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律失常早搏中医方剂
心律失常早搏中医方剂
心血管疾病
-- 过早搏动
概述:过早搏动简称早搏,为心律失常中最常见。其发生原因是由于窦房结以外的异位起搏点提前(过早)发出激动所致。按异位激动起源,通常可分为房性、结性、室性三种,其中以室性早搏最为常见。本病的病因有以下的几个方面:1)健康人在精神紧张、吸烟、饮酒、失眠、过度劳累均可发生。2)器质性病变,常见于冠心病、心肌炎、心肌病、风湿性心脏病等。3)药物影响,如肾上腺素、咖啡因、洋地黄等。4)急性感染,如:上呼吸道感染、胆囊炎、扁桃体炎等。早搏一般借助听诊器多能诊断,心电图检查对确诊更有帮助。
方1
{处方组成}红参5克、丹参15克、苦参15克、当归15克、麦冬15克、五味子15克、茯苓15克、
柏子仁15克、甘草15克、炒枣仁20克、琥珀3克。
{用法}上药加水煎煮2次,取药汁混合均匀,分2次服,每日一剂。
方2 三参生脉饮
{处方组成}人参6克、丹参15克、苦参15克、麦冬12克、五味子6克、。水煎服,每日一剂,早、晚各服1次,10天为一疗程。
功效:益气养阴,活血通络,清心复脉。
{处方来源} 摘自《四川中医药杂志》1997,(6)
方3 健脾宁心汤
{处方组成}黄芩30克、太子参30克、麦冬15克、五味子15克、茯苓20克、柴胡12克、白术12克、砂仁6克、丹参20克、三七粉4克、(冲服),水蛭6克、香附30克。水煎服,每日一剂,7日为一疗程,1~4疗程总结疗效。
功效:补气养血,活血化瘀 。
方4 平博三参汤
{处方组成}红参5克、丹参30克、当归10克、桂枝10克、炙甘草10克、苦参20克、茯苓20克、
麦冬20克、五味子6克、酒常山15克、薤白10克,每日一剂,分早晚服。30天为一疗程,服药期间,停服其他抗心律失常药物。
功效:益气养血,平博复脉。
方5 平津汤
{处方组成}黄芪、丹参各30克,麦冬、五味子、熟黄精、赤芍、川芎、桂枝、柏子仁、炙远志各12克,沉香3克(后下),
另琥珀末5克装入胶囊,分两次吞下。
上药每次加水500ML煎成200ML,1日2次,20天为一疗程。
服药期间,停用其他抗心律失常药物并每3~7天作心电图一次以资对照。
功效:益气养阴,活血化瘀。
方6病毒性心肌炎后遗症频繁早搏(气阴两虛)
治 法:益气养阴。
方 名:复方生脉散
处 方:党参12克,麦冬9克,五味子6克,丹参15克,青龙齿15克(或白龙齿但功效稍微弱点,先煎)琥珀粉1.5克(冲服)。
水煎服,每日一剂。
心悸(四)名老中医经验
名老中医治疗经验
1.功能性心律失常(朱锡祺) 心动过速:太子参15g麦冬15g五味子6g淮小麦30g甘草6g大枣7枚,丹参15g
百合15g、生龙牡各30g、磁石30g。心悸甚—加生铁落30g,便秘加生大黄3-4.5g。
2.阵发性心动过速(费一峰)三参珍灵汤:太子参、丹参各18g、苦参18-24g 珍珠母30g、磁石30g
缬草(可用甘松代)、桑寄生各15g 、炙甘草6g。阴虚—加生脉饮;胸阳不振,痰浊瘀阻者—加栝楼、薤白、
桂枝、半夏等;气滞血瘀—重用丹参,加黄芪、赤芍、桃仁、红花等。
3.过早搏动(夏翔)
(1)活血宽胸汤:丹参15g川芎、葛根、玄参、麦冬、玉竹各15g。适用于心脉瘀阻,心阴亏损,多属于器质性早搏。
(2)养血宁心汤:当归、党参各12g麦冬10g五味子5g淮山药30g大枣5枚,炙甘草9g远志5g茯神9g。适用于气血不足,
心神不宁,多属于功能性早搏。
4.房室传导阻滞(顾宣文) 麻辛附子汤加味:麻黄30g 熟附子15g细辛9g、肉桂15g 龙骨30g牡蛎30g 檀香9g
