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初心学大家杨愧庵精华语录 | 离了当下 没有究竟

无一刻不是当下。离当下,便无入手处。

当下无杂念底,何等安稳,何等完全!只不肯承当,自家旋讨一个臲卼破坏。

这当下无杂念底,便是根宗。见此消息,若不火速下手,纵百年亦无入道之日。

念虑不从当下打帖得干净,更待何时?思量过去,盘算未来,担阁现在,再无出头日子。

当下斩得干净,才是全身负荷。不思前,不算后,一念堂堂正正,“轻舟已过万重山”矣。克欲之功,莫捷于此。

当下是,更无不是处;当下不是,更无是处。崇德广业,只在当下讨,舍却当下一着,都是空谈虚度。

当下最能自验。此处一真,处处真;此处一假,处处假。

离了当下,没有究竟。

见得真,当下即是究竟,究竟止是当下。除了当下,有甚入手工夫?当下入手工夫不真,虽勤讲学,只成虚梦。

当下是等待不得底,生就生,死就死,得就得,失就失。

当下讨入手,当下讨究竟,入手即是究竟。入手不真,即无究竟。

尧、舜、文、孔至今未死,只在当下认取。当下不真,又有甚尧、舜、文、孔!

要明就明,要见就见,要起就起,要行就行,真等待不得一毫,才等待,便丧身失命。这道理只在当下,当下不实,便无学问。

书又曰:“不践迹,天下无践人旧迹而入室者。善人不践迹,正是作圣有基,亦不入室,只因未学,非不践迹之咎也。圣人无迹,故入室寻迹即错也。”“'寻迹即错’,烁破千古迷暗,真不传之秘。凡我学人,要当下实实验其不践,即在一切事物不是凭空挂着。”

或以甲仁之学恐落于无事。甲仁曰:“此当下的,不是事是甚么?离却日用当下,唤甚么作事?

一闻即彻,一彻即消,方是耳顺。听了话,当下放过,总是心有蒙蔽;纵不放过,略有沾滞,即是蒙蔽。当下即要撤蔽,当下不撤,只等后来,都是帮凑。当下不撤蔽,后面就撤了,替不得当下丝毫。当下不撤,便只要当下研究不撤之故,丝毫待不得。

要了,当下就要了,不可等待。人心攀援不足,纵活百年,终无了时。摆脱非是要离了尘缘,乃在尘缘中做工夫,虽货市酒店,无非道场,是之谓真摆脱。

当下无沾滞,前后断绝。

勿追思前后,便当下斩然。

当下消煞不下,则旧症发作,学问都无用。

当下完全,莫要乱起念头,亏损了他。人念头,只从熟处奔驰坏了。

当下即是,切莫另寻。时不待人,快流水做。

此学无你躲闪处。当下有实用,方是真学;稍有一毫等待牵绊,都是弄虚头。昨一日替不得今一日,先一时替不得此一时,前一息替不得这一息。当下这一息用着,就见他贴体、不贴体,如何躲闪得!

——摘自《愧庵遗集》

【注:杨愧庵(1640—1719)名甲仁,字乃所,“愧庵”为其号,四川射洪人,康熙三十三年岁贡。杨愧庵一生隐而不仕,专心学问,修为精湛,世人知之甚少;后参访清初三大儒之一李二曲,二曲引为知音,堪称清初难得一见之心学大家。】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