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山水画,这幅画是最好的范本,它被董其昌称为“天下第一”
山水画是中国画的一个重要画种。
它独立于隋唐,兴盛于宋,在元代偏向写意,更注重笔墨神韵。
而元代山水画,又以元四家最为出色。
元四家中,黄公望“气清质实,骨苍神腴”,吴镇“沉郁苍莽,圆浑润泽”,倪瓒“简淡清劲,荒疏萧条”,王蒙“湿润华滋,厚重繁密”。
其中,王蒙年纪最小,所学最多,也最爱炫技。
王蒙一直就是一个不满足、想要表现自己的人(这一点可参看我的文章《 》)
他这个性从他的绘画上就能看出来、
他的山水画画面很饱满、繁复,使用的技法也颇为多样。
例如《青卞隐居图》,虽有纵141厘米,横42.2厘米的大幅规格,但第一眼看过去感觉还是两个字“密”和“满”。
《青卞隐居图》
实际上,真正的青卞山主峰海拔只有521.5米,而且山势也不像王蒙画的那样巍峨险峻。
青卞山( 弁山)01
青卞山(弁山)2
在王蒙的笔下,青卞山就像黄山、华山、终南山一样壮阔,山高林密、巨石嶙峋。
王蒙忽略了现实,用繁密而又奇特的构图,构筑了一个深邃而巨大的隐居之所,据说这里也是赵孟頫“水精宫”的所在地。
在这幅画上,我们可以看到王蒙学到的所有的皴法技巧,披麻皴、卷云皴、解索皴、牛毛皴等参差合用。树木形态各异,也是各种苔点融汇贯通,如浑点、破墨点、直线点等,相互交织而成。
在这幅画上,墨法层层变化,秀润华滋,董源、巨然、范宽、李成、郭熙诸家的特点都有呈现,就如同金庸《书剑恩仇录》中的“百花错拳”、《天龙八部》中的姑苏慕容武技一般,汇众家之长,令人眼花缭乱。
董其昌认为《青卞隐居图》是“天下第一”的山水画,因为"此图神气淋淋,纵横潇洒,实山樵平生第一得意山水,倪元镇退舍宜矣"。
历代许多画家也被这幅画的气势和笔墨所折服——甚至有人说:如果要学习中国山水传统中的不同皴法和墨法,这幅画无疑是最成功的范本。
王蒙在1368年作的《夏日山居图》也具有同样的特点。
《夏日山居图》
这幅画纵118.4厘米,横36.5厘米,是王蒙61岁时的作品,这时候他的风格和技法已经完全成熟。
这么长的一幅画,如果不是上部留了空间的话,光看山体部分,还是非常紧凑的。
峰峦重叠,山势巍峨,以蛇形向上盘桓——有人说这就是“龙脉”。
王蒙用细细的牛毛皴表现尖细乱碎的山石,用干笔皴出山阳的石面,以浓墨表现背阴处,达到华滋朴茂的视觉效果。
树木与山体皴染融为一体,苍苍莽莽,郁郁葱葱。
前面的大树还看得出是松树,后面的山坡上的就是王蒙自由的发挥了,反正他只是画出他的感觉,至于什么品种,对不起,哪怕你问王蒙他自己也不知道。
左下角露出茅屋一侧,有两人在行礼交谈——也许这就是王蒙隐居生活的写照。
这幅画是王蒙传世作品中最晚的一幅,张大千对此画甚是喜爱,多次到好友家中观赏此画,还曾于1947年“背临”过一幅。
现在这幅画收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藏,现在你也可以上故宫博物院的官网去看(我写的内容和故宫的介绍可以结合起来看哦)。
王蒙的传世作品除了我介绍的这几幅以外,还有《春山读书图》、《夏山高隐图》、《秋山草堂图》、《花溪渔隐图》、《林泉清集图》等,大部分都是大幅全景式的作品,气势壮观、元气磅礴,把多种皴法交织在一起,尽显笔墨功夫。
《春山读书图》
《夏山高隐图》
《秋山草堂图》
《花溪渔隐图》
《林泉清集图》
本文是《趣谈中国汉字/书法史》姊妹篇,《笑画中国美术史》(暂名)系列文章。每篇一分钟,收获受用一生的知识,你值得拥有!加关注看之前文章,及时提示更新。转载请标明出处,欢迎出版社与我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