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杀死比尔》:昆汀的暴力美学背后,是对人性深刻的揭示与警醒

《杀死比尔》系列电影是由昆汀·塔伦蒂诺执导,乌玛·瑟曼,刘玉玲,达丽尔·汉纳等主演的精彩剧情动作片。该片自2003年上映以来,共获得美国金球奖、欧洲电影奖等重要奖项5次,提名12次,累计票房1.8亿美元。

《杀死比尔》讲述了一名代号“新娘”的女杀手,厌倦了亡命生涯,想要脱离组织过平静的生活,不料却在自己的婚礼当天,惨遭到组织头目比尔与其党羽的虐杀,整个婚礼现场一篇血腥。大难不死的她昏迷了4年,苏醒后立誓要复仇,不惜一切追杀组织头目比尔。从美洲到亚洲,她的刺杀足迹遍布美国、墨西哥、中国和日本,包括达丽尔·汉纳饰演的独眼女杀手Elle以及刘玉玲饰演的日本杀手石井御莲等五大强敌纷纷死在她刀下,最终迎来了与头目比尔的决战。

导演昆汀·塔伦蒂诺被称为好莱坞鬼才导演,他的作品以非线性的情节叙述以及暴力血腥的震撼场面著称。他是20世纪90年代美国独立电影革命中重要的年轻导演,在全世界有大量粉丝,他们将他称为暴力美学的集大成者,其作品中暴力的场面以艺术的形式来展现,使人叹为观止,没有丝毫的不适感。但与此同时,诋毁他的人也不在少数,他们认为他的作品中充斥屏幕的暴力血腥场景是在博眼球,制造噱头而赢取票房。

但在我看来,昆汀的暴力美学背后,恰恰是对人性深刻的揭示和警醒。在昆汀的作品里,人性灰暗的一面往往以最直观和刺激的方式呈现出来,跳脱出日常生活平庸的表面,给观影者带来截然不同的感观。这种揭示并不意味着要挑战人伦道德或放弃对真善美的追求,反而是一种警醒。这篇文章,我将从故事情节、叙事手法和镜头语言三个角度,深度解读《杀死比尔》这部电影,并就暴力美学的正面意义,谈谈自己的思考。

平实直白的故事情节,去掉复杂线索和心理描写,带给观众喘不过气的节奏紧密感

①不添加支线情节和反转,全片紧密的节奏让人喘不过气

《杀死比尔》的剧情非常的简单直白,就是在讲述一个疯狂复仇的故事。除了在片尾时“新娘”知道自己的女儿原来还没死这处“彩蛋”,全片几乎没有支线剧情和其他线索,平实直白到让你在观影时甚至怀疑,主人公是不是有其他的隐情?剧情是不是还有尚未揭开的秘密?再或者,被杀掉的人是不是还有可能复活?剧情会不会最终反转等等。

但这些都没有,观众就这样看着女主一步一步干掉杀手组织里的其他核心成员,逼近组织头目比尔,并最终手刃比尔,完成了自己的复仇大业。但就是这样简单的故事情节,不但没有感觉到枯燥无聊,反而让观影者摆脱了枝枝蔓蔓的复杂线索和九曲十八弯的反转套路,可以一心一意地投入到观影中去,享受这种紧张到喘不过气的紧密节奏感。

②不刻意美化复仇的正义感,没有心理分析,更直观震撼

老套的复仇电影,通常都通过大量对主人公心理活动的描写,为复仇添加正面的意义,美化复仇的正义感。而不去刻画人物的深层心理,却是昆廷电影的一贯风格。在《杀死比尔》里,除了片尾时“新娘”与比尔还有些关于感情的纠葛外,全片几乎没有任何的心理分析, 女主“新娘”仍然是代表血腥与暴力的杀手,就好像街机游戏里的一个平面人物,一直机械地重复着“杀死比尔”这句话,通过一场又一场的“闯关游戏”干掉一个个对手,最终遇到终极大BOSS。

虽然没有刻意的心理描写,但人物行为的反差却更加直观地反映了人物情感的鲜明对比。比如在与“铜头蛇”对决的这场戏里表,“新娘”不愿意当着“铜头蛇”女儿的面杀死“铜头蛇”,这似乎反映了她冷内外表下的柔软内心,但一转头还是将对手一击毙命。再比如在片尾“新娘”发现自己的女儿尚在人间时表现出强烈的母爱温情,但最终她还是手刃比尔,完成了自己的复仇。这种更加直观的对比和反差,比细腻的心理描写和加入了导演主观阐述的剧情更加令人震撼。

