蜗牛的逻辑
今年六月,贵州省搞了一个“全省十大林业生态英雄”评选活动,是媒体从近些年来的宣传报道中挑了二十个候选人,对他们已经宣传的事迹进行整理,交由网色友等大众评选。
鬼使神差,我也成了候选人之一。评选刚开始那几天,自己也觉得好玩儿,偶尔看票数起起落落,也还有一点小兴奋。后来忙了,也就顾不上继续关注了,再后来干脆忘记了。评选结束后,有人告诉我,我也榜上有名,好像还是得票最多的。我也就是呵呵而已,没去太多在意。
忙碌地准备着各种资料,忙碌于奔跑在各保护区间,环保督察、保护地大检查、保护区规划、矿权重叠问题、保护地重叠问题、野生动物资源调查、跨界科考的准备,等等这些。多么希望自己有三头六臂,能多为保护事业多做一些事。无奈能力有限,想想“勤能补拙”,只好每天早出晚归,奔走在保护区间。时常五点就出门,晚上十一点还不得归窝,也算是日行千里了。也感觉到累,也感觉到有点体力不支,但依旧一天一天地坚持,慢慢地完成一件件的事。
因为环保督察的整改期限就在九月三十日,那应该是一个关口,也许是一个阵地。是从容还生还是从容赴死,各人心里各怀感觉。
今天已经是九月三十日,做的一切也该有一小结。虽然仍旧没有做完,反而有了点闲心。翻出了前些天关于“林业十大生态英雄”的报道,也看了关于我的评价。不看则已,一看顿感诚惶诚恐。本就平凡得不能再平凡的事,却被表达成了稀缺动物。
虽然文章不长,也没有用过度华丽的词藻,但却是对我褒奖有加。本来是我自己已经习以为常的小事情,却被上升到了精神层面,似乎我也隐约看到了我的骨骼。忽然,从别人的文笔里看到了一个光鲜的自己,根本不像我自己看到的那么暗淡。也许,是别人看穿了墙。也许,这只是对我的鼓励。
慢慢地回味,也嚼出了一些感觉,发现我其实是一个没有远大理想的人,总是把希望定在眼前。也不是别人说的那种“镙丝钉”,放在哪里,就认真地待在那里,死沉死沉。而我更像那无脑无心的蜗牛,放在哪里,哪里就是我的天地。认认真真地活着,慢慢地前进,哪怕每天进步一点点。从小就以笨出名,如今还是那么笨。
突然想起,曾经在西双版纳学习时,被人叫了一个绰号,叫“porcupine”,也就是豪猪。当时还不知道是何意思,后来才听那老外解释,说我浑身都是刺,是不好惹的。那时候好像真的是那样,遇事不会回避,总是憨憨地佇在那里,总是要找到正确答案,论他个你短我长。
如今想起来,早已经不是豪猪,即使是,也是被扒光了刺的豪猪,不但没有了威胁和攻击,连自身都没办法保全自己。
好吧,我不要做豪猪,还是做蜗牛,不言不语,卷曲在角落里,至少还有一幅壳,还可以慢慢地,慢慢地,向自己确定的方向爬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