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省的大学名额之争是为了平均一张纸
打造最具人文精神的自媒体公众号
点击上方“老杨品谈”关注
个人微信:yangyu1970s
老杨品谈>>>>>
各省的大学名额之争是为了平均一张纸
■文|老杨
马上就高考了,今年各省为了争夺招生指标闹得不亦乐乎。为各路媒体的大神们提供了口水素材。争的原因是因为不公平,敢于向不公平开口这是社会的进步,为争取公平政府官员能亲自上阵也是进步,有为民说话的意思。但这背后是挺可悲的现实。
...1...
招生指标的分配是计划经济时代遗留的产物。实施计划经济的目的除了国家能集中力量办大事外,也有追求公平的目的。所有人都说现在没有1980年代前公平了,试问一下,你还想回到那个公平的计划年代了吗?有人和我说,我就想回去。我说,每月按计划供应你二两食用油,你回去吗?问的人无语了。经济的市场化是方向,计划经济是国力弱的时候的一种无奈的选择。
要有一种认识,绝对的公平本身就是一种不公平。
中国自古就是一个善于变革的国家,几千年来,为了公平我们产生了十七个朝代(大方向分),换了三十多年姓氏的皇帝。从陈胜、吴广时期就打出了“均贫富、等贵贱”的旗号,事实上都是在“均贫”,都是在 “等贱”。历史的事实证明,“均富”、“等贵”是无法做到的,能够追求的是人本身的平等,在一定社会条件下的平等。而“均富”、“等贵”的共产主义早就被认为是无法实现的乌托邦了。
在无法追求“均富”、“等贵”的情况下,有一些人开始向往“均贫”、“等贱”,这是一种可怕的想法,是一个民族对自信的放弃。
我们回到高考的问题上来,计划性的招生、地域性的指标分配的初衷是为了公平。如果一直实施一张考卷、一个分数段会把经济、文化落后的地区的一些考生永远挡在大学校门之外,就造成了地域性的歧视,长时间下去就会使一个地区的人被这个社会边缘化、下等化。但这个政策在执行过程中、在社会进步的过程中出现了问题。问题集中表现为了地方性的保护,又制造了公平下的不公平。既然一张考卷、一个分数段是不可取的,但是不能有这个走回头路的想法。
人们会想,为什么不按各省考生人数比例平均分配各大学的招生名额呢?这也会出问题,就是不同地区的生源水平相差太大,造成大学的教育水平下降。就是因为地方保护性的招生,我们的大学现在也出现了这样的问题,我们的高等教育水平极低。
2014年联合教科文组织做了一次世界各国大学对科技贡献的调查,并做了一个排名。在近五十年里中国大学对科技的贡献几乎为零。
具体的排名是:1、美国,2、英国,3、日本,4、法国,5、德国,6、芬兰,7、以色列,8、瑞典,9、意大利,10、加拿大,11、荷兰,12、丹麦、13、瑞士,14、澳大利亚,15、挪威,16、比利时,17、俄罗斯,18、新加坡、19、韩国,20、中国台湾。
这个排名中除了俄罗斯和意大利外,差不多都是世界上最富裕的国家和地区。这也就不难解释为什么北欧几国为什么都油得流油了,是科技的力量。俄罗斯和意大利是两个很有意思的国家,在科技贡献上不少,为什么不富呢?这两国人有共同的特点——又懒、又爱玩。可喜的是这个排名里有中国的影子——中国台湾。值得一提的是现在的德国不太强调人人都上大学,接受高等教育,而强调一个人真正对社会的贡献,有点“等贵”、“均富”的意思。但在现代科技的贡献上德国是最大的,全世界的科学导师差不多都出自二十世纪初的“哥庭根学派”,包括中国的钱学森、季羡林、深圳大学的创始人张维。
...2...
招生指标准的地域性分配明朝就有了,叫南北榜。就是南方一个考区,北方一个考区。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是在明初北方的考生总是考不上,并出现过0蛋的现象。古代的科举是官员选拔,都让南方人去北方当官不利于对地方的治理,明朝才出现了南北分片的考法。后来也出问题了,出了个南直隶的考区,南直隶就是朱元璋的老家安徽凤阳,权力了左右科举。
到了清朝,对各地区的科举也是有名额的,叫“学额”。清朝是通过控制地方府学、大学、中学、小学的数量来控制地方招生。也就是到了清朝想科举是要有学籍的,要在这些学校里上学。清朝学校的设置是有原则的叫:文风高下,钱粮丁口多寡。这个原则使清朝的大部分官员来自文化底蕴深而富足的江南地区,西北地区也被边缘化了。
中国自古就是个最会玩考试的国家,中华文明没有像其实古文明一样灭绝,科举制度居功至伟,西方现代的文官选拔制度就是还自中国的科举制度。这里说的文官是指公务员,不是民选的官员。官员都是民选的,公务员是要考试的。一般是民选的没工资,公务员是干实际工作的有工资。
...3...
今天各省为了争名额而纷纷向教育部发难是为了结民怨,是为了搞平均。可现在中国高等教育的当务之急真不是搞平均,或者说在这件事上搞不了平均,当然更不能搞权力保护。
而真正要做的是怎么建设发展有用的大学,培养真正的人才,而不是往“大学文凭孵化厂”里多塞几个蛋。塞进去的是蛋,孵出来的是纸。
面对毕业即失业的悲惨现实,考生家长也应冷静面对,是把孩子培养成一个有生存能力的人,还是一个只有一张标签的大学生。这几年从就业率上看,高职的就业率远远高过大学本科。这是一个社会的发展的导向,比其他导向更能说明问题。
对于高校招生改革的办法很多人都在想,也提出了很多的改革思路,但我认为想搞平均是最不可取的。
但有一样东西可以均等,那就是机会,给每个学生同样的机会。这样,改革的方向就是放开入学关,把紧毕业关。能这么做吗?现在还不能,但以我们现在的出生率和大学的规模来看,申请制入学也不会太遥远。
人生不过三万天,
行走江湖几十年。
看淡成败荣辱,
追求快乐一天。
关注身边小事,
感受世界万千。
快乐时光尽在《老杨品谈》。
草根谈世事,凡人品平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