非线性叙事手法,令影片宛如一部生动的章节小说,留给观众情节整合乐趣和遐想空间。

①无头无尾的非线性叙事方式,增加了观众情节整合的乐趣

作为鬼才导演的昆汀,从不按套路出牌。在他的作品里,往往没有线性的时间,整部片子是由几个片段化的情节叙述组成的,时间是跳跃的,观众需要完全集中注意力在观影当中,并在自己脑海中对这些片段化的情节进行拼接,才能完整的理清故事的来龙去脉, 把断裂的时间线理顺和链接,这无疑大大的增加了观影的乐趣。

在《杀死比尔》系列中,“新娘”是贯穿全片的唯一人物,她的经历以及复仇名单是观众唯一可以理清全片故事情节的线索。比如“新娘”苏醒以后,杀的第一个人其实是“百步蛇”石井御莲,这也是她复仇名单上的第一个人,然而昆汀却把这段剧情安排在第一部的最后面,而率先出场的则是复仇名单中的二号人物“铜头蛇”维尼塔。在干掉她之后,镜头出现了“新娘”的复仇名单,此时的一号人物石井御莲的名字已经被划掉了,说明此时“新娘”已经杀了御莲。再比如“新娘”复仇的起因,居然一直到第二部的开头才出现,而作为这部电影的最终大Boss比尔,在第一部中竟然连脸都没露。

这样的剧情顺序安排,使得看完第一部后,观众心里都会有这样的疑问:比尔是谁?“新娘”和被杀的两个人有什么关系?比尔为什么要杀“新娘”?这些疑问无疑挑起了观众的浓厚兴趣和继续观影的期待。

②片段化结构的处理让整部影片如同章节小说,环环相扣

确切地说,《杀死比尔》如同一部章节小说,分为两部,共有10个小章节,每一个小章节都有鲜明的主题和独立的剧情。比如第一部第二章的标题是“浴血的新娘”,是演“新娘”被虐杀四年后苏醒并发誓报仇的情节。第二部第七章标题是“宝拉·休兹的孤坟”,是演“新娘”向“响尾蛇”巴德寻仇未果,不幸被活埋的情节等。

这些章节的时间线是被打乱的,观众只能靠自己的推理整合来理顺整个剧情,但却并没有影响观众对影片的理解,其妙处就在于,在导演昆汀的鬼斧神工之下,每个章节之间是有若干细节的联系的,这让每个章节如同一块块的拼图,能够根据线索对章节进行拼贴与重组,最终拼凑出一个完整的剧情来。

与此同时,每个章节的内部剧情又各有起伏悬念, 形成一个小高潮。比如第一章中,当“铜头蛇”的女儿回家时,“新娘”与“铜头蛇”停止了打斗将刀藏在身后,但转头又开始血拼。第二章中,当ELLE准备谋杀“新娘”时被比尔的电话打断了。第十章中,“新娘”终于找到比尔,可以完成复仇的使命,却意外地发现自己的女儿尚在人间等等。

眼花缭乱的镜头语言,充分利用各种混搭元素,带给观众别开生面的感官刺激和心理快感。

①强烈的色彩冲击力和精彩的配乐,营造出身临其境的感官刺激

昆汀非常善于运用色彩、配乐和场景来营造电影的感官刺激,他的作品往往极具巨大的视觉冲击力和场景代入感,让观众身临其境地被代入到他所营造的暴力场面中来,紧张到手心冒汗或者刺激到大声尖叫。这种感官刺激在《杀死比尔》的青叶屋一战中被运用到了极致,也是全片的高潮和亮点。

