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秋雨与苏东坡之间的距离,难道是一盆充满文化热度的洗脚水吗
著名作家林语堂先生在《苏东坡传》中写道:“一提到苏东坡,中国人总是亲切而温暖地会心一笑”,今天我们一提到文化大师余秋雨的时候又是怎样呢?
一提起余秋雨,我就想起苏东坡的洗脚水,印象太深了。余秋雨在《苏东坡突围》中描述有人给苏东坡的洗脚水加了点温水,“他们比研究者们更懂得苏东坡的价值,就连那盆洗脚水也充满了文化的热度”。余秋雨洋洋洒洒一大篇就是为了痛斥小人,“小人牵着大师,大师牵着历史。小人顺手把绳索重重一抖,于是大师和历史全都成了罪孽的化身。”
后来余秋雨讲苏东坡的时候温情脉脉讲,“我们有可能不认识文化飓风和文化巨人,但是我们应该成为一个多在别人的洗脚水里加一点温度的人”。在当代文坛里,像余秋雨这么会煽情的没有几个。
可是当我们看到汶川地震后余秋雨的《含泪劝告灾民》公开信以后,就会发现余秋雨有多煽情就有多矫情,怪不得方舟子都说,“实在是因为受不了那股矫情味儿”。陈丹青认为,余秋雨就是一个“官员”,或者“文化学者”,他用“无耻”二字来形容余秋雨。
苏东坡是千年的文化巨人,余秋雨是当代的文化大师。苏东坡与余秋雨之间的距离,难道就是隔着一盆充满文化热度的洗脚水吗?
1992年,余秋雨的《文化苦旅》横空出世,大文化散文模式让人耳目一新,台湾作家白先勇说:“余秋雨先生把唐宋八大家所建立的散文尊严又一次唤醒了”,诗人余光中惊叹:“中国散文,在朱自清和钱钟书之后,出了余秋雨”,金庸更是把鲁迅和余秋雨相提并论。
余秋雨的文学成就有目共睹,散文史上肯定少不了这一页。余秋雨和苏东坡之间还是有着天壤之别的,余秋雨只看到了苏东坡的洗脚水的温度,看不到文人的骨头。
余秋雨在《中国文脉》里说,“苏东坡更重要的贡献,是为中国文脉留下了一个快乐而可爱的人格形象”。如果说快乐可爱,那么汉朝的东方朔岂不是更滑稽诙谐,可是汉武帝始终视为俳优之言。余秋雨读得懂苏东坡吗?
余秋雨远远不如林语堂看得深刻,“苏东坡是一个无可救药的乐天派、一个伟大的人道主义者、一个百姓的朋友、一个大文豪、大书法家、创新的画家、造酒试验家、一个工程师、一个憎恨清教徒主义的人、一位瑜伽修行者佛教徒、巨儒政治家、一个皇帝的秘书、酒仙、厚道的法官、一位在政治上专唱反调的人。一个月夜徘徊者、一个诗人、一个小丑。”在这个基础上,林语堂才说,“苏东坡比中国其他的诗人更具有多面性天才的丰富感、变化感和幽默感,智能优异,心灵却像天真的小孩”。
“一个伟大的人道主义者”,“一位政治上专唱反调的人”,林语堂点出了苏东坡的高贵之处,在逆境中始终保持坚贞气节和独立人格,决不随波逐流。
余秋雨讲文化有个特点,滔滔不绝长吁短叹文化的命运,华丽辞藻的背后却是缺乏人文精神的深度。余秋雨讲苏东坡老是纠结于小人的迫害,却看不到苏东坡的伟大人格。苏东坡的人文精神是什么呢?关注民生,为民请命。苏东坡一肚子的不合时宜,敢说真话实话,“龚黄满朝人更苦,不如却作河伯妇”。苏东坡坚持民本主义,无论身在何地都在想着为百姓做事,在民生、教育、医疗、慈善上都做出了创举。苏东坡不会玩什么含泪劝告之类的把戏。
王国维在《文学小言》说“三代以下诗人,无过屈子、渊明、子美、子瞻者。此四子者,若无文学之天才,其人格亦自足千古。故无高尚伟大之人格,而有高尚伟大之文章者,殆未有之也。” 这句话说得很明白,屈原、陶渊明、杜甫、苏轼,他们之所以能光照千古,不单纯是作品,更是人格。
余秋雨与苏东坡的最大区别就是人格。
当代文坛有个有意思的现象,余秋雨成了文化圈知识界的公敌,王朔说余秋雨冒充文人,韩寒说这人太油头粉面,易中天暗指余秋雨是天下第一傻,梁宏达说他“此人虚伪至极”,梁文道则说他“矫揉造作”。余秋雨自己都感叹,“余秋雨这仨字,成了这片土地上啥样的闲夫走卒都能过来咬一口、啄几嘴、又能以此度日的三字诀”。
余秋雨最喜欢称赞君子,批评小人。余秋雨写了篇《君子之道》,分别讲述了君子怀德,君子之德风,君子成人之美,君子周而不比,君子坦荡荡,君子中庸,君子有礼,君子不器,君子知耻。余秋雨不懂得,中国人不怕真小人就怕伪君子,满嘴的仁义道德一肚子男盗女娼。
余秋雨是不是君子呢?
余秋雨被官方授予文化大师以后,人气爆棚炙手可热,各种电视台、杂志报刊、舞台庆典、歌舞晚会都少不了他的身影。余秋雨曾被卷入过“诈捐门”、“首富门”、“大师门”、“深圳别墅门”等等,丝毫不影响那种高高在上的优越感。余秋雨霸气,拒绝承认文章中的错字和常识性错误。余秋雨神人,夸口3个月通读完了《四部备要 》、《 万有文库 》 。余秋雨离婚,抛弃妻女,婚外恋黄梅戏演员马兰。余秋雨做作,张嘴离不开文化可是没有什么内涵,只是概念和辞藻的堆砌。
余秋雨经常言称自己要封笔“归隐”,但每次在宣布封笔之后,他都有新作面世,已经变成了一种商业秀了。君子一诺千金,余秋雨这一诺多少金呢?
“目无贵贱,君子也;心系名利,小人也”,余秋雨有大师称号,还有澳科大荣誉博士称号,自称与袁隆平一起获得这个称号感到很兴奋。
“以平常态,做普通人,是最有滋味的人生”,这是余秋雨说给别人的鸡汤,自己心态早就膨胀了,“我应邀书写的名胜题额不计其数”。
余秋雨效法先贤,为钟山风景区书碑文一篇,结果写得是不伦不类,成了一大笑话。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张生表示,“余秋雨的钟山碑文,刻在石头上,但我希望周围杂草速生,藤蔓疯长,将其遮盖;如果石质疏松,不久崩解,更是喜出望外。”
今天再读余秋雨的《苏东坡突围》感觉挺别扭的,余秋雨老想着给人家的洗脚水加点温度,在灾难面前却丢失了人性的温度。伪君子不适合解读千古英雄苏东坡,因为读不懂文人的气节和操守。
“士知皆有耻,则国家永无耻矣;士不知耻,为国之大耻”,如果士人的风骨和血气都没有了,国家还有什么希望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