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铎草书研究第一期:研究的缘起和现状(绪论)

作者:邓建民(首都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

走进河南孟津县老城村保护完好的五进的王铎太保府院落,徜徉于院落后面几百亩大小的王铎再芝园湖边的林荫小道你会感觉到王铎名字在古老的中州大地的响亮;观赏着太保府王家祠堂里几十块古迹斑斑的《拟山园帖》碑刻和孟津县城王铎书法馆长长的碑廊,你会感觉到王铎对中国书法史馈赠的丰厚。政治上巨大的失败和耻辱,当然可以顺理成章地解释为悲剧时代的悲剧人物,但灰暗的政治人生反而更衬托出王铎在艺术上的辉煌。王铎书风风靡当代各国书法领域的事实证明,真正的高水平的艺术是可以穿透作者人生经历的灰暗以及统治者为绞杀异质文化而布下的禁毁的罗网,直抵某个时代与它精神契合的世人的心田。

八十二卷的《拟山园选集·文集》、七十五卷的《拟山园选集·诗集》《龟龙馆帖》、《琅华馆帖》、《拟山园帖》,还有600余件当代印刷出版的存世书画作品,所有这一些,足以支撑起王铎在中国艺术史上高规格的位置。诗人、画家、书法家聚于王铎一身,但高踞于他艺术金字塔塔尖的是他书法中的草书。

对王铎书法的研究,尤其对王铎草书进行研究的人,在王铎逝世后的清朝及民国一代寥寥无几,比较重要的有康有为、吴昌硕、马宗霍等数人,他们虽或片言只语、或题诗为赞,但往往言简意赅,富于启发意义,即使没有当代一般研究的篇幅或体系性,但也已弥足珍贵。

当代对王铎草书的研究,局面有了较大发展。既有把王铎草书归并于王铎整体书法中进行研究的,如刘正成的《王铎书法评传》刘灿章的《好书数行王铎和他的书法艺术》等,也有对王铎草书进行整体性或专题性研究,如王冬龄的《王铎草书艺术散论》、田旭中的《王铎巨幅连绵草书轴出现的意义及价值》姜寿田的《论王铎草书对“二王”草书的继承和发展》等等。

由于研究者各有自己的优长,而且切入点不同,目的各异因而研究的方法及结果便各有侧重。在深入学习前人成果的基础上,我渐渐梳理出自己期望进行的工作和得到的结果:对王铎草书进行全方位的、系统的、深入的研究,尽可能全面、细致地分析它的艺术个性特征,并对王铎草书在书法史上的地位给出尽可能全面的思考。

与我论题相关的王铎草书研究,在清初以至当代,国内外已有多个研究者深入其中,研究成果显然。今略述其下:关于王铎草书风格寻源,论者基本都认为以二王法为主,兼及东汉、晋、唐、宋其他名家,如刘正成的《王铎书法评传》刘灿章的《好书数行—王铎和他的书法艺术》等关于王铎草书艺术形式分析,论者大多用传统理论中感悟式的方法进行分析,而邱振中个人独特的形式分析方法则颇为深入、细致,如邱振中《章法的构成》等。

他们总结出王铎的草书之美,即力度、法度、气势之美,如徐利明的《明人的浪漫主义书风与王铎的风格》梅墨生的《王铎与傅山——行草四题》等。关于王铎草书在明代书法史的位置,论者有的认为是“晚明(清初)的名家”,如梁巘的《评书帖》杨仁恺的《中国书画》等;有的以为是“明代第一”,如吴昌硕诗《孟津王文安草书卷》,王冬龄的《王铎草书艺术散论》等。他们评判的标准往往未能统一,因而评判各有侧重。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