先是色彩的运用,女主一身黄色紧身运动装,明显是在致敬李小龙,同时也与全部身着黑衣的喽啰们形成了鲜明的对比。随着打斗的开始,红色喷溅的鲜血,青叶屋五颜六色的灯光让整个画面色彩斑斓,眼花缭乱。战斗开始慢慢升级,喽啰人数也开始变多,彩色的画面突然被滤成黑白色,象征着冗长的打斗使得“新娘”逐渐麻木, 同时也有效地消除了观众的视觉审美疲劳。紧接着,电闸突然被拉断,黑白色的画面一转,又变成了深蓝色的幕布背景,象征着“新娘”此时已趋向冷静。在最终与御莲的决战中,一身白衣的御莲与满身是血的黄衣女主站在满天飞雪的庭院里,像极了中国武侠片里的场景,有一种残酷的唯美感。

在配乐上更是让人拍案叫绝。先是大姐大御莲那个经典的出场配乐,把一行人的嚣张跋扈烘托到了极致。接着酒吧里响起美国西部的牛仔音乐,观众的心情随之放松,但又好奇地期盼着接下来的打斗。Gogo的出场掀起了一个小高潮,穿着校服的大眼睛黑发女孩,手持铁锤,有种失衡的美感,但这段打斗偏偏没有配乐,只有呼呼的风声,和武器的摩擦声,让观众紧张到了极致。最后的决战,唯美的飘雪庭院,美国杀手和日本杀手的巅峰对决,配乐居然是一段西班牙的弗拉门歌舞曲,却一点都没有违和感,反倒有一种黑色幽默意味。

②东方功夫与西方写实的混搭,树立了鲜明的个人特色

在《杀死比尔》系列电影中,昆汀对于混搭元素的运用简直到了出神入化的境地。他将意大利黑帮片、香港功夫片、日本武士道、美国西部片甚至是动画片的元素全部糅合在了影片中,犹如一个万花筒,创造出独有的昆汀风格,让观众眼花缭乱。

《杀死比尔1》中,服部半藏赐刀给“新娘”时郑重庄严的仪式,青叶屋雪地对决前石井御莲优雅的屈膝行礼,打斗中御莲讥笑女主没有日本武士精神等细节,都能展现出日本武士电影的风格特征。《杀死比尔2》中,白眉道长站立在剑端的绝顶轻功,借力打力的鹰爪拳,包括最终杀死比尔的“五步穿心掌”,全是香港功夫片的常见场景。

混搭中也能看到美国西部片的身影:比如在《杀死比尔1》中,Elle和“新娘”的尖头皮靴,《杀死比尔2》中巴德的牛仔帽,巴德打中女主的那一枪,还有汽车驶过扬起的漫天沙尘等等。而《杀死比尔1》中石井御莲的成长经历则全部由动画形式来展现:御莲童年时眼睛的特写,夸张的慢放镜头,还有那宛若烟花的鲜血喷射,表现出动画展示的吸引力。

这些混搭的方式看似漫不经心,实则出奇制胜。就像昆汀自己说的:

“这是我对新片种做出的一次尝试,我要借此使自己进入一个新的阶段,在这部片子里,我尽情地发挥我的灵感,同时,它的挑战性在于,我要看看能不能把它拍成一部我想要的电影,试试自己能达到一个什么样的高度。”

在各种细节中呈现不一样的元素,通过影片剪辑切换手法,让这些混搭元素呈现出协调的美感,这正是导演昆汀的高明之处之处,也是电影频频吸引观众的精彩和魅力所在。

颠覆传统的创新与警醒,谈谈对于昆汀的暴力美学正面意义的思考

所谓“暴力美学”,是指在感官上,将暴力以艺术的方式呈现,诗意的画面,甚至幻想中的镜头来表现人性暴力面和暴力行为。观赏者本身往往惊叹于艺术化的表现形式,无法对内容产生具体的不舒适感。

作为好莱坞有名的鬼才导演,昆汀·塔伦蒂诺将暴力与美感这两种看似毫不沾边的元素充分结合,创造出了独具个人风格的“暴力美学”电影。对于这种个人风格,影评界一向褒贬不一,对他奉若偶像的影迷多数惊叹于他出神入化的镜头表现力和极具黑色幽默感的电影语言。而对他口诛笔伐的人们则更多侧重于伦理道德层面的批判,认为他极致的暴力镜头是在为博取票房而制造噱头。

在我看来,凡事都有两面性,鬼才导演昆汀和他的“暴力美学”,虽然游离在传统道德评判的边缘,但在以下三个角度而言,还是有其正面意义的:

