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活得潇洒,就要付出代价

在得到上听李让眉解读李长之写的《李白传》,很喜欢最后的结论:
我们说他是诗仙,其实并不是那种潇洒高歌,看开一切的状态。某种意义上说,仙就要是经历常人不能想象的痛苦,最终超越这些痛苦
我想,其实这也是对「一个人活成了他自己」最贴切的解读。毫无疑问,李白活成了他自己。
每一个活成自己的人,都会付出常人难以想象的代价。
李白,自然也不例外,甚至他付出的代价要比常人多得多,可以用惨重来形容。
某种意义上来说,也正是这些代价成就了李白。
活成自己和付出代价之间,是不可调和的矛盾。李白晚年流露在诗歌里的心绪说明,李白并不后悔。

君爱身后名,我爱眼前酒。

饮酒眼前乐,虚名何处有。

男儿穷通当有时,曲腰向君君不知。

猛虎不看几上肉,洪炉不铸囊中锥。

笑矣乎,笑矣乎!

宁武子,朱买臣,扣角行歌背负薪。

今日逢君君不识,岂得不如佯狂人。

在最后的时光里,李白也难免有轻微的遗憾。这遗憾不是因为自己活成了自己,而是遗憾他人尤其是帝王没有眼光,不能真正认识他。
或许,李白因为活成自己的执念太重,他同样犯了高估自己这种常人常犯的错。诗歌出类拔萃,剑术高超绝伦,并不证明济世救国的能力也出众。
我倒是相信在这一点上,李白时期的帝王是有眼光的。帝王的眼光也刚好跟李白的自视成为不可调和的矛盾。李白内心济世救国的抱负终归无法实现,也就在所必然。

主人有酒且莫斟,听我一曲悲来吟。

悲来不吟还不笑,天下无人知我心。

君有数斗酒,我有三尺琴。

琴鸣酒乐两相得,一杯不啻千钧金。

最后的李白,并没有因为小小的遗憾而改变固守了一生的自我。
有朋友,有酒,有琴声,这一生堪称圆满,对一个一生追求自我的李白而言。他的遗憾依然是他固守自我的宣言。

蜀国曾闻子规鸟,

宣城又见杜鹃花。

一叫一回肠一断,

三春三月忆三巴。

在李白最后的时光里,当他看到宣城杜鹃花开的时候,他写下这首诗。
诗歌语言依然是李白的语言,信口拈来,巧夺天工。只是,我们不知不觉间就读出了短短28个文字里掩藏不住的浓浓烈思乡之情。
想家,是谁都避不开的情感软肋。不论一个人活得多么自我,想家,依然是他内心深处最脆弱的伤口。
李白也不例外。
2020年5月18日
龙城

〈 END 〉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