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剂知两剂已的解表悍将麻黄汤详解

语音讲解:陈雷

文字整理:王海洋

大家好,今天给大家讲一下麻黄汤,分享一下我对麻黄汤的认识。

再说桂枝汤是发汗剂还是止汗剂?

讲麻黄汤我再把桂枝汤给大家捋一遍,咱们上次讲桂枝汤时间也比较长,当时提到一个问题,桂枝汤是不是发汗剂?我想其实很多东西我们不要去下概念。我把我的理解给大家分享一下,你看能不能站在这个角度去理解这个方,比如说太阳病头几条桂枝汤它本身是对太阳中风有汗的患者通过喝桂枝汤以后然后通过喝热粥达到一个微微发汗。

那么从结果来看,桂枝汤是帮助发汗来治疗太阳中风表证的。

我把这个理解跟大家分享一下你领会领会,看有没有道理。我们后续的条文有明确提出桂枝本身就是治疗出汗的,这会怎么又帮助发汗了,怎么一会治汗一会发汗,实际上我们在临床经常会问有汗没汗,一见到说有汗的可能用桂枝汤心里比较有底,其实真正在大方向上我们不能说它去止汗,但它适用于汗症这样的患者。

那么问题就来了,在这个方里桂枝汤是怎么起作用的?我是这么认为的,桂枝汤它是一个补津液的方,这是根本性原则性的问题,把这个你理解了事情就好办了。你看桂枝汤里生姜、甘草、大枣这是一组补益津液、补益中焦、补益精血的一个最常见的组合,但是这个组合在后世很多实方把它抛弃了,生姜这是我们平时吃的菜、甘草这个是调和诸药的、大枣更别提了这就是个水果。

在经方里恰恰相反,这三味药可以说举足轻重,有这三味药实际上就相当于一个补津液的攻坚力量实力后援团,桂枝在前面冲杀,姜枣甘草在后面源源不断的输送津液的能量,在后面就像粮草一样。

桂枝本身是辛温、助阳、补津液,然后又有姜、枣、草补津液,那么我们说太阳中风本身就是津液绝对不足,这时候好了,生姜甘草补津液,桂枝呢也补津液,芍药呢把全身的气血调动过来补津液。我们说了补津液由于体表的津液不足它不能对抗邪气,那我补这个津液什么时候恰到好处呢?我们可以想象一下,就好像一个杯子,原来里面水不足,通过姜枣草桂枝芍药补津液越来越多,当它马上就要满了,我们怎么知道它要满了?是不是它溢出来了一点点,洒在桌子上了一点。

我们说桂枝汤服了以后要微微发汗,这个微微发汗就好像这个杯子刚满溢出来一点恰到好处。所以桂枝汤治好也好发汗也好,发汗只是一个结果一个表现,起作用的是对津液的调节。

实际上包括这些治疗自汗,都是因为津液丧失了,桂枝汤并不是治疗自汗也不是止汗,而是把津液补充满了。我们说体表津液为什么会不断自汗?是因为卫气不固。为什么卫气不固?是因为津液不足不能化生卫气。桂枝汤把津液补足了,卫气自然也就足了,那自然汗就止了。所以呢是不是桂枝汤去止的汗?止汗只是一种结果,桂枝汤还是去补津液。

在讲麻黄汤之前我有费了很多口舌去讲桂枝汤这个事,讲这个事我不知道大家能不能理解和认同我的说法。我刚才的论述怎么说呢,好像笨拙了一点,但是呢我想大家能听明白这个意思。我想就说可能在以后的学习伤寒论中你一定要这么去考虑问题,就像一会我们讲阳气太过,那个阳气就指的津液。我们不能拿教材里的津液就属阴啊、气就属阳,你这样就把自己教条和限制住了。你一定要用一种什么态度去建立这种张仲景的伤寒论思维呢,要有一种你去生活中你去体会。

用这个油门和刹车去比喻桂枝和芍药,我觉得这种思考非常重要,你从日常生活考虑仲景的方对人体是怎么起作用的,而不是局限于某本教材这些概念性的东西。我觉得是这样,就是你这种进步的速度和你对这个书的理解取决于你的思考,而这种思考是一种基于丰富生活经验上的思考。这样呢你学习又不一样了。我觉得我的讲的有别于你见到的听到的网上讲的。

下面我们说麻黄汤,麻黄汤可能有些人有点基础,麻黄汤很简单不就是太阳表实症吗。上次我们讲完课我给大家布置的作业,我自己亲身经历的一次,我讲完课特别的疲劳怕冷发热用什么方?有几个人回复了,我觉得大家回复的都很不错,麻黄汤,答对了,给回答麻黄汤的人点赞。有些人回答的是葛根汤,在这里我想说两句,其实是这样,就包括胡老我记得他也提过,就说我们可能总感觉麻黄汤好像力道比较猛,葛根汤比较折中一点,它也发汗但是同时又补津液,比较稳定比较安全。我觉得这样,我的观点是,就说这个患者如果我们辨证准确了,你麻黄汤就麻黄汤,你这种把握百分之百,就单刀直入就没有必要说整个葛根汤。葛根汤确实比麻黄汤稳妥一些,你这个证辨准了,这个我觉得就要药简力专,准确辨证的前提下,该用什么就用什么,不用兜小圈子。 所以上次我们布置作业,这个绝对是标准答案麻黄汤,这个不是在理论探讨,因为我自身实践,像这种证能喝一剂绝不喝两剂,喝一剂必须好绝对好,因为很简单很准。