①从电影美学角度来看,暴力美学是一种艺术上的创新

在电影行业飞速发展的今天,对于观众而言,传统电影对于暴力行为的表现形式和创作手法,早已丧失了新鲜感和活力,令观众“熟视无睹”。而“暴力美学”用一种全新的和价值观念和创作手法,重新营造出身临其境般的感官刺激,颠覆了观众的常规审美经验,让大众认识到原来暴力也可以被美化、诗化、戏剧化和风格化,可以说,如果单纯只从艺术欣赏的角度,而非伦理道德的角度看,“暴力美学”的出现,使得电影艺术的源头不断创新,永不枯竭。

纵观当今影坛,从西方到东方,从美国的昆汀·塔伦蒂诺,到日本的北野武,很多耳熟能详的电影大师都是“暴力美学”的忠实拥护者,就连盛产长腿欧巴和整容美女的韩国,也有朴赞郁等“暴力美学”大师,其代表作《老男孩》中崔岷植在走廊上一人单挑数人的长镜头,至今都堪称影史精典。充分证明了“暴力美学”在当今世界影坛上,俨然已成为一种艺术创作潮流和票房的重要保证。

②从道德本质来看,暴力美学是对人性的深刻揭示与警醒

从古至今,关于“人性本善还是人性本恶”的争论几乎从未停歇,也一直都没有一个令众人信服的答案。但就“人性本身具有攻击性的一面”这一结论,却得到了大量科学研究的印证。也就是说,人类在处理矛盾时采取暴力行为,或者说采取有暴力倾向的行为,是有内在的生物学根据的。

既然人性天然的“攻击性”是不争的事实,那么在电影中用夸张的影像来构筑观众对于暴力行为的感观,打破平常人平庸且日常的生活体验,展现出一个比日常生活更为真实的人类世界,深刻揭示出人性当中原本就存在的丑恶和黑暗的一面,才能让观众摆脱传统认知和经验对于心灵的桎梏,在经历感观的刺激与狂欢后,正视最最本真的自己,获得对自身的再评价、再认识。

从这种角度来说,“暴力美学”敲响了对于人性本质认识的警钟,让人类不高估人性的善和低谷人性的恶,时刻对人性保持着警醒,认识到人性的不确定性,不盲目自信,对自己可能犯的错误保持警惕,并尽量不让自己“暴露”在不受控制的人性之下,身处险境。

③从心理疗愈角度来看,暴力美学释放了人们对于死亡的焦虑

对死亡的恐惧,是人类最原始的一种本能。暴力攻击,从本质上来说,其实就是对人类死亡本能的直接外化,是人类对于死亡的一种窥视,这也是“人性本身具有攻击性”的根本原因。出于道德伦理和社会习俗的限制,人类潜意识里的攻击欲望在现实中能够释放的途径非常狭窄,比如拳击运动、斗牛等。而在虚拟世界(如文学作品、影视作品、游戏等)中,就表现为层出不穷的暴力攻击描述。

相对于现实世界中拳击、斗牛等面对真正的血腥的方式,这种虚拟场景的暴力展现,更具开放性、刺激性和多样性。而相对于文学作品,影视作品的暴力描述又更加直观、形象,因此成了人们发泄攻击能量的最好选择。“暴力美学”正是抓住了人们这种“窥视死亡”的猎奇心理,用经过美学处理之后的暴力血腥场景,牢牢地抓住了观众的眼球。

“死与生就如同一枚硬币的两面,从来都无法剥离开来。”

电影中对于暴力和死亡的描写,背面其实也蕴含着人类强烈求生的本能。观众观看“暴力美学”电影的过程,实际也是一种释放死亡焦虑的途径。这就是为什么“暴力美学”诞生至今受无数影迷追捧的原因,也是“暴力美学”形成的最根本的心理机制。

总结:

《杀死比尔》系列电影作为“暴力美学”的代表之作,以其平实直白却又节奏紧密的故事情节,如章节小说般环环相扣却各有高潮的非线性的叙事手法,以及令人眼花缭乱却又个性鲜明的镜头语言,讲述了一个简单但并不老套的复仇故事。

这部电影除了其在电影美学角度的创新以外,也颠覆性地通过美学处理的暴力场景和感官刺激,深刻地揭示了人性复杂和黑暗的一面,引起观众的自省与反思。

你好,我是龙猫酱,长居南方的北方女汉子,有文艺心的理工女,中年少女二宝妈,喜欢以书看世界,以笔录真心。

(0)

相关推荐

  • “昆汀”电影到底极致在哪?