郁金12g 、红花12g 、川芎12g 炙甘草10g。体会:麻黄用量宜大,可由30g增至120g,并采用多次分服法,
使药力持续而稳定在一定的水平上,在治疗中并无发汗之弊。
专方辨证论治
一、过早搏动
1.心率1号 黄芪 党参 五味子 炙甘草 当归 熟地黄 丹参 降香(后入)石菖蒲各30g。水1200ml浓煎成600ml,分3次服,
10天为一疗程。功用:益气滋阴,理气活血,养血安神。
药理研究:黄芪、党参调节细胞的代谢功能,促进心肌细胞内cAMP的增加,间接改善心肌细胞的电生理特性;丹参、当归、降香增加冠脉血流量和心肌营养血量,利于消除局部缺血、损伤、炎症、瘢痕引起的异位自律性;甘草能增强心肌功能,提高中枢神经的兴奋性,有利于抑制异位自律点;地黄浸膏中等浓度时有强心作用,并能通过影响心脏的电生理特性来抗心律失常;
五味子能调节中枢神经及自主神经的功能;菖蒲具有明显的抗心律失常作用。合之具有控制心肌细胞的自律性,改善心肌的传导功能的作用。
2.益气活血温阳补肾方 生黄芪 党参 补骨脂 麦冬各15-30g桂枝9-12g炙甘草 赤芍 淫羊藿 鹿衔草各15 g 五味子9 g
红花6 g 、生地30-45g 丹参30g水煎服,日1剂,1个月1疗程。功用:益气活血,温阳补肾。
3.养心定搏汤 生地30-60g 麦冬12-24g、桂枝15-30g 党参15-30g 炙甘草12-30g 麻子仁10-20g、 生姜3-8片 红枣10-20枚
阿胶10-20g(烊冲)生龙牡各30g生龙齿130g川芎10-15g 丹参15-30g、琥珀粉1.0-1.5g(吞)。用水约1500ml,黄酒250-500ml,
浸泡30分钟以上,然后煎头汁600ml(或煎头汁400ml,二汁200ml混合)。煎煮到最后几分钟,可将锅盖打开,使酒气散尽,
乘药汁热时溶入阿胶,分2-3次服,每次200-300ml,琥珀宜以蜂蜜适量调服,日1剂,症状减轻后可隔日1 剂。
4.三参稳律汤
红参6 g 丹参30g 苦参15-30 g当归30 g 麦冬12 g 五味子12 g 薤白9g 茯苓15 g 炒枣仁30g 琥珀粉3g(冲)。水煎服,日1剂,
2次分服。功用:益气化瘀,养阴宁心。
二、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
1.炙甘草汤合生脉散加减太子参15g麦冬12g黄芪12 g 炙甘草9g 生地12g五味子10g阿胶10g(烊)、大枣3枚酸枣仁10 g 丹参10g
红花10g。水煎服,日1剂。功用:益气养阴,养血安神。
2.定心汤
龙眼肉30 g酸枣仁15 g 山茱萸15g 柏子仁12g生龙骨12g生牡蛎12g乳香3g没药3g。水煎服,
日1剂。功用:补益心脾,养血安神。
3.三参汤
苦参20 g 丹参15 g 党参20g 大枣6枚。水煎服,日1剂,2次分服。功用:益气活血安神。
药理:苦参的有效成分主要是生物碱、黄酮类、甾醇、氨基酸等,其抗心律失常作用机制可能与其抑制心肌细胞的自律性和兴奋性,延长有效不应期有关。丹参主要成分为丹参酮。其作用主要是扩张冠状动脉,增加冠脉血流量,改善心脏功能,同时还能抗凝,促进纤维蛋白原溶解,并能扩张周围血管而降血压,另外还有镇静、镇痛作用。党参主要成分为皂甙、糖类及微量生物碱,具有生高红、白细胞,升高血糖,增强机体抵抗力,降低心肌兴奋性,扩张周围血管而降压等作用。大枣能降低血中胆固醇,增加血清蛋白,同时具有营养心肌细胞的作用。
三、心房扑动和心房颤动
1.复脉散
肉桂1.5g人参2g三七2g沉香2g阿胶5.5g北五加皮0.5g大黄0.5g朱砂0.5 g 珍珠0,5g川贝3g元胡5 g 琥珀粉1g.研粉,每剂含生药24克,每日8g,3次冲服,治疗1-4周.温阳复脉,宁心安神.
