耗散而不是简单地耗散。

以正理企不仅仅是耗散

如果说一个人每天去锻炼身体跑步就是一个耗散结构,当然有道理:把吃的东西、储存的能量耗散掉,在耗散的过程中推动血液循环,就有利于促进合成人体所需的各种物质。当能量消耗掉了之后,糖尿病就不会有了,肥胖也不会有了,身体也苗条了,能量就变成了肌肉。然而还有另一种耗散,那就是劳动,尤其是强度较大的体力劳动,比如开荒劈柴等等;我们把这叫做一种做功的耗散。相对于保健,做功的过程则为正耗散。虽然不能说保健是负耗散,但对社会而言,劳动更为重要。有人把华为的耗散比作“养猪-杀猪”的循环:“猪”养肥卖钱,一部分给员工,分一部分给研发。下年想吃猪肉,就不得不继续努力“养猪”,以此倒逼艰苦奋斗。把“猪”养肥赚钱,就是一种正耗散。

在知识经济中,华为的“养猪”指的是推出领先的科技成果,是对核心技术的提升,即我们这里所说的正果。在科技水平相对落后的情况下,企业作为一个耗散结构,吃进的负熵往往是“拿来”的东西。这在追赶阶段虽然不失为积极的做法,但并非我们这里所说的创新正果;虽然有利于强身健体,但很难说是在为科技创新做贡献。应当承认,“放出眼光”自己去拿比坐等别人“抛给”的东西要强,总不能对送来的糟粕逆来顺受;然而,即使拿来的东西货真价实,依然是别人创新正果的下沉。这虽然可以让善于拿来的企业做强做大,但同时会带来某种内卷,容易导致社会财富的分配产生两极分化;既得利益者虽然可以在这种耗散中养尊处优,但有时候难以摆脱某种买办的嫌疑。

由此可以看出,提出一个正耗散的观念并非多余;强调正耗散才会更有利于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中国智造提升。可以肯定,技术的下沉与创新成果的高扬具有质的不同,对于中国经济走向坚持质量发展的新时代而言,后者应当具有决定性的意义。在东方传统文化的语境中,能够通过正耗散产生创新正果的组织结构可以是以正理企,颇似内圣外王。金融管理部门对蚂蚁集团提出重点业务领域的五项整改内容,就是在要求蚂蚁集团充分认识到整改的严肃性和必要性,对标监管要求,尽快制定整改方案和实施时间表;要加强风险管控,保持业务连续性和企业正常经营,确保对公众的金融服务质量。这些都需要通过以正理企达到一定的内圣高度,从而形成外王的正果。

重在耗散结构的内生修炼

应当承认,一个企业能够远离平衡态,其耗散结构应当是充满活力的;强调正耗散并不是要把这样的企业“干掉”,当然也不是任其在“窝里斗”中进行什么此长彼消的颠覆,而是为了让企业能够在社会中发挥更多的正能量。须知如果在零和游戏中标榜互联网思维,那可能形成对正气的耗散;恶性肿瘤自始至终表现为一系列的正气被癌毒所耗散的过程,导致正虚不固,在创新中同样如此。

有一种观点认为,能量也是中性的,没有什么正负方向之分。这其实只是将自己的认知局限在耗散理论中热力学第一定律;耗散结构中的热力学第二定律的意义恰恰是指出了这种方向性:热量可以自发地从较热的物体传递到较冷的物体,但不可能自发地从较冷的物体传递到较热的物体;比如两物体相互摩擦的结果可以使功转变为热,但却不可能将这摩擦热重新转变为功而不产生其他影响。对于其中的扩散、渗透、混合、燃烧、电热和磁滞等表现出来的热力过程,虽然其逆过程仍符合热力学第一定律,但却不能自发地发生。热力学第一定律未解决的能量转换过程中的方向、条件和限度问题,恰恰由热力学第二定律所规定。相对于技术的下沉与提升的方向而言,我们所说的正耗散指的是后者。

