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支高成长次新股分析

先提醒一句:次新风险高,买入需谨慎。本文纯属公司分析,不构成买入建议。

4月份是年报及一季报密集披露期,本文来梳理一下几支上市两年左右、且上市后业绩没有变脸的次新股。按照一些谨慎投资人的标准,新股三年内不碰,那明年这些股票应该可以进入投资范围了。

以下这几支次新股通过了西瓜君的初选:亿联网络(通信)、欧普康视(医疗器械)、普利制药(仿制药),准备以后重点跟踪。

一、亿联网络

这家公司是最近几天才注意到的,初看财务指标,简直好到不能相信,有人说它的净利率是A股里面第二高的,我没有求证过,但2018年61.8%的毛利率、46.9%的净利润确实是让人瞠目结舌,而且过去6年毛利率都在50%以上,净利率都在29%以上。2018年毛利率和净利率只相差14.9%,说明这家公司不是靠高销售费用去赚钱的,到底是什么业务这么赚钱?

我们先从率、钱、款、流的角度看下18年年报财务数据:

率:直接看下图

怎么样?各种率是不是很逆天?特别是净资产收益率27%,但由于公司的净资产里绝大部分都是货币资金,其实对ROE是有很大影响的,也就是说,真正的资产收益率其实要高的多。

钱:货币资金3.72亿,全部都是不受限的,再加上26.9亿的银行理财,一共30.6亿可自由支配资金,总资产只有37.5亿。总负债2.5亿,注意,是总负债,不是总有息负债,有息负债为零,简直是一家“奇葩”的公司,公司资产里面尽是钱,资产负债率只有6.7%,有没有晃瞎你的眼?好不好奇?想不想知道怎么回事?我也想知道,那我们继续往下看吧。

款:营收18.2亿,应收账款3.1亿,几乎全都是1年以内的,1到2年的只有14.8万。1年内、1到2年、2至3年、3年以上计提比例分别为5%、25%、50%、100%,谨慎得不能再谨慎。不过,前5大客户应收占总应收的53.7%,有点过于集中。

流:16年、17年、18年三年收现比分别是:0.98、0.97、0.94,净现比分别是:1.23、1.15、1.25。公司的客户几乎全部在海外(国内没有放开SIP电话业务),在美国和欧洲的子公司都是最近才成立的,并没有产生业务,也就是说公司产品几乎全部是出口销售,所以现金流量表中“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是不含增值税的,那收现比只需接近1就是很优秀的了,净现比的数据都大于1,也从另一个角度说明了现金流非常优秀。

总之,财务指标是优秀的不能再优秀了,简直是科技公司中的茅台。

再仔细过一遍合并资产负债表:总资产37.5亿,应收3.1亿,存货2亿,27亿的银行理财,固定资产只有1亿,在建工程为零,无形资产0.37亿。

这样的一个资产负债表,创造了18亿的主营收入,7.5亿的扣非净利润,再加上1个亿左右的银行理财收益,归母净利润8.5亿,简直是摇钱树啊。

这么亮眼的数据,难免会让我有疑惑(这种疑惑不是恶意的怀疑,笔者也希望能发掘出一支潜力牛股),再看关于募投项目的描述,扣除发行费用后的总募集资金15.9亿,截止2018年报日,已使用6.8亿,那还剩9.1亿,而且募投项目已产生了6.2亿的营收,且资产负债表里没有机器设备、厂房之类的的资产,在建工程在2017年时已经转固,是一幢研发大楼。可以判定,应该是把产品的生产外包给其它公司,类似苹果手机的生产外包给富士康。在招股说明书里搜索“生产外包”,找到如下一段话:“公司将所有产品的生产外包给厦门市当地的三家独立外协厂商及万利达科技,2016 年度、2015 年度和2014 年度,公司的外包成本分别为4,914.49 万元、4,176.94万元及3,210.02 万元,占营业成本的比例分别为14.43%、15.25%及14.69%” 。

业务分析:

生产模式就是前面所说的外包模式,自己并没有工厂,营业成本主要由原材料采购成本及外包生产成本构成。其中,原材料成本占营业成本的83%左右,核心原材料是芯片和液晶类显示器。

销售主要是采用经销商模式,占总营收的90%左右。另外的10%以内是采用ODM模式,也就是自己设计生产产品,但以一些平台商或者运营商的品牌来销售。公司主要销售三大类通信产品:SIP统一通信桌面终端、DECT 统一通信无线终端、VCS 高清视频会议系统,这三类产品毛利率分别为:60.6%、58.4%、74.7%,占营收比重如下:

