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微生物无菌室的内部质量控制

无菌室是进行细菌、酵母、霉菌以及各类致病性微生物检验的关键场所,其是否达到无菌操作要求,内部质量控制体系是否完善直接关系到食品微生物学检验结果的准确性。

无菌室的整体布局

从总体布局上看,无菌室的墙壁、地面和天花板要求表面平整光滑、易于清洗,不易渗漏液体,并能抵抗常用消毒剂的腐蚀。无菌室一般要求要完全密闭,并保持好日常卫生,以防止室外不净气体和部分昆虫进入,与外界应有完善的物流窗和高效空气过滤除菌设备。

无菌室内应备有工作浓度的常用消毒液,如苯酚酸(碱)溶液,75%的酒精,0.1%的新洁尔灭溶液等等。

无菌室的位置一般要求建在人员流动较少的地方,距离普通的办公环境或者微生物准备室要有一定的距离。无菌室内必须配备相应的缓冲工作间用于摆放专用白大褂或专用衣帽等。

无菌室中的物流窗应避免与空气产生直接对流,最好不要正对着无菌室大门;空调需有可靠的多重高效过滤除菌系统;所有照明和紫外灯电源总开关应设置于无菌室门口或门外。无菌室整个布局设计应按照人、物分离原则,防止交叉污染。

此外,在人员通道可配备高效风淋室以减少实验人员带入的污染。对无菌室和其内部的超净工作台、生物安全柜都必须进行定期监测和日常维护,并有监测和维护记录。日常维护主要包括紫外线灯擦拭、滤网擦洗更换、空气消毒及全面清洁卫生等川。

无菌室的建材使用控制

用于无菌室建设的所有材料均应符合消防和环保要求,具有耐腐蚀和易清洁的特点。无菌室的内部装修应整齐、光滑、避免凹凸、所有角落最好设置为球弧体状以避免灰尘长期堆积难以清扫和消毒。

无菌室的各个通道进出口应采用门缝紧密且打开后能自动闭合的推拉式门,墙壁及吊顶应采用隔热防火、耐化学腐蚀、耐水分渗透、隔音且易清洁的新型建材以防止尘垢堆积、材料脱落、滋生霉菌、不易清洁等情况的发生。

总体上,无菌室应尽量设计成完全封闭的模式,一般仅靠高效过滤系统与外界进行空气交换。当前空气洁净技术已经发展得比较成熟,在很多学科领域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目前很多食品微生物检测用的无菌室也都已采用比较先进和方便易用的的层流净化系统装置,基本上都能保证食品微生物学检验过程中无菌状态、恒温恒湿、稳定风速风量和空气洁净度的要求。

无菌室环境及净化控制

无菌室无菌环境的质量控制是微生物检验获得准确数据极为重要的环节。食品微生物学检验对无菌的环境和无菌操作的要求非常严格,整个检测过程始终要求在无菌状态下以无菌操作方式进行,所以对无菌状态的质量控制是微生物检验结果准确可靠的保证。

操作人员要严格定期对无菌室消毒效果进行评价,同时要制定合理的环境监测程序,对环境监测结果进行数据分析,严格按照相应国家标准设定的不同工作区域可接受的菌落数量,对出现超标情况的处理要进行文件化控制。

此外,无菌室内的环境情况例如温度和湿度等可能会影响无菌室内的消毒灭菌效果,通常情况下温度应控制在22℃左右,相对湿度不超过65%会比较适宜。

整个无菌室应采用先进高效层流空气净化系统以保证恒温、恒湿、换气量和空气洁净度的相关要求。空气净化系统中的高效过滤膜能对空气中不同大小规格的尘埃粒子进行有效过滤,防止附着在尘埃粒子上的微生物污染无菌室;采用从顶部送风、下侧回风的气流组织方式既保证了洁净度,又节约了能源。

在无菌室、人员通道及物流窗内安装紫外杀菌灯能对物体表面和空气进行消毒;工作时风淋室内的高效过滤空气能吹去附着在操作者工作服上的部分尘埃,物流窗可传递实验用品和样品,这些设计都能保证无菌室的洁净要求。