2.重镇安神方生龙牡(先煎)各24g首乌藤24 g 鸡血藤24g 紫石英(先煎)18g 紫贝齿(先煎)18g 、当归18 g 炒枣仁12g 远志12 g
柏子仁20g 合欢皮20 g 炙百合20g 丹参15g琥珀粉3g(冲)朱砂1g(冲)水煎服,日1剂。益气养心,安神定悸。
3.宁心复律汤人参9g(另煎)麦冬5g五味子9 g 桂枝6-9 g赤白芍各6-9 g丹参30g甘草9 g 生龙牡各25g(先煎) 琥珀粉6-9g(冲)。
水煎服,日1剂,分2次服。双补气阴,调和阴阳,活血通络,安神定悸,
通调血脉,调整心率。(银川市中医医院主任医师董平)
四、房室传导阻滞
1.温通复脉汤 党参10-15 g、黄芪10-15g 柴胡10g 干姜10g升麻10g肉桂1.5-3g(后下) 白术10 g 、当归10g 陈皮10g麻黄3-6 g
细辛3-6g 制附子10 g 炙甘草10g。水煎服,日1剂.或作丸剂.每次3克,日3次.
益气补阳,温经散寒,提高脉率.(中国中医研究院西苑医院及老年医学研究所陈可冀)
2.强心饮 党参 黄芪 丹参 麦冬各15g 益母草30g、附子9-15g 淫羊藿12g 黄精12 g 甘草6g。
水煎服每日1剂。温阳益气,活血通脉。
现代研究:附子、麦冬有明显的强心作用。附子注射剂还能对抗垂体后叶素所引起的大鼠心肌缺血和心律失常;黄芪对正常心脏有加强其收缩的作用,对因疲劳而陷于衰竭的心脏,其强心作用更为明显;丹参具有抗心肌缺血,扩张冠状动脉及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并对心率紊乱有较好疗效;黄精有防止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小量益母草碱能增强离体蛙心的收缩力;淫羊藿有扩张冠状动脉作用,对垂体后叶素引起的大鼠急性心肌缺血有保护作用,并能明显缩短肾上腺素或毒毛旋花子甙K所引起的实验性心律失常。
3.参附汤合冠心Ⅱ号加减 党参12g 附子10g (先煎) 仙灵脾12g 桃仁 丹参 红花 川芎 当归各10g。水煎服,日1剂。温阳益气,活血化瘀。动物实验及临床观察均发现附子能增强心肌收缩力,改善窦房结及房室传导阻滞,希氏束心电图证实附子能缩短A-K间期,有类似于β受体兴奋剂异丙肾上腺素的作用。
4.生脉饮合补阳还五汤 黄芪30-60 g、丹参30-60g 地龙 太子参各20-30g 五味子 当归各10-15 g、 川芎 桃仁 红花各10 g
水煎服,日1剂。温养心肾,通阳复脉。
过早搏动(早搏、期前收缩)
详细介绍什么是早搏,其发生的机制及共同的心电图特征是什么?
