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进行时——写好看的历史170
宋朝进行时——写好看的历史
(人文鼎盛卷)
170 事要过三
王旦借着生病之机向赵恒推荐了寇准。
那年,王旦得了场重病,一度连上朝都成了困难。赵恒听说王旦一病不起,害怕朝廷失去顶梁柱,就命人把王旦接进宫内,急切地问道:“你现在病得那么严重,万一有什么不测,你让我把天下事托付给谁呢?”
王旦没有正面回答,而是让赵恒自己拿主意:“了解大臣的莫过于君主,还是请英明的君主自己选择吧。”
赵恒再三询问,王旦就是不吭声。赵恒说出了几个人选,王旦还是默不作声。
最后,赵恒恳切地说道:“你还是试着说说看吧。”
听到这句话,王旦推开两边扶着他的人,勉强起身,郑重地拿起笏板,上奏道:
“以臣之愚,莫如寇准。”
赵恒一听到寇准的名字,立刻脑袋里又浮现出那张咄咄逼人的嘴脸,不由皱起了眉头:“寇准性格刚硬偏激,你还是再想想其他人吧(准性刚褊,卿更思其次 )?”
王旦回道:“其他人,我就不知道了,我病得太厉害,不能呆太久。”
说完,起身告辞。
言下之意,寇准是唯一人选。
赵恒拗不过王旦,于大中祥符六年年底将寇准召回京城,担任东京留守。
大中祥符七年六月,又是在王旦的促成下,寇准代替王钦若出任枢密使。
于是,在王旦的运作下,寇准又神奇般地回到了权力中心,至此,他已经在外面呆了整整八年。
这是他人生中的第四次起复,五十三岁。
八年过去了。
赵恒以为,时间会磨砺寇准的个性,此番回来,他应该已经变得稳重深沉,不再锋芒毕露。
王旦觉得,自己费尽心思把这个老兄从外面捞回来,今后做事总得悠着点,至少讲究点方式方法。
事实证明,“江山易改,本性难移”这句话还是非常靠谱的。而且,寇准还是个非常讲究效率的人,只用了十个月的时间,就轻松击碎了大家八年的期待。
这十个月里,寇准干的主要工作只有一项——得罪人。
一上来,他就和两个副手闹翻了。
此时,在枢密院担任枢密副使的是曹利用和王嗣宗。
曹利用大家都认识,自从在澶渊之盟中立下大功后,他官升得飞快,在这次宰执班子调整中,他被任命为枢密副使,成了寇准的副手。
看着眼前这个副手,寇准心里硌得慌。
就在十年前,你还只是一个匍匐在我的眼前,瑟瑟发抖的小武官。
现在却几乎和我平起平坐了?!
要不是我寇准把谈判价码限定在三十万,你能立下如此奇功吗?
曹利用偏偏也是个性格耿直不善变通的人(性悍梗少通),觉得自己是凭本事混上来,平时也不把寇准当回事。
两人互相讨论问题时,一遇到观点分歧,寇准总会来上一句:“你就是一个没文化的武官,懂什么国家大事(君一夫尔,岂解此国家大体耶)?”
扎心了,说得太扎心了!
抛开观点对错不说,寇准这种家长式的训人方法确实伤人自尊,转眼就为自己树立了个敌人。
寇准的另一个助手王嗣宗也是个有故事的人,他可是太祖开宝八年(975)的状元。说起这个状元,还有一段插曲,别人的状元都是考出来的,王嗣宗的状元却是他打架打出来的。
那年科考的殿试环节,考官拟定从王嗣宗和另一陈姓考生中选一人为状元,到底点谁则由赵匡胤最后钦定。
赵匡胤那天正好脑洞大开,觉得“文”的已经比够了,干脆来点“武”的。当场宣布:你们俩的卷子也不看了,直接在殿上比比拳脚吧,谁赢这个状元就归谁。
赵匡胤的决定惊呆了在场所有人,但皇帝的命令谁也不能说不。是,王嗣宗就和那个陈姓考生在殿上比划起来。正好那个陈姓考生头发有点少,在斗殴过程中被王嗣宗打落了幞头(头巾),王嗣宗因此被判胜出。因为有这么个插曲,王嗣宗得了个“手搏状元”的外号。
王嗣宗当时七十一岁,属于三朝老臣。而且,他也是个烈性子,平时待人很严厉,喜欢破口大骂下属(务以丑言凌挫群类)。如此人物,怎么着也不会把寇准放在眼里。
于是,大中祥符七年的枢密院,成了典型的“三国杀”格局,三个老男人一台戏,别说团结合作,没打起来就不错了。
如果只是窝里斗倒也没什么,可寇准从来都是个耐不住寂寞的人,怼完曹利用、王嗣宗,又惹上了三司使林特。
这个林特可不好惹,他是王钦若的死党,在天书封禅中专门负责物资供应工作,赵恒对他倚重得很。寇准对林特这批靠支持封禅爬上来的官员天生反感,经常和他闹矛盾。
话说林特主管的三司下面有个叫“驼坊”的单位,主要负责饲养骆驼供于运输,在“驼坊”里面干活的人都是些刺配后的犯人,俗称“配军”。那年,三司遣散了一批驼坊配军,却没有按规定发放装钱(安置费)。要说这件事情小得不能再小,但寇准还是拿此说事,当着赵恒的面又和林特杠上了。
看着咄咄逼人的寇准,赵恒仿佛又见到了那个逼迫自己北上的犟脾气宰相,心中不免后悔起来。
事后,赵恒不由对王旦叹息:“寇准年纪那么大了,也经历了不少事情,我本来以为他能改改以前的脾气,现在看他的所作所为,毛病反而比以前更厉害了(准年高,屡更事,朕意其必能改前非,今观所为,似更甚于畴昔)。”
大中祥符八年(1015)四月,仅仅当了十个月枢密使的寇准又迎来了一次外放,任武胜军节度、同平章事,判河南府(洛阳)。作为这次打短工的报酬,赵恒给了寇准一个使相的荣衔,罢相制词也写得很客气,所谓“朕宠待老成,永言勤止。”
言下之意,您老还是哪儿凉快,哪儿呆着去吧。
淳化二年(991)、淳化五年(994)、景德元年(1004)、大中祥符八年(1015),寇准四次进入权力中枢,但都每次都是呆个两三年(这回更短)就匆匆落幕。
胸无城府,喜怒不掩,不善察言观色,不善经营人际关系……这些性格特点决定寇准注定无法融入官场文化。对于这些官场门道,他不是不懂,而是不屑。
对寇准而言,如果想让他违心不说话,还不如挂冠而去,做个山野村夫。
四起四落。
不管命运如何起伏,我,寇准,从来未变!
几乎所有人都以为,寇准已经结束了他的政坛传奇经历,他的人生曲线即将归于平静。然而,谁都没料到,他还要迎来最后一次惊涛骇浪。
天禧三年(1019)四月,寇准又接到了召他回朝的诏书,开启了第五次起复的历程。
—— 未完待续 ——
本平台内容皆为原创
未经允许,谢绝转载
小编微信号:nbhanl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