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专栏】周彩萍 || 举手之后
今天我讲《美丽文字 民族瑰宝》这课前,加固了朝代更迭,汉字的起源与发展和历代书法名家的相关知识。开讲后,我的信心仍不足,担心还有我忽略的盲点走进课堂,让我措手不及。
教学时,我向大家普及、铺垫过“夏商周,秦两汉,三国两晋南北朝,唐宋元明清”的朝代更替口诀,把甲骨文、金文,小篆、隶文、楷文出现的时间都详细讲过,叮嘱学生记住清癯之美,圆融之姿,端庄典雅之态的都分别指哪种字。我越深入讲解 越忐忑,担心我的知识积累不够应付如此包罗万象的一节课。
这时,有人在我没有提问时举起了手。平时我是鼓励积极举手发言的,因为“举手”是一个学生在认真听课,能积极互动的标配。所以每每一有人举手,我都欣然允答。但是今天的开讲,我原本就不自信。我犹豫着要不要中断我正讲得兴头上的内容,让他置疑。如果他的这个问题我接不住,为师者的颜面将受到挑战。我要冒这个险吗?
我一边拖延着继续讲,一边若无其事地时不时瞟一下那只突兀的小手,它还笔直倔強地举着!引得四周频频狐疑侧目。课堂气氛渐渐有些微妙。
无奈,我示意他发言。他立即发问:
“既然商朝才有文字才有甲骨文,那么夏朝没有文字怎么办,如何交流!秦朝才统一度量衡,那夏商周的钱财如何流通,用汉字怎么表示⋯⋯”
他连珠炮的问题让我不敢信口胡诌。我说结绳记事,他又细究如何结绳。我干涩着噪音,说等老师查阅资料后,再回答你。他不满意地坐下,眼里分明写着“你讲不清楚你还讲⋯⋯”
这种举手之后的尴尬,我虽遇得不多,但每次都提醒我,教学需要的广度和深度,知识越全面,课前准备越充分,越能更好驾驭课堂,知无不言 言无不尽,对答如流,才能让学生尊重、信服啊!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