在心脏的搏动过程中,有时会发生一个或数个提前出现的异位搏动,称为过早搏动,又称为期前收缩,简称早搏。早搏是主动性的异位搏动,是较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
引起早搏的原因有很多,有一些健康人的心脏也可能发生早搏,而在病态心脏更易发生。健康人发生早搏往往有一些人为的诱因,如情绪激动、饱餐、过劳、上呼吸道感染、胆道系统的疾病、电解质紊乱、药物作用等。过早搏动约40%发生于心血管疾病,易发生早搏的心脏疾病有冠心病、高血压性心脏病、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肺源性心脏病、心肌炎、心肌病、心包炎等。引起早搏的其他疾病有甲状腺机能减退、贫血、低血钾等。各种对心脏的刺激性因素,如心导管检查,由于对心壁的直接刺激,可出现房性或室性早搏;在心导管检查过程中过度用力,或过快地抽取血液标本,或加压快速向心脏腔内注射造影剂等,都可以发生过早搏动。心脏手术时对心脏的按压、牵拉或者进行瓣膜分离、安装心脏起搏器都可以产生过早搏动,这些刺激因素一旦消除,早搏就可以消失。应用某些药物也可以引起过早搏动,尤其是洋地黄类药物,其他如咖啡因、异丙肾上腺素等,停用这些药物早搏可以消失。
目前,关于早搏发生的机制有三种观点:一种理论认为是心肌的局部存在一个兴奋性增高的异位起搏点,这个异位起搏点,在某种因素的诱发下,主动地发生激动,使心房或心室发生提前搏动;另一种理论认为是由于折返,即窦性冲动下传时,一部分心肌尚处于相对不应期,而当其余部位的心肌激动已完毕,激动再传至这部分心肌时,可使这部分心肌产生一次提前搏动;还有一种观点认为:在心肌内,特别是在心室肌内存在一个活跃的、有一定节律的异位起搏点。
早搏的共同心电图特点是提前出现的单个或两个异位节律的电激动,常因干扰下一周期的正常心律而出现代偿间歇,少数是插入性的。可依其出现的频率而人为地分为偶发早搏、多发早搏、频发早搏。某些频发的早搏可出现一定的配对规律,如二联律、三联律;如先后出现的早搏之间在时间上存在一定的倍数关系,而与正常节律之间则没有固定的偶联时间关系,此种早搏可出现在心动周期的任何部位,因而可以产生房性或室性融合波。
早搏能影响健康吗?
在临床工作中,经常有人问:“早搏”能影响健康吗?前面已经谈过,心脏的跳动是受窦房结指挥的。在正常情况下,窦房结发出的规律性的冲动,经过心脏的传导系统传至心房和心室,从而带动整个心脏的跳动。由于某种原因使心房内或心室内的某一部分心肌的兴奋性过高,或者由于传导系统发生故障,这时就可使正常节律中突然出现提前兴奋与收缩,这种情况就是早搏,又称为过早搏动或期前收缩、期外收缩。根据早搏起源的部位不同,可分为房性、房室交界性与室性早搏三种。最多的是室性早搏,其次是房性早搏,最少见的是交界性早搏。早搏是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有人报告在无症状的正常人群中,连续24小时观察动态心电图,可有50%的人出现早搏;连续48小时观察,则有70%~80%的人出现早搏。
