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史】也说名旦杨荣环的出科与走红

写下今天的这个题目,与刚刚读到的一篇文章有关——

【原创】1948年马连良赴港之前

这篇文章是”京剧道场“公众号钟强老师的一篇网文,从去年开始,钟老师为纪念张君秋先生诞辰100周年,查阅了大量的史料,针对以往出版过的一些与张君秋先生相关的著作中缺乏考据、张冠李戴、牵强附会、以臆断代替史实的内容,一一细细考证,为我们带来许多内容丰富、合情合理、抽丝剝茧、有理有据的好文章。

今天这篇《1948年马连良赴港之前》有这样两段文字:

“(1948年)6月份,马连良基本恢复得差不多了,于是主管中国大戏院业务的孙兰亭联系了苏州开明大戏院,采用五五分账的办法,先签了10天的演出合同,二牌旦角是杨荣环,其他演员有芙蓉草、袁世海、马盛龙、艾世菊、张盛利、吴君瑞等。马连良6月7日在苏州登台可谓盛况空前,三天打炮戏《龙凤呈祥》《三娘教子》《打渔杀家》戏票预售一空,南京、常州等地都有赶来观看的。票价卖到48万元,黑市更是炒到80-90万元一张,据当时报载,京剧戏票出现在黑市上,在苏州还是第一次。

杨荣环当年5月7日与陈永玲一起给梅兰芳磕头拜师,但一直没有机会在上海登台。这一次经万子和举荐,马连良点头,杨荣环终于有机会给马连良挎刀。马、杨在苏州共演14天。21日演出结束,马连良在苏州游玩两天,23日坐自备汽车返回上海。可能在马连良的演艺生涯中,这一小段史实并不算很重要,但是对杨荣环来说意义大不一样。因为杨荣环刚刚拜了梅大王,成为名副其实的“梅门弟子”。在上海这段日子里,每天在梅家用功,和梅葆玖一起吊嗓。他去苏州演出用的都是梅兰芳的行头,唱的戏都经过梅兰芳指点,甚至他不会的戏,还特意将王幼卿请到苏州去说了3-4天。更有媒体报道说梅兰芳还悄悄去苏州看过杨荣环的演出,可见杨荣环深受梅兰芳器重。而马连良的合作旦角中曾经有过杨荣环这一期,也算是一个见证。”

这一段考证,不但弥补了马连良先生演艺生涯中被很多人忽略的一段经历,而且对于研究杨荣环先生来说,更是非常宝贵的一则史料。

然而,读过这篇文章后,笔者心中的喜悦之情尚未来得及溢于言表,就看到了有一位朋友的一连7条的留言,细读之下,一丝不愉快顿然间涌上心头。笔者不是研究杨荣环先生的专家,但对于杨老的艺术成就非常佩服,多年来一直比较关注相关报道。就这位朋友所提到的相关说法,笔者有不同的看法:

1.”国图出具的历史广告我有一百多幅,杨一出科便受到诸位宗师的提携,并张张与他们并挂了头牌。

首先,笔者从事京据史料文献研究20余年,国图也去过不知多少次,国家图书馆对于史料查阅向来开放,可以提供复制,但从不以图书馆名义出具任何资料(复制的文献就是各种报刊杂志影印件,也无国图任何标记)。杨老的演出广告我也收集整理了1000多张,并不存在一出科便受到诸位宗师的提携,并张张与他们并挂了头牌的记录。

1946年03月21日《华北日报》演出广告

1946年09月02日《华北日报》演出广告

1946年11月04日《华北日报》演出广告

1947年03月12日《华北日报》演出广告

杨荣环什么时候出科笔者没有仔细考究,最早见到他在北京的演出广告是在1946年旧历春节后(春节在天津演出),最初和他合作的贯盛习算不上京剧宗师,他在杨宝森、奚啸伯、筱翠花的班社里演出也都冠以“宝华社”、”裕善社“、”永和社”的字样,绝不能看作是与杨宝森、奚啸伯、筱翠花平起平坐。可见,报纸上冠以“特请合作”的字样,只是为了说明某位演员不属于某个班社,而不是不属于这个班社的这一位与挑班的演员并挂头牌。

2.这位朋友说:“杨先生曾亲口说过:他这辈子从未有为别人挎刀的历史。目前从国图查出的历史广告中也证明了这点。”

那么什么是跨刀呢?大家看这一张广告:

1947年03月23日《华北日报》演出广告

请看鼎鼎大名的章逸云,要是按这位朋友提到“京剧广告与京剧舞台上的规制完全一致,非常严谨严格;并排一定为摆三丁并坐(在上齐位且分大小边)/二排是在第二行/挎刀是侧立一旁/再往下是第三行通站/再往下是蹲倘班底”的说法。章逸云在育化社和宝华社与杨宝森、叶盛兰并挂头牌,但也就是分别给杨和叶挎刀,宝华社和育化社少了你章遏云可以再约一个,但少了杨宝森和叶盛兰可不行,杨和叶是两班的绝对的头牌,因为几十号人奔这二位而来,这也就是1948年6月扶风社赴苏州演出时马连良和杨荣环的区别。

再请看这一张:

1947年03月24日《华北日报》演出广告

毛世来与荀慧生、尚小云、筱翠花三位老师合作演出《儿女英雄传》,虽然四位各挑一班,名字并排,但无论从资历还是辈分上说,毛世来从未说过与荀、尚、于三位并挂头牌,所以以这种排列方式盲目界定头牌是不妥的。

3.这位朋友说:“我想给作者点儿小知识……挑班与并挂头牌从来就不是等于号。”我们只能从现有的资料来看,杨荣环先生挑班是比较早的。从1947年5月开始,他就与迟世恭等人有了比较长期的合作,一直持续到他去上海拜师,这一段时间,报纸上虽然没有打出“玉声社“的名号,但从一般意义上说,从这时起,杨荣环组班演出成功,可以说是一路诸侯了。

1947年05月21日《华北日报》演出广告

1947年11月11日《华北日报》演出广告

至于留言的朋友所言”挑班与并挂头牌从来就不是等于号“,是要表达挑班的主角是头牌?还是不挑班一样可以挂头牌?笔者就很难领悟了。

总之,杨荣环先生是一位杰出的表演艺术家,这是大家公认的。但如果再往深究,诸如”京剧大师“、”开宗立派“……那么就要由各位专家通过认真研究,著书立说才能服众,不能仅仅从个别爱好者或追随者的盲目追捧来定论吧。

所以,笔者认为《1948年马连良赴港之前》中所言:”……二牌旦角是杨荣环……杨荣环终于有机会给马连良挎刀……“没有什么不妥,也并不是否定杨荣环先生的艺术成就。钟老师行文思维慎密,描述细致入微,相信大家关注”京剧道场“公众号,一定会有深切的感受。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