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碗面条害死7口人,生活中我们必须避开哪些食物!
近日一则新闻备受大家关注。
黑龙江的一家人在国庆假期聚餐时吃了一种传统面食酸汤子,引起严重中毒。
中毒者的女儿称:当天共有12个人,9个人吃了四姨做的酸汤子,8个人去世了,住院治疗至今已经花了20万元,后期可能还需要百万元的治疗费。
省卫健委初步定性为由椰毒假单胞菌污染产生米酵菌酸引起的食物中毒事件。
俗话说“民以食为天”。
我国除了历史文化文明于世界,还有各类美食。食物种类繁多,但吃得美味的前提,是要吃得安全!
前段时间云南省卫健委发布食用菌子注意食物中毒的提醒,近期黑龙江省卫健委又发布酵米面食物中毒的预防,关于各种食物中毒的新闻总是层出不穷,让我们不得不再次提高警惕。
酵米面为什么会造成灭门惨案
酸汤子,又称“汤子”,“馇子”,是用玉米碴子水磨发酵后做的一种粗面条状食物,吃起来有酸味的香气。但这一发酵过程极易被各种微生物污染,产生对人体有害的毒素!
据黑龙江省鸡西市政府部门通报,10月5日,鸡东县兴农镇一居民与其亲属9人在家中聚餐,食用自制“酸汤子”(已在冰箱冷冻一年)引发食物中毒。经医院化验检测,食物中黄曲霉素严重超标,初步判定为黄曲霉素中毒。
黄曲霉素是我们最常见的食物中毒“元凶”之一。
1993年,它被世界卫生组织(WHO)癌症研究机构划定为I类天然存在的致癌物,是一种毒性极强的剧毒物质。其毒素很容易污染玉米、花生、高粱、小麦等,危害性在于对人及动物肝脏有破坏作用,可导致肝癌甚至死亡。
食物霉变会产生黄曲霉素
但你要说一家人吃了一道菜,多数人都死了,因为黄曲霉素超标,可能性很小——因为它虽然有强致癌性,但短时间内致死的风险并不高。因此,一定还有另一种毒素,造成了该起事件的悲剧。
据黑龙江省卫健委食品处发布的消息,经流行病学调查和疾控中心采样检测后,在玉米面中检出高浓度米酵菌酸,同时在患者胃液中亦有检出,初步定性为由椰毒假单胞菌污染产生米酵菌酸引起的食物中毒事件。
米酵菌酸是酵米面的主要毒素,它对酸、氧化剂和日光不稳定,但其耐热性强,经煮沸和高压不被破坏,因此不论制成何种食品、采用何种日常烹调方法都不能破坏其毒性。
一般临床表现为上腹不适、恶心、呕吐、轻微腹泻,严重者可出现黄疸、肝肿大、呕血、意识不清、烦躁不安甚至休克死亡。 由于该类食物中毒发病急、多种脏器受损、病情复杂、进展快,且目前尚无特效解毒药,故椰毒假单胞菌酵米面亚种食物中毒的病死率高达30%~50%。
警惕各种自制食物
生活中很多人都觉得,买来的食物肯定有各种添加剂,自制的会更健康,但事实上,很多自制食物反而更危险。
比如自制的泡菜可能存在亚硝酸盐超标的情况,自制的罐头、火腿可能被肉毒杆菌污染产生肉毒毒素,自制的药酒可能引发急性肝损伤......
由于家里没有严格的灭菌环境,自制的酸奶容易被各种杂菌污染导致腹泻等情况。而自制的梅子酒/葡萄酒则容易甲醇(假酒中毒就是摄入了过量的甲醇)超标,中毒严重者会失明甚至死亡。
而吃这些东西的人,可能觉得反正已经高温消毒过了,就可以放心大胆去吃了。但在发酵中存在的像黄曲霉毒素、米酵菌酸,通过正常煮汤的水煮是没有办法破坏的。
所以说,发酵类的食物最好从正规渠道购买,不要自制食用,同时要经常检查一下家里存储的粮食,如有霉变的情况,就不要再吃了。
食物放进冰箱就安全吗?
回到此次的黑龙江“酸汤子”中毒事件上,一开始很多人认为是食物在冰箱里放了一年,从而变质导致的食物中毒,尽管事实并非如此,但冰箱确实不是“保险箱”。
首先冰箱并不具备杀菌的功能,它只是在一定程度上能抑制细菌的生长繁殖,推迟食物腐败变质的时间。
其次冰箱里也会有细菌滋生,世界卫生组织曾在德国、英国、澳大利亚等9个国家做过一项家庭卫生状况调查。结果发现,46%家庭的冰箱内部细菌超标,主要是沙门氏菌、李斯特菌、志贺菌等,44%的冰箱内部已经出现霉菌繁殖迹象。
所以说,冰箱里的食物不要塞得太满,也不要囤太久,最好食用新鲜的食材,既健康又安全。同时冰箱还要做到定期清洁消毒,食物生熟分开,以降低交叉感染,减少细菌的大量繁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