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样运用“学习金字塔”,颗粒度更高​!​——备课杂谈之二十九

九寨沟美景

这样运用“学习金字塔”,颗粒度更高!

——备课杂谈之二十九

(2021142)

袁建国

前边的推文中曾提到课堂讨论的“颗粒度”(链接《如何设计课堂讨论?——备课杂谈之十九》),意在提醒老师们,备课的时候一定要关注细节,将教学技术中的大颗粒分解成小颗粒,将大问题分解成小问题,让教学从粗放走向精细,从模糊走向清晰。今天,我们就来聊一聊“学习金字塔”的“颗粒度”问题。
“学习金字塔”理论,一经发布便引起了老师们的高度关注,但是我们不妨反思一下,我们真的会用“学习金字塔”吗?
我们先来看一看知识保留率由低到高的顺序吧:
用耳朵听讲授,知识保留5%(学习两周之后,下同);
用眼去阅读,知识保留10%;
视听结合,知识保留20%;
用演示的办法,知识保留30%;
分组讨论法,知识保留50%;
练习操作实践,知识保留75%;
向别人讲授、立即应用,知识保留90%。
从上面顺序可以看出,前四种大多是学生被动学习,效率比较低;后三种是学生主动学习,效率比较高。
 知道了这些,我们不妨思考这样几个问题:
1.既然教师讲授、演示等方法效率非常低,我们能否舍弃这些方法呢?讲授的效率真的就那么低吗?
答案是否定的。
“学习金字塔”以图示的形式呈现出来,语言是高度浓缩的,如果扩展开来,完整表达,应该是“教师整节课,或者大多数时间用来讲授、演示,知识保留率很低”。因为,其违背了学生学习的规律,学生是被动接受的。
教师的讲授并没有那么不堪,关键是在什么时间讲、什么地方讲、讲些什么。在不该讲的时间、不该讲的地方讲,用灌输、填鸭的方式讲,效率肯定是低的。
在什么时间、什么地方讲,讲些什么效率高呢?
首先,激趣的时候可以讲,因为它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励学生向未知挑战,向自己挑战。
其次,在学生百思不得其解的时候讲,教师以点拨的方式,使学生恍然大悟、茅塞顿开。
最后,在知识建构的时候讲。可以先让学生自行建构,如果学生做得不到位的话,这时候教师的讲,是非常有必要的。
这样的“讲”,不但是可以的,而且是必不可少的,也是效率非常高的。
2.“分组讨论”的保持率就那么高吗?
未必!
关于“分组讨论”,笔者曾写过一篇文章(链接:《如何设计课堂讨论?——备课杂谈之十九》),有兴趣的朋友可以阅读一下,这里不再赘述。
3.如何运用“向别人讲授”?
首先,全体同学必须形成统一认识——讲给别人听不但是帮助别人,更是锻炼自己。
其次, “向别人讲授”需要一定的基础,那就是独立学习。没有独立学习,所谓的“讲授”就没有针对性;缺少针对性的“讲授”,效率也一定不会太高。
再次,“讲授”应该“自然而然”发生。所谓“自然而然”,是学生有疑而问,另一个学生“定向爆破”;最好不是教师“一声令下”后的全班行动。这是一种形式——答疑式讲授。还有一种形式是学生的汇报式讲授,即通过学生讲授,看一看他是否真的理解了、掌握了。
最后,“讲授”应该在同层次的学生之间进行,应该是相互的。因为学生只有“同层次”,才会有相似的感受,有共同的语言,这样,更容易被“听讲者”理解和接受。当同层次同学解决不了的时候,再进行跨层次讲授。
老师们,如果我们这样理解和运用“学习金字塔”,颗粒度是不是更高呢?
2021年5月21日
===========================

更多教师备课精彩内容,

欢迎参与好老师学院系列课学习

——《核心素养背景下如何做好教学设计》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