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嗣同故居发现本笔记,学者:难怪谭嗣同慷慨赴死,康有为却跑了

戊戌变法是近代历史上一次著名的变法运动,这场变法运动是当时参加科考的举子们看到国家危亡自行组织的上书引起的,然而虽然这次变法运动得到了皇帝的支持,但是也遭到了以慈禧太后为首的顽固派的坚决反对,变法仅仅持续了一百天就被禁止了,皇帝被软禁起来,变法的主要发动者也被抓起来处死以儆效尤。

康有为就是这次变法的主要发动者之一,在变法失败之后,他选择逃亡日本以躲避顽固派的追杀,然而与他一同领导变法的谭嗣同却决定留下来慷慨赴死,成为了戊戌六君子之一,这是为什么呢?后来一位学者在谭嗣同故居发现的一本笔记揭开了这个谜底。

变法失败,慷慨赴死

1898年,戊戌变法失败后,反对派开始大肆追杀当时的变法参与者,许多人为了避难纷纷逃亡国外,康有为就在其中,他选择逃亡日本避难。与此同时,谭嗣同却拒绝了康有为让他也前往避难日本的建议,毅然决然地留在了中国,在反对派的打压下慷慨赴死,为后人留下了一段壮烈的传说。

俗话说得好:“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当时那么多人都选择在变法失败之后逃亡国外,那么他为什么要拒绝康有为的建议留在国内毅然决然地慷慨赴死呢?

他生前留下的话语为我们留下了答案:“各国变法,无不从流血开始,今中国未闻有因变法而流血者,此国之所以不昌。有之,请自嗣同始!”他希望以自己的死唤醒愚昧的国民,为变法牺牲是他的愿望,他希望在自己死后可以有更多的人在自己的激励下踏上革命之路,这种舍我其谁的责任感,即使过了百年在现在依然值得我们学习。

这段话就是他死后一直以来学者们解读他留在国内慷慨赴死的原因,然而到了后来一位学者在他的故居发现的一本笔记却又为他赴死找到了另一个原因。

故居笔记,揭露原因

关于谭嗣同赴死的原因一直是学术界讨论的热点话题,而上世纪30年代出现的一本笔记,为我们揭示了这个问题答案。

1932年,有一位学者探寻了谭嗣同位于湖南浏阳的故居,并且这位学者在探访期间还从故居的一个旧箱子内发现了谭嗣同遗留下来的一本笔记。学者们认真地研究了这本笔记,在笔记中,他们竟然惊讶地发现:谭嗣同和康有为他们不同,他根本就不是什么资本主义改良派,而是和孙中山一样都是革命派。

他的派别一直没有改变,直到自己牺牲时,他仍然是个坚定的革命派。比如他在给反清志士毕永年的绝笔信中曾这样写道:“此行足为贵种觅一遗种之处乎?”也就是说,他反对清朝的统治,他觉得清朝的统治是腐朽,他的意愿不是改良而是毁灭,他希望自己的这位友人可以给汉人在海外找到一块存身之地。

因此在变法运动失败后,相比于保皇派的康有为,谭嗣同对满清没有丝毫的幻想。所以康有为才会逃亡日本,他希望有一天他可以再次回到中国重新被满清起用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

而谭嗣同因为是革命派人,他的目标一直就是推翻清朝的统治,而不是改良,因此在变法运动失败后他看到自己的目标实现无望便不打算逃亡国外,而是选择以死报国,希望可以用自己的鲜血唤醒愚昧的国民,以此打消国人对清王朝的幻想。而这个原因才是康有为跑路,谭嗣同却留下来慷慨赴死的真正原因。

总而言之,无论谭嗣同是哪个派别的人物,他都是一位伟大的革命先驱,虽然戊戌变法并没有成功,但是却动摇了清王朝的痕迹,直接推动了满清王朝的覆灭,因此我们应该记住他的功劳。

正是因为他明知自己死路一条却还是要留下来,他用自己的鲜血和生命感染了世人,唤醒一部分有识之士,让他们看到清王朝只能被推翻,改良根本就是没有用的,他的死为国家培养了一批革命派人士,这些人继承了他的意志,在后来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建立了中华民国,也正是他的死才让这场维新革命永垂不朽 一直到现在人们还从这场变法运动中汲取治理国家的经验教训。这样的伟人值得被历史镌刻、被世人铭记在心中。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