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山东正在构思的超级工程———胶莱人工海河方案
中国的第三大岛屿?开挖一条运河,把山东半岛变成“山东岛”?这个想法现实吗?
胶莱运河示意图
人类发展史上,从来不乏移山填海、愚公移山的构思,想象力的延伸与科技的发展相互促进,体现在一处处超级工程上。
这次说说一个很有趣的正在构思的超级工程———胶莱人工海河。
其实早在2005年,当时时任山东省海洋与渔业厅副厅长的王诗成就提出开凿一条“胶莱人工海河”的计划,当时主要是为了缓解渤海污染提供一条新思路。
他认为开挖运河一是让渤海和黄海通过运河连接起来,形成海水环流,加快胶莱两湾水体交换,改善生态环境;二是缩短了船舶航行绕行山东半岛的航线里程;三时推动运河沿线地区的经济发展。
山东半岛本来就有一条运河———胶莱运河,它位于鲁中丘陵和胶东丘陵之间,沿途都是平缓低洼的河谷地带(胶莱盆地,胶河水系和大沽河水系在其间流过),最高处海拔13米。
胶莱运河水系图
在历史上,元代就有人发现这里适合开挖运河,为了作为南粮北运海上航线的重要一环进行修建,用以缓解京杭运河的漕运压力。至公元1282年,北段为胶河下游,南段为人工河道和大沽河下游,从莱州湾到胶州湾,全长130公里的胶莱运河全线打通。这条运河高于海平面,依靠地表径流和降水补充,在明代也曾修建过,由于水浅淤泥多,大海船无法通过,需要用平底小船转运货物。运河兴盛若干年,此后,由于泥沙淤积过快和朝廷对海运变化,几经兴废,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野。
前文王诗成提到的“胶莱人工海河”的设想,几经调整,最后提出了沿着原胶莱运河开挖“海河长130+20公里(包括入海口向海洋延伸10公里),宽1000米,主航道宽300米,水深12米的方案”,如下图
胶莱人工海河航道剖面图
当然这个方案除了满足当初修建的初衷外,更是提供了很高的海上运输价值。如下图所示,从青岛港到天津港,沿途运河的航线能节省420公里,以轮船的经济航速12节(约每小时22公里)来计算,能节省19个小时,约减少一半的航行时间。从上海港到天津港,途径运河的航线能节省174公里,以12节船速计算,能节省8个小时。
山东半岛地形来看,引诱人们产生挖运河连通两海的想法,不这样想反而奇怪。只要你看一下山东半岛地形起伏、河流分布和海湾分布,你就明白了。
山东半岛伸进海洋,把一片大海分成黄、渤海,两海之间的海洋运输因为山东半岛存在而绕行,走许多冤枉路。很自然的一个想法就是能不能截弯取直。这个方法可行吗?山东半岛形状、地质、地貌条件非常适合。而且这个地带又有两条河流,一条流向莱州湾一条流向胶州湾,中间分水岭海拔13米,只要挖开分水岭连接两河,一条接渤海一条接黄海的运河就成了。当然所提及的胶莱人工海河就是在这个基础上挖宽挖深。
现在看来一切都像是天造地设,在山东半岛上早已预留一个挖运河的位置给山东人,但这是一根银项链呢还是一个陷阱呢?
王诗成先生提出这个想法后,引起广泛争议,有人支持有人反对,还有人充满忧虑。但我发现作为山东人的王诗成提出这想法,本身就代表了山东人的立场,山东人大多数支持,而且想法得到山东省各级领导支持,方案被提到省两会上,也作为提案在全国政协会上提出。此方案还被列为山东省研究规划,一起专家学者进行研究,出版了《世纪宏图——胶莱人工海河》,将研究成果及省外专家质疑和反对意见都放在里面。
青岛
这一方案提出十几年,依然未成现实。除了它本身有疑虑外,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要在一个形成各种关系和结构的大地上动工,要打破和调整各种利益关系如十几条主要的铁路、公路等,各种拆迁、占地补偿等工作,都是很难做的工作。推翻旧的建设新的,比直接建设新的要难得多。
话题扯的有点远,还是就此打住,但是最后想说像胶莱人工海河这种充满未知和可能性,冲满着变数、孕育着机遇的造梦功能,这种“造城市”的魅力,这种改变人生的可能性,吸引了山东人。人生不能没有梦想,万一实现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