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宁龙门李氏宗祠焕新貌

普宁市东部与潮阳贵屿交界处南径镇有龙门村,当地俗称篮门,也作蓝门。龙门创于南宋,原有多姓杂居,后李氏一世元善公在宋淳佑年间举明经,于福建泉州赴任潮阳教谕,任满而落籍于此,居蓝门寨北港口麦园,随着李氏数代发展,至明嘉靖四十五年建起李氏宗祠,遂他姓逐渐外迁,村成李氏一姓村。

李氏宗祠号孝思堂,门额刻龙门宗祠,按载其始建于1566年,后世有多次重修扩建,至现代保留有明清古貌。2016年曾来龙门走访村落,见过记录过李氏宗祠之古风貌,感觉很是赞叹,没想居然保留得如此之完好。三两年前曾听闻李氏宗祠重修了,有点动容,不知会修成什么样子?或者类同普宁东部祠堂流行的推倒重建称重修,或各种石木构皆都换新?或者或者其他什么的。然加思索,旧物重修,重焕新生,这也是一件再正常不过的事情,是件好事。倒是在想,有机会再看看修成什么样,再拿此前所记录旧貌做对比,应该是件很有意思的事情。所谓念念不忘必有回响,半月前就真的来重访龙门李氏宗祠。重修后的李氏宗祠真不错,除了恢复祠祀香火,恢复了日常所用,修复了安全稳固,基本保持了原貌,这在现代重修古祠堂中算是比较少见的。下将2016年与2021年两次记录的照片做交替,尝以此观察李氏宗祠重修前后的新旧变化。

龙门宗祠前的池塘叫太公池,此次重修后,基本清理了

位于广东省普宁市南径镇龙门村老寨内的李氏大宗祠,又称龙门宗祠,村人则俗称之老祠。据资料介绍,该祠堂始建于明嘉靖四十五年(1566),自明清到民国间,有进行过多次修葺,现祠堂保存有初建时及历代重修的格局和石构、木构等。

龙门宗祠是三间三进式,其面阔近17米,纵深约42米,规模大,格局恢宏。祠内有三厅二天井,设有拜亭,辟三山门及左右子孙门,屋顶为硬山式。第一进的门楼肚门框、门额等为全木构,门额上镌刻龙门宗祠四字,回照镌刻敦睦由叙,落款是□三世孙光祖书;祠内左右四壁立有穿斗式的靠山梁架,是普宁境内现存古建所少见的。所用石鼓、柱础、木瓜、花胚等,造型简练而古朴,具有浓烈的时代特征,存至今极为难得。龙门宗祠在民国至改革开放前后为龙门小学校舍,现为老人活动中心,于2011年列为普宁市文保单位。

龙门宗祠的木构凹肚在普宁境内甚是少见

龙门宗祠

龙门宗祠的重修,对祠内各处石构的打磨特别用力

原本包浆慢慢而历史感充沛的石鼓如今焕新一新

门额回照恢复后,下款□三世孙光祖书皆被隐去

门额回照镌刻敦睦由叙,落款是□三世孙光祖书。

中厅两侧如往时做族议办公与会客之用,就是左右调了一下位置

这类纯抬梁式的梁架在普宁境内是少见的,难得修后保持了清代原色

后天井两侧原来加筑的房屋全部拆去恢复原貌,现场顿时开阔了

据资料介绍,李元善,号善翁,福建泉州府同安县白礁寺人,宋淳佑年间(1241—1252)举明经,任广东潮州府潮阳县教谕,任满后落居潮阳县兴仁乡蓝门寨北港口麦园;其子李蓝桥后移蓝门寨内居;传至第四世李直江,于元至正二十七年(1367),迁葬始祖善翁遗骨于蓝门寨北港口鲤鱼脐地,此后李氏一族繁衍渐盛,出现“鲤跃龙门”。明嘉靖四十五年(1566),李氏于蓝门寨内金猪地建龙门宗祠,祠成之后,他姓逐渐外迁,篮门终成李氏一姓村。明万历二十四年(1596;一推为康熙五十五年即1716年),李氏于西寨门上立龙门匾额。

