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生气、威胁、分手、还是不满足你?你可能是焦虑型依恋人格

用自我的付出更多来改变伴侣,感觉就像操控,而非支持。
很多人在和伴侣相处的时候,在不自觉中,会有一种把伴侣理想化的倾向。
总是希望对方能够按照自己的期望去行事,假如对方做不到,就会感到失望和不满。
你是否有过这样的想法,我该如何让他/她怎么改,怎么做才能变好?
当我们试图改变一个人的时候,只会勾起对方的抵触心理,这时我们应该把注意力放在改变自己身上,而不是爱人身上。
人和人的差异是巨大的,首先就是男女有别。
我们觉得世界上最好最正确的决定和目标,别人不一定认可,也不一定是对方目前所需要的。
两个人在一起的时候,就总是有一种想改变对方的冲动。
可是你要知道,你们想要感情变得更好,绝对不是强迫对方发生改变,就能够达到理想中的样子的。
因为,改变自己真的是一件很难的事情,改变别人却是一件证明自己价值感的事。
在一段亲密关系中,稍有不如意,他们就会用“分手”来要挟对方。
事实上,究其背后的原因,他们并不是对伴侣多么不满意,而是对自己没信心,缺乏安全感。
缺乏安全感的人往往是焦虑型依赖人格,对亲密关系的依赖程度远超常人,用情至深,态度会变得过于执着甚至偏执,心思会变得患得患失甚至脆弱。
高依恋焦虑者,在亲密关系中会表现得缺乏自信,极度缺乏安全感,同时,他们害怕分离。
为了寻求被关注,他们会不自觉地对伴侣发脾气、提要求,甚至用过激的情绪反应来获得对方的关注。
他们渴望通过对方给予自己的承诺来获得安全感。
总之一句话,他们会想尽办法让对方重视自己,这样才能感觉到安全。
引发的情感暴力:
不是只有身体强壮的一方才会成为施暴者,很多时候,柔弱一方用情感勒索或自我伤害的方式。
寻求另一半的关注以获得安全感和重要性,这也是暴力的一种,只是表达的不是那么明显。
当你一遍遍抱怨、指责对方看不见你、听不到你、不够爱你的时候,你是否可以先停下来问问自己:
o 你是否真正的看见了对方?
o 你是否真正听到了对方?
o 你是否理解自己的每一个动作背后的用意与需求?
相爱相杀是爱情的真相:两个人的情结相互撕扯
爱情是一种能量与机缘。
我们在什么时候,与什么人相遇并相爱,是我们自身的内心需要。
心理学认为,当我们的人生出现了这种需要,爱情,以及那个被我们爱上的人就出现了。
而当我们被别人爱上时,是TA的需要与我们自己的需要发生了同频共振。
一场爱情的发生,表面上看是两个人之间的亲密互动,但实际上一张床上还不知睡了多少人。
你把TA当成了你的谁,TA又把你当成了TA的谁;
此时你需要TA充当你的谁,彼时TA又希望你充当TA的谁。
看不见自己,因为我习惯把自己放在正确的位子上,而要求对方看到我的本意、好意。
每个人都有需要,你需要这个,我需要那个。
爱人们在彼此身上看到了一个需要满足的机会。
于是两人开始情感交易,如果你给我你有的东西,我便给你我有的东西。
人们把这种交易称为“爱”,而当对方无法给你对等价值的东西,你很难再交易,也就“不爱”了。
如果你深入去看人们的恋爱关系,它们就像是商业关系。
很多怨偶,常觉得心有不甘,都觉得自己牺牲太多;
很多失恋或失婚的人,会苦苦纠缠,也是不甘心。
因为我对你一再付出,你就是不应该辜负我,你就应该给我回报,这样的爱,跟“做生意”有什么不同?
强行改变别人,对任何一段亲密关系来说都是一场灾难。
永远不要试图改变一个人。
因为,根深蒂固的东西,你没法改变;
别人喜欢的东西或生活方式,你无权剥夺。
也许对方一些无意识的行为激怒了你,但那个反应是属于你的,是来自于你没有被满足的被爱、被尊重,被接受的需求,或是不切实际的期待。
看一看那张你希望从别人身上得到令自己快乐的清单,是否都跟自己希望被爱,被接受和被尊重的需求有关呢?
不要把自己的手,在别人的生活里伸得太长。
 
有的人不爱自己,一味自怨,仿佛自己的仇人。
有的人爱自己而没有理性,一味自恋,俨然是自己的情人。
在这两种场合,更高的自我都是缺席的。
这个更高的自我知道:自爱者才能爱人,给人以生命欢乐的人,必是自己充满着生命欢乐的人。
看见自我的需求,同时承认我们能做的有限,放过对方,同时也是放过自己。
以上,希望给你启发。
作者简介:贤弘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