麻黄汤条文解

我们先看一下麻黄汤的基础条文:太阳病,头痛发热,身疼腰痛,骨节疼痛,恶风无汗而喘者,麻黄汤主之。还是像之前理解的一样,首先是太阳病三个字,我们就得用数学的代入法,因为之前说了太阳之为病“脉浮,头项强痛而无汗”,这就三个症状了。后面我们看,头痛发热、身疼腰痛、骨节疼痛、恶风无汗,麻黄汤主之。你看一下这是不是一个感冒无汗的典型症状,这种感冒有几个特点,第一不出汗,第二热比较高,第三就是疼痛比较多,部位不一定,严重的有喘了。我再给这个病机简单的解释一下,其实这种疾病的解释有很多不同的说法,我觉得还是要意会。各种疼痛,我在这里有一个概括就是气不旁流,桂枝汤里我们讲了。头疼是气不旁流,喘也是气不旁流。我们去想象一下这种状态,机表被束了,还是形象的打个比喻,外敌来犯外邪侵袭人体,敌人来侵犯你的城池,这个人身体素质比较强壮,他马上调兵防卫,城门关的死死的没有汗出。两军在交战,所以才会发热。外邪没有侵袭人体的时候毛孔都是张开的,当外邪来袭毛孔都是闭住的,这就形成气不旁流,气不旁流就会上逆形成喘、头疼。包括表邪犯肺。还有一个恶寒的解释,恶风也好恶寒也好,人体发热的时候温度会高,体温高对空气会更敏感温差大当然恶寒。有的医家解释卫气拥挤在体表就恶寒了,有的医家解释身体发热肯定怕寒。这些对发热病机的解释都有各自的道理。

麻黄汤在伤寒论里的条文也不多,今天都串讲一下。麻黄汤还是典型的一个太阳病的方,它和桂枝汤还不一样,桂枝汤是伤寒论第一神方,后续演变无穷,但是麻黄汤也有很多演变一会我给大家讲。如果我们仅仅是理解麻黄汤只是一个治表实的无汗感冒,我觉得这是对仲景的误解。我当年为什么在大学的时候对伤寒论不感兴趣,我觉得当时真是没有一个很好的引导,就觉得麻黄汤桂枝汤都是治感冒的,现在治感冒谁还喝汤药。这样真是离张仲景想传达给我们的思想真的太遥远了。

在这里我加了一个注解,三阳病先表后里。这个实际上是个大原则,我讲桂枝汤会接触到,三阴病先里后表。实际上我们在临床当你经方用的比较熟练到达一定程度的时候你就会感觉到这方面的问题,很多患者说我到哪吃汤药头两个星期效果还不错,然后就没效果了。我觉得这体现了一个医生他的一个阶段性的问题。其实整个你用方治疗的时候它是很有逻辑关系的。有的病要先表后里,有的病先里后表,有的病是表里同治,有的病由里出表。这个逻辑伤寒论已经给我们注明了,但是我们在学习伤寒论的过程中我想很多人都没有注意到表里这个关系问题。在桂枝汤相关条文里,将来我们有机会会讲,有的条文说的非常明确,太阳阳明合病不可下宜麻黄汤,实际上也是说明这种情况。尤其是阳明病,如果先下的话就会造成表病陷里变病百出,就麻烦了。所以你看很多条文都是误下之,本应发汗然后先下了。在伤寒论张仲景这么给我们讲,我们在学的时候还把眼睛盯在所谓的方证对应上,有什么症状得用什么方。就像我今天在某个群里有人问病案,患者大汗淋漓,马上有人说用桂枝附子汤,我觉得我只能一声叹息。我们探讨一个病情你不去探讨它的详细的病机,你上来就说方我觉得这本身就是误解了伤寒论。这种东西我们要学他传达给我们的意思,如果说你只盯着症状盯着方,你不去注重这种思维你可能永远也用不好这个方。

前面说的没什么毛病,就是说的太阳病,脉浮紧,发热身疼痛,八九日不解,表实仍在,此当发其汗。有人说应该把麻黄汤主之放在这,这个可以,即便麻黄汤主之放后面。剧者必衄,衄乃解,所以然者,阳气重故也,麻黄汤主之。这种情况后面的条文已经明确提出来了,当这个太阳表实证衄血,主要说鼻衄,还是可以用麻黄汤。这个理解也很好理解,阳气重故也,我们就理解为津液。实际上你慢慢去体会,我觉得还是不要去下概念。体会体会很多东西都是在说津液的问题,你把握住津液,然后你就会理解有汗无汗,它们其实都是津液在不同状态下的表现。有汗不是说津液多了,无汗也不是说津液少了,有时候有汗反而还是津液少了,就像我说的津液少了卫气不固。我们就说表实症,津液多了是因为津液拥滞在体表,本身还是津液不足。你要站在津液的角度去看这个症状去看这个方,而不是站在有汗无汗这个表象去看。