据村人介绍,由于龙门宗祠所在为猪地,故而在风水堪舆上来讲,祠中就没有装饰木雕狮子,改用水果花卉等物。

龙门宗祠内的石柱基本都做了打磨翻新

后厅正堂

恢复六角几,并于几中奉入两连五尊神主,系建祠有功之李氏小辈裔孙

龙门李氏播居粤东潮地数十个村镇,人口约十万,主要分布在普宁的龙门、曲王、斗文、下园、西林、厚埔、窖内(内光、内丰、内联)、新寨、洪阳、志古寮,潮阳的贵屿北林、峡山山尾李、陇屋下村、棉城文光塔脚,汕头的达濠东湖、青林,揭西的棉湖新寨、大溪,揭东的塔岗,惠来的茶铺,碣石的新乡、甲子所,陆丰的可湖、清仔乡等村。按族谱记载,李元善为宋大丞相上柱国陇西郡开国公文靖公李沆的十一世孙,依据史料宋相李沆则为赵郡广武君之后,即此李氏一系为赵郡李氏。

据村人大蓝门统计资料,龙门李氏科举人物有:

李大标(1514-1601),明嘉靖十六年(1537)丁酉科马拯榜举人,任永安县知县,有传。

李一阳,字我山,籍福建同安,明嘉靖三十一年(1552)壬子科举人,三十二年(1553)癸丑科陈谨榜进士,授潮州府推官,有传。

李友兰(1535-1607),明万历三十年(1602)潮阳壬寅恩贡。

李先芳,清顺治八年(1651)辛卯岁贡(府周志记顺治十三年潮阳丙申岁贡)。

李际运,清顺治十一年(1654)潮阳甲午岁贡。

李光祖(1630-1692),清康熙二十七年(1688)潮阳戊辰岁贡,推选教谕。

李大勇,清乾隆二十四年(1759)己卯科武举人,署理揭石卫镇中军,特授大鹏营守备,升任广东虎门守备。

李大业,清嘉庆十四年(1809)会试己巳恩科进士,钦赐翰林院检讨,钦赐进士。

李世进,清中后期人,行伍出身,以军功受福建省标中军都司;同治三年以参将衔署福宁镇中营游击,战殁,穆宗帝诏予祭葬、赐世职,追加福宁镇总兵官衔。

李振标,清咸丰二年(1852)壬子科武举人。

李啟祐,清代贡生。

宗祠恢复了三龛,奉入一至八世列祖之神位

据李氏理事介绍,孝思堂匾为原匾扩大所恢复

4月17日与普宁民协诸友访龙门李氏宗祠孝思堂,近午间再由李氏族人向导,往村郊观其始祖墓鲤鱼地。鲤鱼地位于平原田洋中间凸起之处,其地块形如鱼状,周边河溪贯穿,远处山峦起伏,风水之美,非现场不可言传。

整理:忘时堂传统文化工作室

撰文:张声金、张野

摄影:安静声音

拍摄时间:2016年、2021年

更多阅读:

中国影像方志-广东卷普宁篇

普宁泥沟乡明清历史时间轴

大长陇《振廷祖家谱》

观礼普宁溪南周氏冬至祭祖

泥沟祠堂现无润不书伊立勋作品

揭阳玉窖寮头寨 | 池阿言的皇宫

谷雨收寒,在普宁的山间找寻“字祖”的遗迹

普宁各乡游神时间大全 | 2020国际老爷节

潮安宝陇林氏家庙青窗祠

大明天启六年的潮州庵埠文祠

大长陇《美德祖家谱》发布仪式

泥沟张氏春分拜始祖翠峰公

泥沟张氏十代先祖墓录 1-7世

潮阳海门羊氏祖祠述先堂

寻味古村韵犹在 光影定格留记忆

揭阳日报:大长陇美德祖派合力修谱

澄海南洋不得不说的许龙总爷

洪阳方氏宗祠阖族章程碑拓记并释文

普宁洪阳方氏宗祠奉先堂

潮安浮洋大庵玄帝庙

普宁抗战殉难军民纪念碑拓记并释文

揭阳学宫

(0)

相关推荐

  • 造价6000万!超漂亮的广东普宁林氏大宗祠!

