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筝名曲《高山流水》
《高山流水》是一首古琴曲,为中国十大古曲名曲之一。相传为伯牙所作,本是一曲,唐代分成《高山》、《流水》两曲。此曲流传广泛,版本极多。1977年,《流水》作为人类音乐典范作品之一,被NASA收录进旅行者金唱片中。
传说先秦琴师伯牙一次在荒山野地弹琴,樵夫钟子期竟能领会这是描绘“巍巍乎志在高山”和“洋洋乎志在流水”。伯牙惊道:“善哉,子之心而与吾心同。”钟子期死后,伯牙痛失知音,摔琴绝弦,终身不操,故有高山流水之曲。
*伯牙,春秋战国时期晋国的上大夫,原籍是楚国郢都(今湖北荆州)。经考证,伯牙原本就姓伯,说他“姓俞名瑞,字伯牙”是明末小说家冯梦龙在小说中的杜撰,而在此之前的《史书》与《荀子》、《琴操》、《列子》等书中均为“伯牙”。东汉高诱注曰:“伯姓,牙名,或作雅”,现代的《辞源》也注曰:“伯姓牙名”。伯在古代是个很普通的姓,如周武王时不食周粟的伯夷,秦穆王时擅长相马的伯乐等。
*钟子期,名徽,字子期。春秋楚国(今湖北汉阳)人。相传钟子期是一个戴斗笠、披蓑衣、背冲担、拿板斧的樵夫。历史上记载俞伯牙在汉江边鼓琴,钟子期感叹说:“巍巍乎若高山,荡荡乎若流水。”两人就成了至交。钟子期死后,俞伯牙认为世上已无知音,终身不再鼓琴。
历史
传说俞伯牙和钟子期的故事而创作的古琴曲《高山》、《流水》,是表现古代文人雅士“巍巍乎志在高山,潺潺乎志在流水”的高雅情操的经典之作,历来是人们效仿的楷模,而它的曲名《高山流水》也成为各种器乐曲命名的典范。
《列子汤问》记载:伯雅善弹琴,钟子期善听琴。一次,伯牙弹了一首高山屹立、气势雄伟的乐曲,钟子期赞赏地说:“巍巍乎志在高山。”伯牙又弹了一首惊涛骇浪、汹涌澎湃的曲子,钟子期又说:“洋洋乎志在流水。”钟子期能深刻地领会伯牙所弹奏乐曲《高山流水》的内涵。从此,他们俩人结成了知音,被传为千古佳话。
据《列子》及《吕氏春秋》均有记载,琴师伯牙遇樵夫子期,伯牙弹奏《高山流水》,子期都能从琴音中感悟主题。二人于是结为知音,成千古佳话。后子期死,伯牙摔琴不复再弹。
但当时的曲谱实际并没有流传下来,现在最古老的《流水》版本来自古明朝的《神奇秘谱》,此外还在《西麓堂琴统》等多部琴书中有记载,所有版本合计上百。而现存最早的《高山》也是在《神奇秘谱》中,另有数十种版本。
版本
据文献记载,《高山流水》原为一曲,自唐代以后,《高山》与《流水》分为两首独立的琴曲。其中《流水》一曲,在近代得到更多的发展,曲谱初见于明代《神奇秘谱》(朱权成书于1425年)。管平湖先生演奏的《流水》曾被录入美国太空探测器的金唱片,于1977年8月22日发射到太空,向茫茫宇宙寻找新的“知音”。
另有古筝曲《高山流水》,音乐与琴曲迥异,同样取材于“伯牙摔琴谢知音”。现有多种流派谱本。而流传最广,影响最大的则是浙江武林派的传谱,旋律典雅,韵味隽永,颇具“高山之巍巍,流水之洋洋”貌。山东派的《高山流水》是《琴韵》、《风摆翠竹》、《夜静銮铃》、《书韵》四个小曲的联奏,也称《四段曲》、《四段锦》。河南派的《高山流水》则是取自于民间《老六板》板头曲,节奏清新明快,民间艺人常在初次见面时演奏,以示尊敬结交之意。这三者及古琴曲《高山流水》之间毫无共同之处,都是同名异曲,风格也完全不同。
近代《流水》演奏版本源自川派琴家张孔山,中间加有“七十二滚拂”,以状磅礴流水之势。目前常被演奏的版本主要有:
*《天闻阁琴谱》,管平湖演奏,其中一份录音被收录在航海家计划的金唱片内。
*《琴砚斋藏谱》,卫仲乐演奏。
*《百瓶斋琴谱》,顾梅羹演奏。又其《琴学备要》亦收录此曲。
另有姚丙炎打谱的《神奇秘谱》本流水,此版本没有七十二滚拂,而是以各种叠涓及历托等古指法形成的装饰音描写潺潺流水。
《高山》常见的有两个版本:
*《春草堂琴谱》,徐元白、姚丙炎演奏。
*《天闻阁琴谱》,为川派代表曲目之一。
高山流水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