公司未来的战略重点是VCS系统,从2018年报数据来看,推进情况还是不错的,增长了95.7%,占营收比重从6.5%扩大到9.7%。

研发投入方面,将近一半的员工是研发人员,研发投入占营收比重保持在7%到8%,且没有资本化。

看到有一些朋友对这家公司的资产负债表有些疑问,其实我刚开始时也有,总资产37.5亿里有30亿的货币资金,确定不可思议,但其实其中的9亿是募集资金,而公司又是轻资产模式,利润又非常高,过去这些年必定积累了大量的未分配利润,到现在有这么多货币资金也不奇怪。杳看分红记录,在上市前就经常是高分红,13年分红两次,共1.1亿,14年分红0.56亿,15年分红0.7亿,上市后的16年和17年两年共分红3.73亿,从历年的分红金额、每年的银行理财收益、财务费用经常为负(16年为负0.37亿,17年由于汇兑损失导致财务费用为正,18年为负0.17亿),这三点可以说明货币资金的真实性应该问题不大。

说了这么多优势,也谈下可能存在的风险,一是毛利率和净利率都很高,一方面当然是好事,但这也意味着再往上提升的空间有限,以后业绩的增长主要是要依赖营收的增长。二是目前公司的主要产品SIP通信桌面终端市场规模有限,据公司年报披露,已经占全球市场的26%,虽然公司已经开始发展毛利更高且市场规模更大的VCS系统,但占营收的比重还不到10%,即便保持翻倍增长,对营收的贡献一、两年也有限。好在公司的主要竞争对手都是欧美公司,而公司主营业务又是软件开发,有一定的人力成本优势。

二、欧普康视,这家公司是从去年就开始关注的,是一家生产和销售角膜塑形镜的公司,属于三类医疗器械,用于预防或缓解青少年近视眼,16年到18年三年的营收增长分别是:33%、32%、47%,扣非净利分别增长:30.8%、29.8%、40.5%,三年收现比分别是:1.17、1.2、1.12,三年净现比分别是:1.05、1.03、1.41,财务指标也是非常优秀,2018年报显示,应收账款周转天数由35天上升到44天,存货周转天数由78天上升到121天,这主要是由于18年收购了大量的经销商,或者新设立了新的子公司,提高了直销的比例,直销的金额占总营收的比例由17年35.3%提高到47.6%,而13年到15年这个比例是:39.3%、35%、30.8%,16年上半年是30.4%。直销模式的毛利率为84%,经常模式的毛利率为72.5%,

正是由于提升了直销模式的比例,所以18年整体毛利率达到78%,比17年提高了1.7个百分点。不过,净利率反而从47.7%下降到45.8,主要是由于销售费用和管理费用分别增加了81%和151%,因为18年新设立了28家子公司,合并了16家子公司,这些新的子公司导致销售费用和管理费用的上升也是正常的。

研发费用占营收的比例三年分别为:3.3%、3.3%、2.8%,个人理解,公司的业务应该不需要太多的研发投入,既然研发没有差异,那主要竞争壁垒应该是医疗器械的许可证和销售渠道。角膜塑形镜的许可证,虽然药监局每年发的不多,但这个主动权不在自己手上。目前,经国家药监局批准注册的角膜塑形镜除欧普的产品外,另有美国3家、日本1家、韩国1家、荷兰1家、中国台湾1家共7家角膜塑形镜生产企业向中国出口角膜塑形镜,预计2019年还有新的品牌进入市场。这大概也是公司从18年开始加大自建销售渠道比例的原因,毕竟,要是经销商改换门庭,代理其它公司的产品,就是致命性的打击,还是有自己的销售渠道稳妥一些。

角膜塑形镜在国内属于蓝海领域,市场足够大,以欧普为例,据招股说明书中披露的数据,公司2015年销量为196756片,根据公司的增长速度,那2018年的销量应该不会超过60万片,这和全国上亿的中小学生数量还相差非常远,所以市场空间还是非常大的,且生产厂家并不多,天花板非常高。

同样地,这家公司也是毛利率和净利率都非常高,容易引来竞争对手抢食,且有一定的政策风险,关于角膜塑形镜对眼睛的影响也有很多截然相反的说法。

三、普利制药

这家公司我也是从去年就开始跟踪,之前还写过一篇文章,分析了财务数据、产品线、竞争优势。这几方面我就不再哆嗦了。这家公司主要的看点就是在针剂海外申报布局比较早,已获批、申报中、在研的品种比较多(相对于这家公司来说),且有稳定的已盈利的品种做保证,把风险降低在最大限度,不像某些公司只依赖少数几个赚钱的品种。且研发投入很高,管理层稳定,上市前就有股权激励机制,员工持股比例非常高。

对于这家公司,重点谈一下18年年报和19年报反映出来的一些小变化。18年营收增长92%,扣非净利增长97%,净利润增长84%,这个增长速度还是很高的,基本跟之前大家的预期一样,但收现比下降的比较多,从1.04下降到0.92,净现比下降更多,从0.95下降到0.52,现金流没有以前那么好了,但也在可接受的范围内。19年一季报,营收1.57亿,增长67%,利润增长125%,增速略超预期,但应收账款达1.28亿。占营收的比例达到81.5%,而17年一季报和18年一季报的这个比例只有53.5%和57.1%,有逐年上升的趋势。以后的跟踪要重点关注现金流的状况。

再次强调:只是对公司的初步分析,不构成买入建议,投资者要以个人的深入分析,作为买卖依据。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