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退热灵药.pdf
小儿退热灵药
本发明属于小儿退热药,它适用于小儿因上呼吸道感染等疾病引起的发热。
目前,国内外临床资料及实际应用方面据了解用于儿童方面的解热药物不多,且不太理想,以往多应用阿斯匹林、氨基比林、安乃近、扑热息痛等。随着临床应用发现这些药物有较严重的副作用,阿斯匹林自80年代早期人们就发现它能引起瑞氏综合征(Reye′syndrome),而致昏迷与死亡,临床上主张少用为好;氨基比林片及针剂已被淘汰,安乃近由于退热作用快而强对于幼儿可引起虚脱;唯属扑热息痛算是较为理想了,但对少数病例无效,为此我们查阅了大量资料发现:布洛芬有很好的退热效果,非那根对布洛芬的解热有协同作用,而且无临床配证禁忌。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上述的缺陷和原因,提出一种小儿解热药。
本发明---小儿退热灵药是一种散剂,它是将原料药布洛芬、非那根研细、再加入适量地调味剂,混匀、过筛,最后分装在小包中、每10小包为一袋,每一小包布洛芬的含量为100mg,非那根5mg。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比较具有退热快,作用持久,无任何副作用,配制过程简单,达到了预期效果。
下面采取随机抽样方法对小儿退热灵组和扑热息痛组进行比较:小儿退热灵组:共37例,男23例,女14例,年龄5.4±3.2岁,原发疾病:上呼吸道感染22例,急性支气管炎6例,肺炎8例肺脓肿1例。扑热息痛组:共38例,男22例,女16例,年龄5.4±3.1岁,原发疾病:上呼吸道感染21例,急性支气管炎8例,肺炎7例,脓胸2例。
两组在性别、年龄及原发疾病构成等方面经统计学处理差异均不显著。
小儿退热灵组,按布洛芬10mg/kg服用,扑热息痛组也按10gm/mg服用,全部病例在观察过程中仅服1次剂量,并分别于服药前及服药后1、2、3、4、5、6、8小时各测体温(腋温)1次。其结果如下表:组别总例数用药前体温 用药后时间(小时)与体温(C)的变化 1 2 3 4 5 6 8布非组3739.1±0.5937.9±0.77 37.1±0.5736.7±0.6736.7±0.6837.0±0.7737.4±0.8737.8±1.07扑热息痛组3839±0.7238.2±0.89 37.7±0.8537.6±0.8237.7±0.9738.1±0.8438.6±0.8038.7±0.88
从表中看出,两组服药后体温在观察期间内都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小儿退热灵组在服药后2~5小时,扑热息痛组在2~4小时,体温降至最低,效果最佳。服用两药后体温变化都有下列特点:先逐渐下降、降至某一数值后持续一定时间,然后再次回升,根据体温资料经统计学处理,结果表明扑热息痛在用药后5小时内退热作用较显著,而小儿退热灵组在整个观察期间1---8小时内退热作用都显著,同时也表明在整个观察期间两组体温下降幅度有显著差异,即小儿退热灵组体温下降的大,扑热息痛组体温下降的少。
通过上例表明小儿退热灵比扑热息痛使体温下降更多更持久,起效亦较快,用药后1小时即可内见体温明显下降,且未发现其有任何副作用,故可做为儿童常用的解热药物之一,在不能服用或服用扑热息痛后效果不满意时,它是一种很好的替代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