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文明论坛应更好地展示它的成果
到如今,贵阳生态文明国际论坛已经经历了十年,大论坛开了九次,还有一次小论坛。今天的大论坛已经开了闭幕式,但各分论坛的活动并没有结束,比如师大的论坛、黄果树的论坛、梵净山的论坛。我发现,论坛在轰轰烈烈中,逐渐开始成熟。
想起刚刚开始做论坛时,大家都觉得是多么高大上的东西啊,很多国家的前总统、首相或是现任元首等重要人物会来,各种文化名流和文人墨客会来,对参加人员的筛选也异常严格。所幸,我从第一届起,就被邀请。那时我还在茂兰保护区,也许是因为在保护区做了一些人与自然和谐的尝试,起到了一些效果,为当地解决了一些社会矛盾问题,出于赞许,得到了邀请。还有一种可能,就是需要象我这样的人来当好一些配角,好衬托那些大人物的高大上形象。
记得那时也住在世纪金源酒店,很多明星人物也住在那里。象什么成龙等,走到哪里,总能掀起波澜。
虽然我本人对明星没什么概念,不过一个脑袋、两只脚、一双手而已。好象从来没有觉得明星与普通人之间有什么特别。本以为儿子会对这些个明星感兴趣,遂带他到宾馆来,与我住在一起,看看有没有机会与那些明星同出现在楼道上、电梯里,也算沾点儿明星气气。没想到儿子虽然听话地跟来了,却没有对那些明星人物表现出什么特别。我在心里还暗暗高兴,儿子不为名人所折服,大有前途可拼。
在每次的论坛活动中,总会或多或少地被安排一些活动,还被安排参加过演讲和对话活动。在心里还是有点儿沾沾自喜。其实自己都觉得自己参加论坛的最大收获就是满足了虚荣,还能见见同行老友,叙叙旧。能触及自己灵魂的东西,好象还是很少。
调到了厅里,从2013年开始,我们成了参与承办的单位,除了忙于准备会场,为别人提供发言机会外,好象少有了参加的热情,也并没有收获太多的东西。虽然忙碌于论坛,但对论坛的感觉还是那么淡。
去年是论坛的“小年”,只是国际研讨会,我没有直接参与服务,而是作为参会人员听会和发言。我有了认真审视、学习和思考的时间,也才真正地觉出了论坛的味儿。
今年的论坛内容很丰富,我像饥渴的小苗,放肆地吸吮着雨露。只可惜许多内容都是交叉在各个论坛,主办、承办方不一样,发言专家的角度不一样,只有时间是一样,同时在那里开展。只好走马灯似地转着开,还是错过了许多的好话题。
我在想,现在的工具那么发达,是否可以将每个论坛的内容都录制下来,通过网络分享。特别是那些为会议服务的人们,他们付出了太多太多的艰辛和努力,在大会间,他们仍然只能服务,没法参与。给他们一些公平的学习机会,让他们看得到有自己付出的成果,也是对所有为会议服务的人员的尊重,对所有参会者所付出的劳动的尊重。论坛在贵州召开,为论坛要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对贵州理应有更大的帮助,理应发挥论坛更大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