通常情况下,心脏跳动时,自己是感觉不到的。发生早搏时,由于心室强力收缩,可以感到心脏跳动;再由于早搏后有一段停顿间隙,故又可有心跳停顿的感觉。各人感觉不一致,有的说是心脏荡了一下,有的感觉心脏欲从喉咙里跳出来,有的为明显心慌不适。此外,还可伴有胸闷、恶心、咳嗽、头昏等不适。也有的人甚至发生频繁的早搏,可毫无感觉和症状,仅在医生听诊或心电图检查时才被发现。
心脏整齐、规则的跳动,主要是搏出血液满足全身组织器官的需要。发生了早搏,尤其是室性早搏,可使心搏出量减少。但是,每分钟少于6次的早搏,对身体健康几乎无影响。偶发房性早搏,所减少的冠状动脉血流量仅为5%,偶发室性早搏减少12%,两者对脑循环均无影响。每分钟多于6次的频发早搏,情况就不一样了,它可减少冠状动脉血流量达25%左右,减少脑循环血量8%~12%,减少肾循环血流量8%~10%,这样对健康就会带来一定的影响。但是,关键在于有无器质性心血管疾病,如果有严重的心脏病,那么频发早搏会导致心肌缺血、心绞痛或心力衰竭。频发房性早搏常为心脏病人发生心房颤动的信号,频发室性早搏可发展为室性心动过速,甚至心室颤动而猝死。如果无严重心脏病,即使早搏频发,也不至于造成严重后果。临床上,功能性即生理性早搏甚为常见。正常人在过劳、紧张、激动、焦虑不安时,或在大量吸烟、饮酒、喝咖啡、喝浓茶时均可发生早搏,也可在休息或卧床睡眠时发生;老年人可在便秘后发生。这种功能性早搏在诱发原因去除后即可消失,对发生者作全面深入的检查,也无任何心脏病证据可见。有些健康者出现几个早搏后,思想上十分紧张与恐惧,这样反而促使早搏增多。
病理性早搏也不少见。它是在各种器质性心脏病或其它病理情况下,如发热、贫血、甲状腺功能亢进、风湿活动、高血压、低血钾、严重缺氧或某些药物中毒时发生的。
可以说,这种早搏出现是心肌缺血与损伤的一个重要信号。例如冠心病心肌梗塞病人发生早搏常提示有严重心肌缺血;风心病病人的早搏常提示心功能不全;高血压性心脏病人的早搏常与心室肌肥大及劳损有关。
总的来讲,老人与儿童出现早搏常为器质性的。若早搏时出现心绞痛或心力衰竭,则肯定是器质性的。凡是有气急或心脏扩大等心脏病表现,或者具备冠心病易发因素(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肥胖,家族史等)的人出现早搏,多为器质性。
器质性早搏对健康有程度不同的影响,应当在医生指导下及时而合理的治疗。
房性早搏的临床表现及心电图特征是什么?
房性早搏多数见于正常人,通常不引起自觉症状,亦不会引起循环障碍,有时病人可诉心悸、胸闷。疲劳、焦虑、吸烟、饮酒、喝浓茶、饮咖啡、洋地黄中毒、心房病变、心力衰竭、心肌缺血及心肌梗塞均可引起房早。不同疾病引起的房早可出现不同的伴随症状,心脏听诊可听到心脏搏动突然提早出现,而后为延长的代偿间歇,早搏的第一心音较正常响亮,第二心音弱或听不到,早搏的脉搏弱,或者摸不到。
其心电图特征有以下几点:
(1)提前出现的P′波(P′波可重叠于前一窦性搏动的T波中)。
(2)P′R间期正常或轻度延长。
(3)P′波形态与窦性P波不同。
(4)P′后QRS波群可正常或畸形。如有畸形QRS波则称为房性早搏伴室内差异性传导。如P波无QRS波,称为未下传房早。在同一导联上,如果P′的形态及配对间期不同,称为多源性房早。
(5)常有不完全的代偿间歇,即包括房早在内的两个正常P波之间的时间短于两倍的正常PP间距。
室性早搏的临床表现及心电图特征是什么?
