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伍家圩
行走伍家圩
2015年7月16日早晨,我乘着303路公交车,来到了游埠镇伍家圩村。
去的目的就是那座石牌坊。以前认为在兰游公路边,这次去了问了许多路才明白,石牌坊在村后的田野里。
伍家圩村位于衢江的北岸,在唐代建县时就是一个河埠头。
我一路走过去,转了几个弯,才寻到石牌坊。这石牌坊叫“陈氏节孝牌坊,据查,为清朝道光二年(1822)为故居伍琩之妻陈氏立。牌坊四柱五楼,石构件,歇山顶,坐北朝南偏东45 度,通高8米,明间宽3.7米,次间宽1.36米,通面宽6.42米。石柱边宽0.38米,中柱底脚石长2.2米,宽0.52米,高0.23米,侧柱底脚石长2.2米,宽0.45米,高0.23米。中柱抱鼓石高2.12米,侧柱高1.85米,其底宽都是0.61米,腹宽都是0.65米,厚0.09米。
歇山顶楼面有鸱鱼正吻装饰,其顶楼正脊中置有宝瓶,其中顶楼下正反面各竖有“恩荣”石匾一块,而两中柱正反均刻有对联,右联是:心是贞心精凝宝婺,左联是:德为顺德辉映长庚。中间大额枋自右至左横刻“节孝流芳”四个大字。其下石枋横刻:“为为故居伍琩之妻陈氏立”,右边额自右至左竖刻:“大清嘉庆十二年(1797)钦命浙闽总督部堂加三级董教增、浙江巡抚部院加三级杨护、提督浙江学政加三级李宗、浙江布政使司加三级瑞麟、浙江金衢严道加三级石同福、金华府汤溪县正堂加三级沈谟、金华府汤溪县训导加三级朱叶云,大清道光二年(1822)十一月日立”2005年11月3日立。
看完石牌坊,来到了伍家圩古街。古街有一条呈L型,长500余米,并连接伍家圩、中洲两个行政村的商业老街,街上有一个300平方米的蔬菜市场和40多家店铺。早上的老街生意兴隆,有肉铺、水果、蔬菜等,还有早点。行人也比较密集,有着江南农村集镇的古有风情。这个老街成型早,在宋代淳熙年间(1174——1189),时任宋孝宗中都监丞的伍维戣自龙游官泽头迁入,当时衢江游埠段尚未改道,伍氏家族在此筑圩成村,遂名伍家圩。明代衢江改道成内外两江,夹伍家圩于江中,故又称中洲。据谱载,元明之间已经形成集镇,“上通衢州,下达兰江,其内陆甚广,人烟稠密,凡仕宦商贾有事于苏杭者,必取道于此,即或货物上下,肩挑舟运亦必于此。”建有伍氏宗祠与文昌阁,耕读成俗,文风极盛。至清初衢江改道,筑坝育林,村落外移,四围有中洲十景,失眠日益繁荣,改称中洲埠,中洲庄设此。明成化七年(1471年)划出属汤溪县管辖,民国廿四年(1934)成立瀫北乡。1949年6月划归回兰溪县,改称中洲乡。1956年中洲、三港、万善三个乡合并成三港乡,为乡政府驻地。1961年改为中洲人民公社。1983年5月撤社设乡,仍为乡政府驻地。1992年中洲乡并入游埠镇,为镇政府中洲管理处所在地。
走上老街,我边看边拍照。看到的是,老房子大多数是民国时期的,但保存的十分完好。到了一个理发店,见有几位老人妇女在理发。我觉得自己的头发也长了,也该理发了。我便走进理发店。我坐在那里排队,我排到第三位,等轮到我理发,大约已经等了一个小时。理发店是个小巧的店铺。听理发店的老板娘说,她是伍家圩村人,姓周,是附近的村子嫁到伍家圩的,孩子都3岁了。在这里开理发店也有3年了,是个比较老的理发师了。她坦诚地对我说,开理发店就是自由点,早上生意较好,到下午来理发的就少了,一天下来也能赚到150元左右的钱。她说,这比在工厂打工要合算多了。理完发,我递给她10元的整钱,她找给我2元。正省。如果在兰溪城里理发的话,那就要20元。伍家圩的小吃店同样的便宜,我到店里买了两根带饼,买了一根油条和一碗浆,总共3块钱,你看合算不合算。
老街是农村的一个窗口,伍家圩的老街是古时伍家圩村繁华的一个宿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