里泽茶的曲折发展史
土耳其茶文化系列
一杯茶里看见一个国家的兴衰
前情回顾
在上一期小约曾提到,与土耳其毗邻的格鲁吉亚在中国传奇茶师刘峻周的帮助下成功种茶,并发展出了风靡一时的“刘茶”。为了解决“咖啡危机”,土耳其国父凯末尔从格鲁吉亚引进了红茶,在里泽省大规模种植,最终解决了咖啡缺失带来的危机。
今天小约就来和大家聊一聊里泽茶的曲折发展。
里泽茶的发展
随着土耳其政府通过法案,且国父凯末尔以身作则开始喝茶,渐渐地,红茶便取代了咖啡在土耳其的地位,成为了民众普遍消费的饮品。而在二战之后,里泽不仅成为土耳其最大的产茶基地,生产的里泽茶也基本满足了国内的茶叶消费需求,使得土耳其无需再依靠进口。
然而,里泽茶的发展其实并非一帆风顺。一开始,土耳其不仅引进了格鲁吉亚的红茶种植业,还效仿苏联的手法,成立了茶叶管理总局,准备和苏联一样由总局来垄断茶叶产业链,统一计划地生产和售卖。
这种方法确实有效地提高了茶叶的总产量,但统一计划的粗放生产却导致了茶叶的质量和口感难以提升,让里泽茶一直处于苦涩却不鲜甜的低品质中。
毕竟土耳其的实际情况与苏联不同,当时的苏联正处于内战时期,确实需要统一管理才能高效率地为前线士兵供给茶叶。而且内战结束后,格鲁吉亚出产的茶叶便因为其粗放的低质量而逐步走向衰落。
二十世纪末,土耳其逐步开放了茶叶生产营销的市场化程度,里泽茶的品质也开始逐步上升,即使在他国茶叶的冲击下,仍然能保持足够的竞争力。
茶文化的碰撞
2016年,我国茶叶专家丁爱方受邀前往土耳其的里泽进行考察。不得不说,在茶叶生产方面,还是有着悠久传承的中国更胜一筹。
丁爱方刚到里泽便被当地优美的景色所震撼,同时他也发现里泽的气候条件十分优秀,对茶树的种植非常有利。但当他品尝到里泽茶后,却陷入了深深的疑惑,因为在这方好地种出的茶味道却不敢恭维。丁爱方于是亲自到茶园进行考察,结果发现土耳其人采茶不是手采,而是用大剪刀粗鲁地采摘。
在煮茶上,土耳其人习惯用机器磨碎,喝碎末茶。虽然源自文化差异,但更多是由于缺少相关知识与技术,导致茶叶的精华物质在磨碎过程中流失,这对于茶叶无疑是一种摧残。
丁爱方为了改变这一情况,语言不通的他便用手语和当地人进行交流,甚至为此放弃了原本预订的回国机票,转而在里泽买下几百亩地进行长期试验。就这样,他不仅教会了里泽茶农如何手工采茶,还将中国的茶文化带到了土耳其。
里泽茶的质量和产业,就这样慢慢发生了质变,发展为真正的产量和质量双优的著名茶叶出产基地。这一过程,不可谓不曲折。
下一期,小约会和大家聊一聊关于土耳其茶所追求的极致色泽,喜欢的读者可不要错过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