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诊与辨证》连载——论独处藏奸理论在舌诊中的应用


这里所说的独处藏奸理论是《景岳全书》的作者张景岳提出的,大意就是在看病的时候,我们通过收集的四诊证据来断病,如果大部分证据与诊断结果在病机上都比较一致,但是有一到两处跟其他的证据不一致,这个时候不能盲目地遵守少数服从多数原则。往往不起眼的证据才能真实反映事实的真相。比张景岳更早时期的《黄帝内经》中也发现了这个规律,《素问·三部九候论》中,黄帝问:何以知病之所在?岐伯答:察九候独小者病,独大者病,独疾者病,独迟者病,独热者病,独寒者病,独陷下者,独红、厚、凸、凹均是病。

明代医家王肯堂分析了舌与脏腑经络的联系,又加上自己的临床实践,首次提出来各脏腑在舌表面的分属区域。他在著作《医镜·论口舌证》中写道:凡病俱见于舌,舌尖主心,舌中主脾胃,舌边主肝胆,舌根主肾。这应该是脏腑在舌面分部的较早记载了,后世医家大都在此基础上进行发挥,几乎没有太大进展。大量的临床实践证明这样的划分基本是准确的。我结合独处藏奸理论和舌的脏腑分区内容,也模仿《黄帝内经》中黄帝和岐伯的对话,拟了这么一段:黄帝问:岐老师,看舌头怎么知道哪里病了呢?岐伯说:看舌面前后左右当中,特别红的地方是病,苔特别厚的地方是病,特别陷下去的地方是病,特别凸起的也是病。

下面就这句经典对话给大家一一举例:

(图1)

特点一:独红者病——特别红的地方是病。

有次看了一个小伙子,舌头一伸(图1),整体看还好,但是有一块地方红红的没苔。我先以为是他吃了什么或喝了什么东西染的。细问小伙子得知也没吃啥喝啥,我就大胆地问:是胃不舒服?小伙子觉得太神奇了,一看舌头就知道哪里有病。其实舌诊的分区是很准确的,舌中整体属于脾胃,脾胃是中医说法,其实所对应的西医实质器官通常包括食管、胃、肠。独独那么一块红,你不觉得异常么?为什么我会觉得他是胃不舒服呢?其实这个位置是胃与胆的交界区域,中医上经常会说“胆胃不和”,就是说胆囊不好影响到了胃,例如很多慢性胆囊炎的人,由于胆汁分泌不足引起胃胀、不消化,就是中医上说的胃气不降,胃气不降、胆气也不降,就会引起相应的脏腑组织郁滞,然后就在舌头上相应的位置反映出来了。这个小伙就属于这种情况。

(图2)

特点二:独厚者病——苔特别厚的地方是病  

(图3)

(图4)

上面图中(图2、图3、图4)三个病人的舌苔,是不是不一样,图2是舌苔整体均匀地厚,图3是中间偏后的地方厚,而且是越到后面越厚,图4是只有舌根厚腻。这三个人都是我的老病人,图3和图4中的患者都有前列腺炎,总觉得下面潮湿,小便滴滴拉拉,解不干净,前面阴囊后面肛门都潮湿。舌根主肾,舌根厚常常表现为下焦盆底问题,舌根厚腻者经常会有下面潮湿症状。女性常常表现为盆腔部位的妇科问题,常伴有白带异常、疼痛等症状。

如果舌苔黄腻,往往白带也黄得明显,比如图5这位妇女:

(图5)

治疗前(图5)与治疗后(图6)舌苔对比明显。

(图6)

下面是另外一名下焦湿热的前列腺炎患者。这些是图7前列腺炎患者治疗前中后的对比图(图7、图8、图9):

(图7)

(图8)

(图9)

该患者由开始的舌根黄腻明显(图7),治疗一次后变白腻(图8),然后继续治疗后腻苔的范围也显著缩小(图9)。患者本人的感受也特别明显,潮湿感逐渐消失,小便也畅快许多。对于这种下焦湿热明显的患者,我常常以四妙丸为底方:黄柏10g,薏苡仁30g,牛膝10g,苍术10g。有齿痕脾虚明显者加用党参10g,白术10g。治湿常用的一些方法有:加风药、活血药、调理气机药,如防风、川芎、白蒺藜、桔梗、升麻、枳实等。
现代人久坐办公的特别多,缺乏运动,下焦盆底血液循环不畅,常易发生慢性炎症,有积聚湿热证的患者特别多。基于这样的原理,通过仔细观察图10中的舌苔,我正确诊断出下图这位患者患右侧腹痛。请看,这里一侧舌苔独厚,积聚了一团黄腻苔。

(图10)

未完待续······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