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医大师朱良春临证精华

  在跟师学习的过程中,笔者发现朱良春教授经常能从患者的个例情况中总结经验,逐渐寻找规律,并与中医理论相结合,形成自己独到的见解。

  创新中医诊法

  朱良春认为,中医学有许多理论、方法是前人摸索出来的。如何进一步探索新规律,更好地提高辨证察病的水平,是当代中医的职责。他躬身实践,善于继承前人的经验,结合自己的临床,加以提高升华,颇多创见。

  朱良春以“肝开窍于目”为理论基础,同时又受到《本草纲目》秦艽条下引崔元亮《海上方》用秦艽治黄疸,述其症状“目有赤脉”的启示而认识到肝脏的病理变化可以通过眼睛观察。他曾系统地观察肝炎病人眼睛血管的变化,进行综合分析;结果发现随着肝炎病情的加剧、好转或恢复,眼睛血管的色泽、扩张、弯曲按照一定的规律变化,凡肝炎患者,其球结膜血管不仅充血,而且还有如锯齿状的弯曲出现;病症向愈的患者,眼血管变化亦随之消失。

  又如朱良春根据《灵枢 ·五色篇》“面王以下者,膀胱子处也”之启示,认为子处不仅指子宫,且包括男性生殖系统,创“观人中的色泽与同身寸长度之差距”来诊察男女生殖系统病变的方法,并经300例临床观察,发现正常人“人中”长度与中指同身寸基本相等。凡是不相等的,无论男女生殖系统均有病变,且差距越大,症状亦愈明显。

  人中短于同身寸者较为多见,在男子往往有阳痿、早泄、不育、不射精、子痈、狐疝等病,在女子则有经、带、胎、产诸多病变。人中长于同身寸者常为子宫下垂;若兼人中沟深者,常为子宫后位;浅者多为前倾;宽阔者多为子宫肌瘤。人中部位的色泽亦有诊断价值,凡色黧黑者,多为肾阳亏虚;色青者多见腹痛有寒;色赤者内有郁热。人中诊法包括其颜色诊及人中与中指同身寸之差距,对临床辨证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丰富了诊断学的内容。

  临证倡辨证辨病结合

  朱良春认为辨证论治是祖国医学理论体系的精髓,是针对机体各个部分以及整体的主要功能状态与病理活动,给予综合性评定,提出恰当处理的依据。

  辨证论治的优点,是不论如何复杂的病情,都可依据症状,从阴阳消长、五行生克制化的规律中,运用四诊八纲的方法归纳分析,提出综合治疗的措施。但它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如微观、定量、静态方面的研究不够,对微观的“病”认识,有时失于笼统。而西医的“辨病论治”则是在寻找病源,明确诊断的基础上,针对病源用药。

  他强调辨证与辨病相结合,指的是辨中医的“证”与辨西医的“病”相结合。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学习现代医学知识,借助各种先进的仪器和检测手段,把疾病的症结真正搞清楚,有利于疾病的早期发现、早期诊断,防止误诊与漏诊,从而提高医疗质量,这与中医的辨证论治并不冲突。

  如直肠癌的症状,早期往往与痢疾、痔疮的表现差不多,如果不运用现代医学检查手段早期确诊,就可能延误病情。而一些隐匿性肾炎、慢性肝炎、冠心病、糖尿病及肿瘤等,都不是仅仅靠望、闻、问、切四诊所能确诊的。必须借助现代的检测手段。

  再如反胃,也有功能性与器质性的本质差异,若不结合辨病,以同样的处方用药治疗,或可取得效果,但对病的症结毕竟心中无数。辨证与辨病两相结合是病人的要求,也是观察疗效的需要,不仅要看症状是否消失,还要看各种检查数据是否正常。从后来的医学发展过程看,这是时代的要求。而朱良春早在1962年就提出了辨证与辨病相结合的理论,反映出他的远见。

  他还认为宏观辨证用药与微观辨病不应该是两者机械的相加,而应当是有机的结合,必须全面掌握阴阳消长的情况,有分寸、有选择的使用。(南通市中医院国医大师朱良春学术经验传承研究室)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