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一直活在历史的镜子里,中国人的三个梦……
接前天的内容:《编瞎话儿和认知革命》
1
赫拉利认为:认知革命是智人大脑内部的连接方式发生了一次改变,智人不再以现实生活为依据来思考问题,有了想象的能力,开始讨论一个个“虚构的故事”,从而有了大规模的人类合作,使智人走上了快速创新之路。所以“想象的真实”替代了“现实的真实”。
赫拉利的这本《人类简史》以及去年出版的《未来简史》,抛开了传统历史学的史实依据,以生物学、遗传学、人类学、考古学、生态学和生物工程学等现代科学为基础勾画出了人类发展的基本路径。
结论是:人类历史的发展没有其必然性,一切都是偶然的结果,而推动人类进步的并不是我们所认为的现实基础,而是人类主观的想象。
如果说《人类简史》是一部历史书,还不如说它是一部审视历史发展思路的书,因为真实的历史永远不都存在,我们认为的史实早都被淹没在了时光的尘埃里。
智人“虚构的故事”的能力是从“八卦”开始的,“八卦”别人给智人提供了想象的空间,“八卦”别人的主观意图是证明别人错了,而它的一个副产品是:“八卦”自己永远是对的,最后自己信了,这就是理想或都叫做愿景。
中国古人对社会有三个愿景:天下大同、小康社会、治世兴邦。也就是“大同梦”、“小康梦”和“治世梦”。
2
“大同梦”出现在周朝之前。天下大同是古代儒家宣扬的“人人为公”的理想社会,为中国古代社会的基本思想底框。天下大同是也孔子的理想,他讲“四海之内皆兄弟也”,中华民族应该亲如一家、情同手足。
为什么古人会有这样的一个想象呢?
因为生产力低下、物资匮乏、来自自然界的生存威胁大,所以要讲团结、讲平等、讲公利,要不然个体人没法生存。天下大同的愿景使人愿意牺牲私利,为公利付出一切,是集体主义的来源。
天下大同是共产主义的原始版,也成了人类有“虚构故事”的能力之后的第一个愿景,也是永远的愿景。
中国人对天下大同下的社会秩序有一个美好的想象叫“路不拾遗、夜不闭户”。
远古社会为什么能做到“路不拾遗、夜不闭户”呢?因为根本没有剩余产品,没有什么可丢的,也没有什么可偷的。
天下大同的社会在中国古代社会实现了吗?没有。
大同社会的主要政治形式是禅让制,尧把位子禅让给了舜,舜把位子禅让给了禹。
大禹治水之后农业有了长足的发展,有了剩余产品,禹就把位子传给了自己的儿子启。
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是为了公利,为什么治了水之后就不禅让、图私利了呢?
因为在权力能带来巨大的私利之后,在欲望的驱使下私心战胜了公心。物质的丰富摧毁了中国人的大同之梦,王权统治开始出现,也就是中国的第一个王朝夏朝,中国开启了家天下之路。
家天下的统治模式带来了两个恶果。
一是人类的等级制合理化;
二是统治者的欲望无限膨胀。
这样的结果就是:谁都想成为统治者,只要是有机会。
夏朝统治者的欲望膨胀到极致的时候就出了个夏桀,不思进取,骄奢淫逸,商汤取而代之。
但商朝的统治者并没有摆脱夏朝的兴亡之路,殷受(商纣王)酒池肉林、荒淫无道,牧野一战中,周武王率领诸侯联军击败商军,帝辛见大势已去,便躲进鹿台(今河南鹤壁),将多年来搜刮的美玉宝器堆在身边,命人放火焚烧鹿台自焚而死,商朝灭亡。
到了商之后,天下大同的故事再也编不下去了,因为人人都有私心。
商的统治者就又编了一个故事叫小康社会。
小康社会的本意是把家天下合理化,怎么往下编呢?