同时高效空气过滤系统通风量能满足人员的需要,较好解决传统无菌室不能置换新鲜洁净空气、工作环境差等问题。

此外,应定期对无菌室的无菌程度进行监测,可参考医药工业洁净室相关标准对于尘埃粒子、沉降菌、浮游菌等项目的限量对食品微生物无菌室进行定期测试。

沉降菌法有最简单、最直观,也最能真实地反映物体表面(特别是控制部位)自然污染程度的特点,故也可采用平板计数琼脂和孟加拉红琼脂平板各3块,等距离置于无菌室工作位置的一条对角线上,开盖暴露15min,分别在36℃培养48h,28℃培养5d后计数沉降的细菌和霉菌及酵母的菌落数,若平均菌落数超过3CFU/皿,则应当对无菌室空气和无菌室内的物体表面进行消毒以改善其无菌环境。

同时微生物无菌室应制定切实有效的各项生物安全制度并严格执行,例如在进入放置有生物安全柜的致病菌操作间大门要装透明的可视玻璃,大门上要贴上相应安全等级的“生物危害”图标,并清晰附上紧急情况联络人的联系方式。

在不同区域放置可自动关闭的专用垃圾桶,在装紫外灯的区域如物流窗外要贴上相应的“内有紫外杀菌灯”等警示标识。

无菌室内人员操作规范化控制

在无菌室内进行食品检验前应保证其无菌状态,先打开空气净化系统和紫外灯,至少保证紫外灯对空气和无菌室内物体表面杀菌30min。

由于紫外线杀菌不会产生二次污染,因此,此方法优于化学杀菌,保证了室内人员及设备的安全。进入无菌区应洗手、更衣、换鞋。戴帽子和口罩,以保证无菌物品存放区的空气洁净度。

无菌室一般仅限实验操作人员进入,协助人员可在物流窗以外进行观察或协助,实验操作进行时人员不得频繁进出,要严格保证风淋设备的运行和各扇门的关闭状态。

检验人员首先要严格保证自身的净化,在进入无菌室前先用洗手液洗手后进入缓冲间换专用鞋和白大褂,在风淋室风淋后进入无菌室。

开始检验时用75%酒精对双手进行擦拭消毒。操作人员进入无菌室操作,动作要轻,幅度要小,尽量避免不必要的走动;检验时要尽量避免频繁谈话,尽量缩短无菌检验样品在空气中的暴露时间;

应通过物流窗传递实验物品,人员进出要随手关门;应最大限度缩短在无菌室内的操作时间,能在无菌室外进行的准备工作,应杜绝在无菌室内进行;要严格保证无菌室的清洁度,检验完毕可用棉花蘸取75%酒精擦拭工作台面,人员最后离开无菌室后再打开无菌室和超净工作台内的紫外灯照射30min后关闭。

无菌物品的使用和保存控制

无菌是指在环境中一切有生命活动的微生物的营养细胞及其芽孢或孢子都不存在的状态。

要保证食品微生物指标检验的准确性,就必须做到环境无菌、仪器无菌、培养基无菌、人员无菌、操作无菌这5个无菌。一般要求微生物液体培养基要进行高压蒸汽灭菌,培养皿和吸管等物品应该用报纸包严实进行170℃干热灭菌2h。

干热灭菌后的物品应放置于烘箱内或无菌室的超净工作台内,保证报纸包装无破损并尽快使用;灭菌后的液体培养基若不立即使用应置于4℃冰箱内保存备用。

无菌物品存放的有效期,受到灭菌后物品的干燥度,包装材料、封口的严密性、灭菌条件和储存环境等诸多因素影响。对于干热灭菌后的无菌培养皿和吸管等物品,若能保证报纸无破损并能阻挡空气中微生物渗入,其有效期一般能适当延长,至少能保存一个月的时间;对于灭菌后放置于4℃冰箱内的液体培养基最好不要超过一周。

此外,保存期受到环境影响较大,对于潮湿天气和多雨季节应缩短其保存天数。

无菌室的日常管理监测控制

一般在无菌室内不要摆放太多不必要的实验物品以减少无菌室内物品污染的几率,只需要放置酒精灯、接种环、无菌剪刀和镊子,消毒酒精等常规用品和电子天平、均质器、水浴锅等仪器设备,物品要归位放置,不可随意摆放移动。

无菌室无菌程度要定期监控并及时进行适当消毒处理;紫外线灯管表面也要防止灰尘堆积,及时用酒精棉球擦拭,有损坏的要及时更换。有条件的检测室可用尘埃粒子计数器定期测定工作区的洁净度,一年左右可联系厂家清理或更换高效空气过滤器的滤芯。

此外,当检测人员患感冒等呼吸道疾病时应暂时避免进入无菌室。

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为分享知识,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