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我记方剂18-清脏腑热:龙胆泻肝汤、清胃散、玉女煎

龙胆泻肝汤:龙胆草、柴胡、黄芩、栀子、当归、地黄、木通、泽泻、车前子、生甘草;

简介:这是一首清泻肝胆实火的常用方,出自清代医家汪昂的《医方集解》,汪昂也是《汤头歌诀》的作者。由于足厥阴肝经上连目系,下络阴器,所以从上到下肝经的火热实证,不论夹湿与否都可使用。临床上焦多见:眼部炎症、耳部炎症或顽固头痛;中焦多见急性肝胆疾病;下焦多见生殖泌尿系统感染性疾病。

1)巧记法:

黄龙子推木车当地卸柴草(黄芩、龙胆草、栀子、木通、车前子、当归、生地、泽泻、柴胡、甘草)

2)汤头歌诀:

龙胆泻肝栀芩柴 生地车前泽泻偕 木通甘草当归合 肝经湿热力能排

3)方解记忆法:

本方方义与宋代钱乙的泻青丸(当归、龙胆草、川芎、栀子、大黄、防风、羌活)有异曲同工之妙。第一组药苦寒清热:本方用龙胆草、黄芩、栀子,泻青丸用龙胆草、栀子;第二组药给邪实出路:本方用泽泻、木通、车前子来通利小便,泻青丸用大黄来通大便;第三组药补肝血:本方用生地与当归,泻青丸用当归与川芎;第四组药疏肝宣散:本方用柴胡,泻青丸用防风与羌活;由于本方药味较多,最后本方还用生甘草调和诸药并护住中焦脾胃。

本方与泻青丸的主要区别在于栀子、木通、泽泻、车前子都是通利小便之品,如果病人在肝胆实热的基础上,存在下焦湿热、小便不利的症状,宜选择本方;反之,如果存在大便干结的情况宜选择泻青丸进行加减。

清胃散:黄连、生地、当归、牡丹皮、升麻;

简介:出自于李东垣的《脾胃论》,是胃实火牙痛的常用方,现代临床也多用于实火造成的口腔炎、牙周炎、舌炎、牙龈出血、口腔溃疡、咽喉肿痛、胃中热痛、三叉神经痛等症。

1)巧记法:

连弟生母归(黄连、升麻、生地、牡丹皮、当归);

2)汤头歌诀:

清胃散用升麻连 当归生地牡丹全 或益石膏平胃热 口疮吐衄及牙宣

3)方解记忆法:

学了这么多首清热的方子,我们发现它们都有很多共同点。首先是要选择对应脏腑的清热药,本方中选择的是黄连,可清心亦可清胃,而五行当中,心火与脾土是相生的关系,所以选择黄连即可以泻胃火本身,还可以泻其母,为最优之选;其次,如果热入血分,动血伤阴,就要选择凉血、活血、补血的药,这里选择牡丹皮凉血清血分热,生地凉血补血,当归活血补血;最后要给邪实以出路,由于本方所治之火多在上焦头面部,所以选择升麻,即取“火郁发之”之意,其本身也可清热解毒,也是为不二之选。

本方与泻黄散比较,黄连与升麻配伍,对应栀子石膏与防风配伍,均为宣发清热之意,这是共同点;但本方搭配三个入血分之药,意在清血分热而凉血滋阴,所以胃热动血的病症要用清胃散而不适合泻黄散,比如衄血、吐血、牙龈出血甚至胃出血等症;而泻黄散配伍了藿香与甘草以醒脾和中,使得全方清中带补;本是小儿用药,唯恐伤人正气,相比之下更加稳健;另外,用防风搭配藿香,前者可祛风胜湿,后者可芳香化湿,所以泻黄散长于治疗小儿吐弄舌这样胃热动风的疾病,以及胃热口臭。临床上遇到疑难之症,也可将二者合方而用,效果昭然。

玉女煎:石膏、熟地、麦冬、知母、牛膝;

简介:此方为明代大家张景岳的名方,出自《景岳全书》,张景岳人称张熟地,温补派代表人物。此方临床上治疗疾病多与清胃散有相同之处,但中医病机却略有不同。同样是清胃,该方的特点在于滋阴降虚火,更适合于虚实夹杂的情况,除火热的症状外,多表现为口干舌燥、舌红少苔、脉细数。

1)巧记法:

麦地拾母牛(麦冬、熟地、石膏、知母、牛膝);

2)汤头歌诀:

玉女煎中地膝兼 石膏知母麦冬全 阴虚胃火牙疼效 去膝地生温热痊

3)方解记忆法:

与清胃散比较记忆:此方清热用石膏、知母,清胃散用黄连;此方强调滋阴润燥所以用知母、麦冬、熟地,清胃散强调凉血活血所以用生地、当归、牡丹皮;此方强调降虚火,所以用牛膝引火下行,清胃散强调火郁发之,所以用升麻。相比之下,玉女煎侧重于降虚火,而清胃散偏重于清实火。

后世《温病条辨》中,也收录了该方,用于温病气血两燔的情况,并将熟地改为生地以凉血、将牛膝易为玄参以滋阴清热。由此,从外感病阳明热症角度切入,该方的渊源来自《伤寒杂病论》的白虎汤、白虎加人参汤与竹叶石膏汤,在跟我记方剂14-清气分热:白虎汤、竹叶石膏汤 这一讲,已经论述了这三者的联系与区别。而玉女煎是在白虎汤基础上,更加强调了阳明热邪对阴血的损伤,所以用方在白虎汤基础上加入了更多的滋阴润燥之品。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