在窦房结冲动尚未抵达心室之前,由心室中的任何一个部位或室间隔的异位节律点提前发出电冲动引起心室的除极,称为室性期前收缩,简称室早。
在正常人群中,室早可因一般的因素而诱发,例如吸烟、喝浓茶、饮酒、情绪紧张、过度疲劳、消化不良、血钾过低、甲状腺功能亢进、服用某些药物等,有的甚至查不到任何原因。在器质性心脏病中,最常见于冠心病、风湿性心脏病、高血压性心脏病、心肌炎、心肌病及二尖瓣脱垂等。
室性早搏是一种常见的心律失常,病人常诉说心悸、胸部有“撞击感”。大多数在心脏听诊时即可做出诊断,早搏的第一心音较正常的第一心音响亮,第二心音微弱,或者听不到,这些特点与房性早搏相同,但室性早搏后的代偿间歇时间较长,属于完全代偿间歇。如果室早频繁发生,有时不易与心房颤动区别,可让病人活动一下,若体力活动后,病人心率加快,而节律趋于规则,则室性早搏的可能性较大,因为人体活动后,窦性频率增加,克服了异位心律的显示。
如果每次正常心搏后均随一个室性早搏,则形成二联律,多见于洋地黄中毒,不是洋地黄中毒引起的二联律,常提示有器质性心脏病。室性早搏多见于正常人,要判断室早的性质,必须综合分析,如果早搏由烟、酒等一些诱因引起,多属于功能性的,一般勿需治疗。对于器质性病变引起的室早,要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给予治疗。
室性早搏的心电图有以下几点:
(1)提前出现的宽大的QRS波群,QRS波间期大于0.11秒,其前无过早的P波出现。
(2)P波可出现在ST段上或埋在QRS、T波内,R-P时间常在0.12~0.20秒,P波与提前的QRS波无关。
(3)ST段及T波方向常与QRS波方向相反。
(4)通常有完全性代偿间歇(即早搏前后两窦性心搏相隔的时间为正常心动周期的2倍)。
(5)有时室早夹在两个连续窦性搏动之间,称为间位性或插入性室性早搏。
(6)有时形成二联律、三联律,或室性早搏形成短阵室速。
(7)在同一导联上,可见多源性室性早搏,室性早搏的形态不同。
如何判断室早的危险程度?
一般的室性早搏当然没有生命危险,不要过分担心。但有时频发的室性早搏,尤其是早波的R波落在前一个搏动的T波上,即RonT,这时会发生室性心动过速,甚至发展为心室颤动,就会危及生命。对于室性早搏,Lown′s将它分为若干级别,级别越高猝死的危险性越大,特别对于急性心肌梗塞病人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美国Lown的分级如下:
0级:无室性早搏。
Ⅰ级:室性早搏<30次/小时。
Ⅱ级:室性早搏>30次/小时。
Ⅲ级:多形性室性早搏。
Ⅳa级:成对(成联律)早搏。
Ⅳb级:室性心动过速。
Ⅴ级: R波落在T波上(Ron T)的室性早搏。
最近,有许多研究发现,室性早搏的数目随年龄的增长而增加。对Lown′s分级多数专家认为,该分级仅适合于心肌梗塞病人发生的室性心律失常。这主要是由于一部分健康人中常可检出Ron T 的室性早搏,却无一例促发室性心动过速、室颤。且Ron T现象可出现在安装起搏器的病人心电图中,尚未发现可促发室性心动过速或室颤。目前,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判断室性早搏危险性,主要依据以下几点:
(1)基础心脏病变,如严重的心肌梗塞,严重的缺血,心肌炎或室壁瘤等;
(2)心功能状态;
(3)电解质是否紊乱。
心脏功能状态良好,无器质性心脏病病人的室性早搏一般属于良性的心律失常。有严重的器质性心脏病,心功能明显受损的病人,如室早≥Ⅲ级,则认为是危险性高,有猝死可能的心律失常。
心肌梗塞后的病人发生室性早搏怎么办?