这不是说技术下沉式耗散有什么不对,而是说在技术促进的耗散中,需要避免耗散依赖,即我们所看到的关键技术的“被卡脖子”现象。在商业利益的驱使下,一些龙头企业非常热衷于“融入国际主流”、“与国际接轨”,关键设备核心零部件迷信于造不如买的便利。比如晶圆厂一方面希望芯片设计厂商使用国产工艺流片,另一方面在设备上高度依赖ASML、应材等欧美大厂,实际上很难摆脱仰人鼻息的局面。在国际化大分工中,我们当然不必排除继续拿来别人的高端技术,但需要弄清楚这并不代表我们可以自发地进入该技术的高端行列。我们能够拿来的,都是别人允许的,很难说别人都会毫无保留。“融入国际主流”并非不能做,但绝不能放弃自主研发或者忽视正耗散的功能。

当然,正耗散也是一种耗散,并非闭门造车,只不过它强调的是企业的内生式成长。上个世纪末叶形成的内生增长理论告诉我们,把技术进步等要素内生化,因技术进步的存在要素收益会递增而长期的增长率则为正。也就是说,在不依赖外力的情况下,组织内部依靠强有力的运营管理,以保持持续成长,这就是以正理企的重要内涵。而以正理企所要实现的内圣境界并非单纯的道德样板,更重要的是要使得内生的技术进步成为保证经济持续增长的决定因素。同时,内生式成长又是与“外延式发展”相比较而言的。《2020数字化用户洞察》报告中显示,疫情加速了数字化生活的普及,全链路数字化成为很多公司的求生必选项;然而如果仅仅满足于被普及,那可能是在为别人做嫁衣。

掌握好针尖式生存的艺术

作为一种耗散组织,既要开放,又要得到内生的创新正果,看起来相互矛盾,实际上是一个不断聚焦的过程。开放是为了吸收有用的能量,而聚焦是为了新的能量的点爆,华为将其称之为针尖式生存。在2021年开篇之际,华为创始人任正非指出,华为企业业务要聚焦战略重点,继续做减法,收缩企业业务做战线。他指出:“一定要有所为、有所不为,不能面面俱到”。这既是对“外延式发展”的一种校正,又是对针尖式生存的强调。

与跟风、跟从相对而言,以正理企之“正”需要立足于一个科技前沿关键点。在这个关键点如果没有规则话语权,就罔谈什么“正”。古人所谓“火正”、“里正”,说的都是这个意思。毫无疑问,这个话语权是靠实力争取到的。鲁迅先生所谓“没有拿来的,人不能自成为新人,没有拿来的,文艺不能自成为新文艺”,那是为了适应时代变化;而进入新时代之后,我们则需要从新人成长为强人,从新文艺展示出元文艺、元文化的魅力。所谓元文化之元,除了深厚的历史沉淀,也是指世界多元化中一元、多极化中的一极。从企业竞争的角度讲,就是要在产业链条诸环节中从“之一”到“唯一”。要想做到这一点,按照360领军者周鸿祎的说法,就需要由“向外”的竞争变成向内的“较真”。

以正理企作为一种竞争的艺术,需要在正合中取得重点突破。针尖式生存有利于集聚决胜实力,类似于集中优势兵力打歼灭战。这样就会使得热力学第二定律所揭示的不可能变成可能,获得高位的引爆点。打歼灭战也是一种正合,即正面攻坚,短兵相接之际不可能绕道走。即使有正合奇胜的情况,也不能视之为诡道:其中的正为实力,则奇为机遇;正为方向感,则奇为分寸感;正为原则性,则奇为灵活性。针尖式生存需要适当的压缩战线,但压缩不是龟缩,只是表明企业作为耗散组织的开放并非不设限,需要从什么赚钱干什么的盲目追风口转变为咬定青山不放松,放弃科工贸一体化的虚妄;与其在企业膨胀后再作减法,不如一开始就认准一个目标进行破釜沉舟的布局。

以正理企的正耗散,需要实现合作共赢的良性循环。以正理企的内圣是通过内部的奉献、合作、和谐来实现的;同时也离不开外部的合作,并非唯我独尊。越是针尖式生存越需要亲近环境,离不开生态思维。这是因为针尖式生存的有所不为其实也是一种让渡,即需要将有所不为的东西让渡于别人来做,成全别人,从而构成比较理想的产业链;让渡的越多,需要成全的也就越多,所处产业链各个环节都不可忽视。弱小时是如此,做强做大后同样如此,避免赢者通吃。如果以自己已有的优势谋求垄断,那就会在质量发展的内循环中陷入内卷,形成内耗,使得身边的环境或者产业链缺乏活力,从而使自身的活力衰减。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