    星期五言:在世界电影史上有这么一些导演,他们的名字和他们的电影风格浑然一体,或者说他们的名字就是他们电影的名片. 当然,这个名片可不是明星效应,我的意思是,当你在介绍希区柯克的某部电影时,你根本不用强 ...

  • 这部R级,血腥禁忌,偏偏美得要命

    1984年,美国,洛杉矶. 昆汀·塔伦蒂诺21岁,他高中辍学,混过社会,打过零工,一事无成,无所事事- 昆汀经常去碟店租片- 有一天,老板问他:要不你来店里工作吧? 昆汀没有迟疑,他回道:好的! 年轻 ...

  • 周末电影馆 |聊聊昆汀佬

    周末电影馆 -NO.31- 毫无疑问,昆汀是个鬼才.而所谓"鬼才",就是"鬼才知道他在想什么". 非线性叙事.大量的对白.血腥的画面等元素构成了昆汀独特的电影风 ...

  • 昆汀的暴力美学神作《罪恶之城》超级警察大战黄皮恶棍

    用文字和声音来传递不一样的故事,大家好,我是松轩家的轩酱,今天我们讲一部由著名大导演昆汀执导的电影,罪恶之城之黄皮恶棍 这是一座罪恶的城市,上层统治者运用手中的权利为所欲为,声色犬马.物欲纵流.而被压 ...

  • 暴力美学大师,鬼才导演昆汀,9部电影部部王炸

    今天来聊下我超级喜欢导演--昆汀·塔伦蒂诺. 反套路,反类型,非线性叙事.暴力美学.话痨,大杂烩式的配乐,恋足癖,昆汀的电影有着极其鲜明的个人风格,他创造了一个独一无二的世界,并且让观众沉浸其中.喜欢 ...

  • 昆汀式美学 · 镜头篇

    摄影界的"深夜食堂" 分享摄影干货 给所有爱好摄影同志们一个栖息地 充满视觉感的海报设计 各种类型电影的素材还原 独特的叙事风格和剪辑节奏 话痨对白设计和个性人物 血浆和暴力 恰到 ...

  • 6部暴力美学爽片,全程无尿点

    6部暴力美学爽片,全程无尿点

  • 比尔·盖茨突发离婚!背后原因曝光:有多少人,把婚姻变成了慢性毒药?

    文|盐罐 提起比尔·盖茨,我们可太熟悉了, 作为曾经霸榜"世界首富"多年的企业家, 他的创业史和慈善故事,一直在坊间广为流传,为人们所津津乐道, 而盖茨和妻子梅琳达相爱相守的27年 ...

  • 比尔·盖茨官宣离婚背后:让全球羡慕的夫妇,27年婚姻为何走向终结?

    https://mp.weixin.qq.com/s/JqmnmxBOO6qjwdL2mOHYAQ 相信这几天,大家都已经知道世界前首富比尔·盖茨居然官宣离婚了. 美国当地时间5月3日,比尔·盖茨在推 ...

  • 昆汀拒绝重剪,《好莱坞往事》撤档,因李小龙打不过美国特种兵?

    10月18日,外媒报道,本来已经在国内定档10月25日,昆汀·塔伦蒂诺执导.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布拉德·皮特及玛格特·罗比主演的电影<好莱坞往事>确定撤档. 消息传来,很多对这部鬼才导演 ...

  • 暴力美学

    暴力美学主要是在感官上,使暴力以美学的方式呈现,诗意的画面,甚至幻想中的镜头来表现人性暴力面和暴力行为.观赏者本身往往惊叹于艺术化的表现形式,无法对内容产生具体的不舒适感. 支持人士往往称" ...

  • 战斗民族暴力美学,因落后被西方称为傻大粗,如今退役重出江湖

    作为曾经和美国一时瑜亮的大国,苏联武器装备和美国走了完全不同的道路.苏联武器往往体积庞大,即便是放在哪里,也会给人一种极强的威慑力.虽然在综合性能上,和西方同类武器可能有差距,但靠着庞大的身躯,依然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