传统的观念认为,心肌梗塞后的病人如发生室性早搏,则有可能促发致命性的室性心律失常,如室性心动过速、心室颤动。室性早搏对急性心肌梗塞后病人的预后究竟有没有影响,有多大的影响,近年来的研究表明:对心肌梗塞后无症状的室性早搏,进行抗心律失常治疗,虽然室性早搏得到了有效的控制,但并不能预防病人心源性猝死的发生。
目前世界上多主张:
(1)如病人发生的室性早搏无症状,同时心律失常对预后无影响的,对这些病人的心律失常可不必处理。
(2)如果有室性早搏,病人无症状,但心律失常对预后有影响的,对这些病人首先应对基本病因治疗,纠正心力衰竭,处理原发病。可以采用一些抗心律失常的药物,如β阻滞剂。
(3)有室早、有症状,但心律失常对预后无影响的,如果是青年人,可进行手术或消融术;
对有症状而无缺血性心脏病复发或加重的病人,应慎重选用抗心律失常药,以防止药物致心 律失常作用,或带来其他副作用而使病情恶化。
(4)如果发生的室早有症状,并且早搏对预后有影响的,应给予心脏电程序刺激,进行抗心律失常药物筛选。如果用药后,单形性持续性室速不再被电程序刺激所诱发,说明该药有效。应用该药,可降低病人发生心源性猝死的机会。但也有人主张采用手术或消融术切除或破坏形成心律失常的病灶,对于不能接受这些治疗措施的病人,可植入抗心律失常的起搏器
根据中医辨证分型 ,可采用中药单方验方来治疗早搏 ,有一定疗效。今介绍常用方剂如下。
加味炙甘草汤
常用治疗早搏的方剂。适用于气阴两虚 ,有肝肾阴虚 ,心肾不交者。表现为心悸、胸闷、气急、头晕、失眠、乏力等。
方剂组成 :炙甘草 10克 ,党参 30克 ,黄芪20克 ,桂枝 10克 ,生姜 5片 ,生地黄 15克 ,麦冬 1 5克 ,熟地 15克 ,麻仁 10克 ,
大枣 10枚 ,酸枣仁 10枚 ,茯神 15克 ,远志 10克。煎成总量200毫升药液 ,分 3次饭前空腹服用 ,每日 1剂。
早搏灵
适用于气阴两虚者。
方剂组成 :黄芪 50克 ,炙甘草 20克 ,麦门冬 20克 ,五味子 15克 ,生地 15克 ,炒枣仁 20克 ,水煎后 ,分早、中、晚 3次服用 ,每日 1剂。
早搏方
适用于心气虚、气虚血瘀、气阴两虚者。
方剂组成 :党参 30克 ,黄芪 20克 ,麦冬 15克 ,丹参 20克 ,郁金 10克 ,山豆根 15克 ,苦参10克 ,桂枝 10克 ,牡蛎 15克。每日 1剂 ,分 2次煎服。具有扶正祛邪 ,益气滋阴、调整阴阳、活血化瘀和宁心安神等功效。
宁心律汤
适用于气阴两虚、心肾不交或功能性室性早搏者。
方剂组成 :酸枣仁 30克 ,龙眼肉 20克 ,当归 15克 ,珍珠母 30克 ,党参 30克 ,丹参 30克 ,五味子 15克 ,石菖蒲 12克 ,琥珀 (冲 )1. 8克 ,朱砂 (冲 )0. 2克 ,甘草 6克 ,大枣 3枚 ,水煎 2次 ,分 2次口服 ,每日 1剂。
苦参制剂
适用于心悸而脉数的病人。
方剂组成 :苦参 20克 ,益母草 20克 ,炙甘草 15克水煎服 ,每剂煎 2次 ,每日 1剂。 1周为一个疗程。
养心镇惊汤
适用于惊恐所致心悸不安的病人。
方剂组成 :白茅根 15克 ,天竺黄 9克 ,龙骨20克 ,牡蛎 20克 ,钩藤 12克 ,忍冬藤 12克 ,磁石 15克 ,生白芍 15克 ,
朱砂 3克 ,石菖蒲 10克 ,水煎服 ,每剂煎 2次 ,每日 1剂。 10天为一疗程。
早搏停验方
适用于气血两虚、瘀血阻滞者。
剂组成 :常山 3克 ,苦参 15克 ,姜半夏 9克 ,茵陈 15克 ,瓜蒌皮 15克 ,虎杖 9克 ,丹参30克 ,炙黄芪 30克 ,炙甘草 9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