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第1402期】【河南丨平顶山】艾平丨擎起你的桐铃花
擎起你的桐铃花
作者/艾平(河南平顶山)
不违心说,我爱罂粟花的妖娆,装修房子时,选了罂粟花图案瓷砖,镶铺于厨房和卫生间——美丽没有错,为美而迷失自己是谓大谬。
我还知道,桐铃花单调而甜腻气息,不招青睐,做不了淑女帅哥的爱情信物,但我着实对这寻常花有份眷恋,有一种言表欲望,或然童心里装的故事真纯耐久?或然桐籽吐芽于泥土,待夏雨的激变?
怀念泡桐是因为它驮载了生命重量,怀念是迟到的问候,是拽回记忆如抖开线轴儿,任棉线花儿翔舞……
1990年春末,乍暖还寒。一天上午,我刚到班上,便接到保卫科领导从生活区打来的电话,要我带人到那儿执行任务。搁下电话,我一面招呼人手,一面启动“偏三”摩托,接着,当班治安员富强,一屁股坐在车厢里,另一同事付江也随即上车,做驾驶员。九几年,“偏三”可谓标志性警用交通工具,乘员三人,车身右挂一厢,不易操控。
出发前坐于偏厢的富强,因事下了车,我依旧坐在驾驶员身后位置。厂门口往北马路呈丁字形铺陈,年久失修,凹凸不平。“偏三”驶到丁字路口朝东右转弯后,我有种“飘”的感觉,拍了一下驾车的付江,说声——开慢点,但他没有吱声。
“偏三”似箭,直奔前方射出,刹那间,我被甩出车去,脑中一片空白。从昏懵中醒后,我从地上一骨碌爬起,四望不见同伴影子,再低头一看,他被遮在一棵倒地泡桐的枝叶间,手捂着头,血从指缝间冒出。扒开枝叶,我用力拉他不动,又窜身马路中央,向过往车辆摆手求救。
心正如焚时,自东向西驶来一辆白色“偏三”摩托,被叫停后,见是本单位干部刁海,求他把同伴送医治疗,说话有些语无伦次。再看自己腿部有几处擦伤,无大碍,让刁海只送同伴到近处的厂卫生所包扎,自己留下看守摩托车。
门前泡桐被撞断的房主,闻声出来,咦咦几声,将“偏三”上了锁,等着赔偿损失,而围拢上来的叶刘村民嘁嘁喳喳,仿佛一台小戏。此时我方意识到所发生险情的可怕。
“偏三”停在离路边平房不足一米处,前轮置于房前菜地,后轮被菜地砖石隔栏卡住,也就是说,摩托在撞上海碗口粗的泡桐时,乘员被甩出,车仍继续前突,在遭遇圈菜地的隔栏方停下来。
车祸起于二人一前一后呈线形乘坐,车厢失重,由于车速高,打方向转弯时用力过猛,侧轮子离地,摩托车失控。领导看罢现场,惊骇不已。之后,委托人从中斡旋,赔偿70元损失费了事。
若无此树,我命休矣!一棵桐树救了两条命,只有感激,一切抱怨都是多余。敬畏往往来自一场变故,我对泡桐的记忆自此复苏。
七几年,老宅当院有棵泡桐,五尺不能合围,枝叶繁茂,犹如巨伞遮了大半院子。老桐树在乡村很抢眼,来议价或打主意的主儿,均被谢绝,在吃不饱肚子年份,庄户人把当院的树看成宝贝,遇到荒年可以换粮活命。道边的法桐婀娜多姿,林荫蔽天,另有一番景象,入眼而不入寻常百姓家。
老桐树伐掉后,院子里憋出来几株桐芽,不几年又长成了可以做房梁的木,这是一种生命的延续。泡桐是打家具上好木材,三叔趁村上的拖拉机,从老家拉来几捆桐木料,大部做了床板。我曾几度迁宅搬家,楼上楼下搬床挪柜,更不乏串门的幼儿蹿蹦其上,而床板柜面竟无折损,看来造物主造什么东西,就放到什么地方,功效神奇。
泡桐开紫花,形似喇叭筒,俗称桐铃花。桐花置于瓶中密封,酿成酱色糊状,以食油调和,便是治烧伤烫伤良药了。逢到落花时节,爷爷把桐花塞满各种瓶子,排摞堂屋条几上,遇有“化缘”的东邻西舍,只管取去用。
