扇面山水《初夏》分解画法示范
扇子本是消夏纳凉的工具,更是文人雅士或女子手中把玩的风雅之物。扇面画的内容包罗万象,有山水、人物、花鸟等,画面虽小却可精妙入微。
《初夏》分解画法示范
双勾法画树
中墨、干笔双勾树的主干,没骨分出小枝。
花青加藤黄点染树冠,颜色有些地方可以偏黄来表现初夏时特有的嫩绿色。颜色半干时用三绿点树叶。
斧劈皴
本幅画中的山主要用小斧劈皴来表现,画时注意墨色变化,层层叠加时,掌握好墨色的干湿程度,免得失去层次,成了一团黑。
先用中墨干笔勾皴山形,小狼毫笔蘸淡赭石,中锋勾出几间小屋和栅栏,花青墨、赭墨皴染山石,用朱磦点染屋顶。
《初夏》完成图
这幅团扇小画表现初夏景致。初夏时满目皆是明艳的新绿,万物欣欣向荣。远山上一帘瀑布欢畅而下,大自然一派生机,一户人家的房子安然于此,这是可以怡养身心的理想家园。
《曲径幽亭》分解画法示范
狼毫笔蘸中墨,笔中水分适中,先勾出山形及树木等。用小斧劈皴反复皴山石几遍,使之结构丰富。再用稍淡墨点树叶,最好运用墨色的变化点出层次。
墨色干后用淡赭墨和淡三绿皴染山石。花青墨点染树冠。
重墨勾亭子,中墨点出亭后的树木,淡墨勾皴坡地。墨干后,调赭墨和花青皴染坡地,淡花青点树叶。
《曲径幽亭》完成图
这幅折扇小画传达了一种清幽静寂之美。轻云出没树林间,留下朦胧的影子。“寂寂小亭人不见,夕阳云影共依依”,这是一种寂寞、无可奈何的情绪,渗透入画中。中国艺术和美学受禅宗影响,推崇孤冷静寂之美,元代倪云林的山水画以其荒寒冷寂的意境被世人推崇为画中逸品,也是中国山水画中较高格调的代表。
《空谷泉鸣》分解画法示范
没骨法画树
画中松树为远景,枝干与松针并不具体,只画出大的感觉特点即可。用狼毫笔先勾出树干,然后散锋一排一排点出松针。
屋舍画画法
用小狼毫笔以中锋勾出小亭,画亭子的四根支柱的落点要注意透视关系。
瀑布水口画法
画瀑布,可先勾皴出两边山体,留出水的部分,然后点画瀑布中间分布的石块,顺势勾出水纹,勾线要中锋运笔,线条的组织仍要有长短、错落的变化,不能像画平行线那样。
调花青墨和赭墨分别皴擦山石结构,必要的地方以重墨提画,直到刻画好山的体积感、厚重感为止。
《空谷泉鸣》完成图
这幅折扇形式的小画,飞瀑垂直而下,引首章与落款、名章等也都是垂直的势,而小亭、平台呈水平稳定状态,松树树冠也是横向排列,画面“横平竖直”的状态传达出一种空寂的安静感。瀑布是流动的,云烟是飘渺不定的,静中含着动势,静而不静……万物静观皆自得,中国哲学中静观物化的思想是指在沉静中感受宇宙万物深邃的起伏潆洄,在对生命细腻地体验中忘情物我。
《阵雨》分解画法示范
先勾皴出小桥两边的岩石,再勾出小桥,突出人物的位置。
勾人物,添画桥下水流的纹路和分布的石头。
花青墨和赭墨反复几次皴染山石、桥下石块和流水。淡赭石复勾人物和小桥的墨线。
画瀑布还是先从水两边的山石入手,勾皴出两边山石,在空出的水流部位添石块,并勾出水纹线。用赭墨、花青墨皴染到厚重为止。
《阵雨》完成图
这幅团扇小画表现的是盛夏时间,近处浓郁的树林、林间三两处屋舍、无处飞泻而下的瀑布、忽然而至的阵雨,是否能让你感觉到惬意的凉爽气息呢?匆匆走过小桥的行人正冒雨奔向家的方向,这是一个似曾相识的人,最普遍的人生片段,人生不就是由许许多多的片段组合而成的吗?
《游山图》分解画法示范
折带皴画法
用折带皴勾皴出山石,笔中水分不宜多。
重墨、干笔勾出几组松树树干,散锋点树冠,仍要有墨色变化。
墨色干后用淡赭墨和淡花青墨勾皴山石、点染松树。勾皴点染这些技法都可以用到。基本技法掌握后,灵活运用,不必过于教条。
勾云法
勾云法是指用线条表现云的形。淡墨勾勒,之后可用赭石、淡花青进行复勾,以增加层次和厚重感。
点景人物画法
山水画中的点景人物要求提炼概括,不一定画得很精细,但整体的动态要准确,用笔简练、肯定。
《游山图》完成图
自古文人画家游山访道,寄情于山水之间。“我看云山亦忘我,闲来洗砚写云山”,将平和的心灵融入云山之间,其间荡漾着一种怡然的生命情调。画中是诗人或画家拄杖行走于山中,正在怡然自得吧!
《黄山云海》分解画法示范
松树画法
画松树用狼毫笔,重墨、干笔勾枝干,破笔、散锋点出松树树冠的大感觉。注意树的姿态。
近景山峰,先勾皴出大致山形,然后调好赭墨,水分要饱满,以没骨法完成山形,随即做简单的皴擦。
皴染云法
皴染云法是直接皴擦出云的形状,待干后再用淡赭墨、淡花青墨分别皴染,达到厚重即可。
《黄山云海》完成图
这幅画是以黄山云海为主题,按折扇形式构图:山峰、款识及印章的势呈放射状,这是折扇画一种独有的构图形式。
表现的山脉技法以没骨为主,勾皴为辅,画时要心中有数,下笔明确、肯定、一气呵成。近景中两株松树呈迎客姿态,中、远景云烟翻涌,这似乎是黄山留给人们最为经典的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