我们先来很简单的理解这个条文,麻黄汤的一个整体状态是什么状态?刚才我已经举例子了,实际上麻黄汤是一种津液壅滞在体表的一个相对津液过盛。我们说外邪来袭、重兵把守,我们的津液都跑到体表了,这时候汗没有出来,气不旁流,都往上走,我们知道鼻腔的毛细血管比较脆弱,这时候都往上走越来越多,人山人海你挤我我挤你难免会挤出来几个。那么城墙又关的那么死,从哪挤出来的?正好鼻腔的毛细血管比较薄弱就出现鼻衄了。很浅显也很容易理解。那么在这个时候,你看感冒了,都流鼻血了,有的人觉得挺重的。在我们看,如果说这个感冒发烧流鼻血这是好事,这个病快要好了的一个标志,这个时候我们用麻黄汤,麻黄汤把毛孔打开,毛孔一打开这个鼻腔的压力减轻了这就治鼻衄了。所以我在条文注明了,续命汤治脑中风脑出血病人发汗即此理也,临床上我们治脑出血包括脑血栓脑中风一个大法用续命汤,大小续命汤都是非常好用的。其实你要明白它为什么这么好用?因为它是麻黄汤的方根,小青龙汤的方根。麻黄汤它是通过这种机制起作用的。去通过给体表这个津液通路,同而减低这个中风也好这个出血的一些微象,这个道理要明白。

麻黄汤方药详解

最后我把这个方解给大家讲一下,桂枝在桂枝汤里都详细讲了,我简单说一下麻黄和杏仁这两味药。我列出来的功效是根据神农本草经列出来比较晦涩的功效,咱们归纳一下这个功效。这个你去搜百度又有很多的解释。就像我们之前说的桂枝,桂枝它有温阳、活血、降逆,它通过什么降逆?它是通过解表,通过这个气不旁流来降逆。这个用它的性味、部位来产生的功能。我说的这些,就是你不要僵化去记忆这个药有什么功能。让我回想起来我大学学习,平时成绩一般比较贪玩,很多课程你剩最后一个星期现背都来的及,但是中药呢给我背的脑袋迷糊了,我印象特别深,还剩三天开始背,中药呢它主要就考功效,比如麻黄什么功效书上已经给你总结好了你就必须背,我觉得真是害人,那三天脑袋给我整迷糊了,后来勉强及格,现在我一点也不记得当时记的什么东西。所以为什么现在我给大家讲课总强调我们这种思维。我觉得去记药物的功效本身就很不人道,没有任何的用处和意义。我们在学中药的时候就是我个人的看法,一定要去看这个药的性味,这个药用它的是植物的根部还是叶片,然后呢你看神农本草经是怎么描述的,然后去理解这个功能是怎么产生的每一个细节的描述。比如说葛根,明清医家描述的比较多,葛根它是深入地下很深,它的茎又非常的特别长,好像能把土里面的津液全部网上输送,所以说葛根能治疗颈椎也好、项背强输出。就这种感觉你去理解中药。从补肾壮阳,止咳平喘,这么去记中药我觉的只是短期的,从长远来看没有太大意义。所以呢这里面我也不太去深讲了,麻黄杏仁我也总结出几个功效,对于初学者来书该记的我们还是要了解一下,比如麻黄在神农本草经里面它是苦温,总而言之它是一个热性的。神农本草经里面说麻黄味苦温,主中风伤寒头痛温疟,它也是总结出来一些功效,这些功效你要看它底层的机制,它为什么起这些作用。

我们再通俗一点理解,在麻黄汤中麻黄会充当把毛孔打开这个作用。它怎么起到把毛孔打开?是因为它本身辛温发散这么一个性能让它产生了这个功能。

那么杏仁在神农本草经里面是甘温,还有苦杏仁,我自己进的药我也尝了,有甘有苦。之前我对杏仁的印象就是止咳平喘,它是入肺的一个药,但是实际上在临床应用中它的作用还挺多,它确实有解表邪的作用,我知道一些医家胃疼也加一些杏仁,它有止疼的作用有缓急的作用。我希望大家就像我刚才讲了,你对这一味药你要真正想学好它理解它,你要从它的性味,从它的用药部位,甚至说从它的产地去了解它的属性。这个不是我们讲的重点,所以呢我们也就简单的说一说。

我们今天就讲座就到这里,我知道本身太阳病很重要也很枯燥,每次我学伤寒论都是从太阳篇开始学,学到后来就没尽头了,其实越往后越精彩。我不知道大家是抱着什么态度来听课,我觉得你如果你真听进去了,我希望你能认真听我讲的这些,我们这一轮讲座更多的是讲思路讲方法。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