    中国的姓氏文化源远流长,而作为纪念共同先祖的场所,祠堂是姓氏文化的一个重要载体和体现.广东普宁洪阳镇水吼村林氏宗祠,建于2013年至2015年竣工,共耗资6000多万元,在普宁林氏宗亲会积极带动下出资 ...

  • 东莞市东城区——李氏宗祠(21)

    位于东莞市东城区大塘头村--李氏宗祠 2021年2月17日下午,本人通过网络搜索,得知位于东莞市东城区大塘头村--李氏宗祠.我便顺着导航过去,不看不知道,一看大失所望,在大塘头村堰塘旁边,离水泥路面1 ...

  • 普宁龙门李氏大宗祠

    位于广东省普宁市南径镇龙门村老寨内的李氏大宗祠,又称龙门宗祠,村人则俗称之老祠.据资料介绍,该祠堂始建于明嘉靖四十五年(1566),自明清到民国间,有进行过多次修葺,现祠堂保存有初建时及历代重修的格局 ...

  • 【浦江映像】虹口公园焕新貌,花香四溢迎初夏

    为了突出浓浓的"建党百年华诞"氛围,以最好的园容园貌迎接初夏的到来,虹口区各大公园近日纷纷对公园内花坛及花境进行了布置,共布置花坛约880m².花境约1100m².花溪约180m² ...

  • 汝城八角楼||李氏宗祠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李氏宗祠 大门上高悬着钦赠铁劵匾 门楣上方榜书着李氏祠堂 李氏宗祠位于汝城县土桥镇土桥村李家,又因明太祖朱元璋为嘉奖骠骑将军李兴,公元1397年,敕封广安所为军营,故临近周边 ...

  • 普宁富美李氏先知公祠

    富美村,俗称埔尾,谐音又读布尾,隶属广东省普宁市里湖镇辖下行政村,位于市区流沙西偏北16公里处,为榕江南岸,有人口7000余,村民多出外经商务工,部分留守以农为业,或就近圩埠从事小商贸.明末,李氏一支 ...

  • 东莞市东坑镇——李氏宗祠(59)

    2021年4月13日(星期二)上午,到常平镇海祺汽配城拜访商户,因为下午要到大朗镇华南汽配城,中午吃了便饭,便寻找周边的宗祠,在距离常平镇海祺汽配城2.2公里,找到了位于东莞市东坑镇塔岗村--李氏宗祠 ...

  •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安徽池州青阳上章李氏宗祠

    安徽池州青阳上章李氏宗祠位于青阳县陵阳镇上章村.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距兴村程氏宗祠西北43.8公里. 上章李氏宗祠建于明万历年间(1573-1620),清乾隆四十六年(1781年)重修.砖木结 ...

  • 族史宗风|江西萍乡杞木李氏宗祠重光记

    到公元2016年,陇西李氏西平忠武王李晟公后裔如陵公自1296年(元代元贞二年)由江西吉安吉水谷村元潭徙居江西萍乡下埠杞木,已经720年整(详见<家风>第三期第79-91页本人撰写的拙文& ...

  • 东莞市石排镇——李氏宗祠(37)

    2021年2月24日下午,在老乡的陪同下,参观游览位于东莞市石排镇,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塘尾村明清古村落,我的第一站首先参观游览的是--李氏宗祠.因为了解塘尾,就要了解李姓的来源,以及李姓落籍东莞 ...

  • 各地李氏宗祠合集(一)

    湖南省永州市宁远县冷水镇神下村 李氏宗祠 福建省龙岩市上杭县稔田镇官田村 李氏火德公宗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