爷爷得到另一偏方,在我一次生病。常村周围河道交叉,波长岸绰,澧河、漂麦河、小北河像三条绿色带子,缠在村庄边上,形成一个三角洲,先民选址居此,恐怕不只看重风水,或有河流淤出的土地易于种植的诱因。
流沙淤泥也成村民盖房的主料,用桐木做夹板套土夯实成土墙,或打土坯砌壁架梁搭屋,而起脊房子大梁又是以桐木为佳,轻柔吸潮湿耐用。当时一块土坯二分钱,一道街的孩子们为了各自一个小梦想,举着稚嫩胳膊打土坯换钱,我也闹嚷着挣钱买小人书,爷爷见孙子执拗,只好请木匠做了桐木坯模。
于是,河岸上有了一道独特风景,由这些十岁左右的孩子组成一个个画面。我课余打坯300多,被雨冲毁一半,剩余的拉回家里垒了伙房墙,没有换得一个铜子儿的原因在于,收购人嫌弃土坯含沙子,遇雨水易披散。
孩子们欢喜一场空。我付出的代价更沉重,由于体力透支,喉部肌生一指甲大小硬结。老中医贾中锋说,结节不疼不痒,不是好现象!看后让吃偏方,将蜈蚣焙焦研粉加入生鸡蛋,再裹上面投入火塘烤熟。我大概吃了十多条蜈蚣,痼疾治愈。
在爷爷前去道谢时,我把手攥的一枚桐花插上医生爷爷窗台上的墨水瓶,他平日里喜欢插时令花草养眼,几个小瓶子盛着大世界。
贾中锋老先生当时在公社医院坐诊,他不仅医术高,而且重乡情怜弱小,几分钱几毛钱的药就可以救人性命,从不求回报,至今还有不少人怀念这位被誉为“老贾仙”的神医。
心中有棵生命树,眼生美好,爱出其里。凋残之美在于独韵,韵在,自有赏者。这样,桐铃花的故事不是结局而是序幕。
老屋塌后,在原址上建了三间平房,备用的几根桐木没用上,父亲琢磨着在院中搭一顶瓦棚。再回到老宅,农家小院的清新气息扑面而来:压水井吐出一股股水柱,流向植绿的格子,打折了太阳投射水泥板块的热度;墙边角几簇藤蔓爬上墙头,缀着丝瓜、梅豆角;窗前的石榴绿意浓郁,果壳泛红黄脂采;小院木门沉实,门廊拱脊瓦红,透出山乡民宅古朴韵味。
踱步院内,我想着厨房的老样子,琢磨泡桐从前的位置,再把手擎桐铃花给大人的童真演绎;打坯的动作笨拙无趣,便手触下巴后小疤,激活贫穷是根刺的画面……
民讲实用,耐久可心便招宠,恣情不是他们的奢望,一头牛两亩地,三间瓦房配热炕,就顶住了四季风。在中原地带,早年衣食成忧,几乎家家有地窖,储备些红薯萝卜农作物,充当冬春两季的口粮,而擅于做酱菜,亦有腌制久存的意思。
市场开放后,民生改观,一般人家乐于扩建房舍置家当,家仍是经营中心。其实,百姓爱国情结恰来于家的概念——人无欲望,家之不存;家私连缀情感,是生命的依托,犹如裹弹丸的锦囊,弹射在张力,触发在人扣动。
亚圣孟子在倡导“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时,也把家摆在国前面,从而揭示个人、家庭和国家的关系,将人的价值做阶梯性升华,逻理就像打土坯建房,层层摆摞,次弟增高,成大厦而后望远。这是圣人高屋建瓴,启人爱国心智的大智慧。
心中有家,始爱生灵,激溅人性火花,升华理念,践行使命,历史上毁家纾难的英雄,无不是眷恋家庭范儿,他们更懂唇齿依存至理,行道于前,举国于崇高,刀丛路上觅小诗。
人在旅途,花木为伴,心脉如树之纹理。眷顾总有意,情随眼波流,记忆里几棵老树已做念想,抬望眼,风吹桐花又紫,花摇舞枝间,笛啸呜呜,一波波扬起在喜鹊展翔的晨昏里……
作者介绍
特此声明
投稿邮箱:1493061055@qq.com
咨询热线:18537586630(微信同步)
主 办:
智泉流韵文化传媒
协 办:
主创人员
总编辑: 郭进拴
主 编: 李建设
执行主编:郭方向
副 主 编: 郭向敏
责任编辑:张 瑞
张婉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