因为原来是天下为公,所以还要以天为基础,那就要定义一下天。天下上谁的呢?天的,但天管理不了社会,天就要找一个人管理这个社会,天找的这个人叫天子。
天是董事长,天子是总经理。总经理再把天下分成多个子公司叫分土封国,简称分封。这个子公司的总经理叫诸侯,也叫国君。诸侯再进行分封,就成更小的子公司叫家,家的总经理叫士大夫,这就是国家。
人人有家、人人有国,都在自己的国和家里好好生活,这就是小康社会。
周天子的私心在于,让人抢私利先在家里抢,所以就有了继承权之争。再不行就让他们在国里抢,实在不行让他们在国与国之间抢,然后周天子当裁判,反正抢不到他那里。
结果就出现了春秋争霸、战国七雄。还好,这时周天子还能当裁判,虽然晋国三分(韩、魏、赵)、田氏代齐的时候周天子已经知道这个故事编不下去了,可天子的位还在。
公元前256年,秦破洛邑,杀周赧王(羞惭的王),周朝灭亡,小康社会的故事终结。
但天下大同、小康社会的梦想一直存在于中国人的心中,一直到现在。
汉朝取代秦之后,就开始想,编个什么故事才能让人相信呢?君权神授。
董仲舒的君权神授、天人感应理论一点都不高明,只不过是天下为公、我是天子的升级版本,但还是有一个最大的BUG,百姓永远没有皇帝生活好的问题怎么解决?。
这就有了另一个故事——治世兴邦。
治世就是治理出盛世,由皇帝戴领你们过上好生活。
这个盛世要怎么治呢?先要治乱,因为总有人要造反,汉武帝时期最典型的就是“吴蜀七国之乱”。所以治世的根本目的就是治乱,没有乱怎么办,自己制造点乱。
谁能治乱兴邦,谁就是明君圣主。
治世兴邦这故事管用吗?当然不管用,因为出明君圣主的概率太低。
但这个故事可以反复地讲,从此中国人走上了“治乱循环”的找明君之路。
到了大清之后,明君圣主治乱兴邦的故事再也讲不下去了,孙中山又提出了人类最早的想法——天下为公。
新中国成立后,实施公有制,理想是实现共产主义。
改革开放后,我们又回到了第二个故事——小康社会。
只不过有了新定义,最早的目标是年人均收入500美元,后来又提高到年人均收入3000美元,按平均数我们早就达到了。统计局统计2017年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5974元,按1:8的汇率都超过了3000美元,只等消灭贫困,小康梦就实现了。
按照古代的顺序下去,下一个故事就是治世兴邦,也就是中国梦。
实现治世兴邦就要先治乱,也就是打虎拍蝇,然后呢?
然后就是盛世太平……
3
儒家把政通人和、社会安定之世称为治世,把政治昏暗、社会动乱之世称为乱世。
儒家治世标准有四条:
1、人民生活富足,不过度劳累;
2、上下风气正,人民知书达理,治安好,人能保持心中的仁善;
3、政治清明,不腐化,贪官污吏、酷吏少,上层道德修养高;
4、国力强盛,军队素质高,不乱发动战争。
对比这四条,我们一直停留在治世这个水平上,并且历史又再一次重演。所以意大利著名文艺批评家、历史学家、哲学家克罗齐说:一切的历史都是当代史。
而以色列历史学家赫拉利的《人类简史》和《未来简史》的主要观点是:
研究历史的目的是摆脱历史对人类的束缚。
这种思想给世人开了脑洞。
我们一直讲以史为鉴,把历史当镜子,能照出来什么呢?还是我们原来的样子。
2014年10月10日,全国高尔夫球场总经理年会在山东荣成石岛召开,大会第二天请来了易中天先生做有关“中华文化内核”的演讲。
易中天说:
中国梦是古已有之,以前有三个,一个是“大同梦”,即是天下大同。夜不闭户、路不拾遗。这是因为当时没有可以偷的!一个是“小康梦”,那是西周东周时期的梦,都不可能实现。最后是“治世梦”。
到了“治世梦”的时候,中国人就又有了三个梦。
第一个梦是明君梦,想要一个仁慈、英明的皇上。因为山高皇帝远,就有了第二个梦——清官梦,指望有个清官、好官。最后是侠客梦,如果没有清官,就希望有一个侠客可以夜闯官宅,为民除害。如果三个梦都圆不了,就去读武侠小说。这是武侠小说和电视剧在中国流行的原因。
所以,我们一直在历史的镜子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