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记忆(六):打竹板,响连天

本文作者:李云彪


记得小时候村里最热闹的,除了看电影,就是听讨吃子唱。电影,几个月演一次,听讨吃子唱是常有的事。那时候要饭的大都是失去劳动能力的老弱病残,他们有单个儿的或者两个人组合的,三四个人的少。这些人走村蹿户,沿街乞讨,就是为了有口饭吃。六十年代七十年代,要饭的人最多,有时候,一天好几个,接二连三的,庄稼人朴实,就是再穷也得给一口吃的。在乞讨者当中,有一部分有手艺的人,他们能拉会唱,付出了劳动,给人们带来了欢乐,在谁家门前唱完,主人理所当然要给人家回报。这部分人就是我们常说的民间艺人。

独立行走的单个儿艺人,往往是自拉自唱或自打自唱。自拉自唱的手里拉着二胡嘴里唱着自编自演的曲子,抑扬顿挫,有声有色;自打自唱的一手拿着莲花落,一手拿着竹板,打起了竹板,扬起了莲花落,唱起了开场白:“打竹板响连天,我给大家表一表XXX……”唱完了东家去西家,村里的大人小孩成群结队地跟着看热闹。

双人组合的,往往是会唱的艺人有残疾,领路的人和唱的人手里捉着同一根木棍,小心翼翼、揺摇摆摆地走着。他们关系很亲密,挣下的东西由领路人管理。

大集体时代,后大滩最出名的民间艺人就是黄羊城的杨二小。杨二小,高高的个子,眉目清秀,瘦瘦的,鼻子挺拔,牙齿洁白;衣服虽是简朴,但整整齐齐,干干净净,看起来倒像一个儒雅的文人。杨二小就是由一个老者领着挣吃的,他能打会唱,有一手打竹板的绝活,人们特别喜欢听他唱。一听说杨二小来了,村里的人们就乐了,比看电影还高兴。大家听二小在村里唱了一圈还没尽兴,留下晚上开整本再唱,有的时候一唱就是两三天。

如果是农忙时候,要比平时早收工,吃了饭,赶快去学校门前抢位子听唱。队长早已派人搭好了帐篷,点着马灯。站着的,坐着的,黑压压一片。只见二小走上来,右手高举竹板,左手握着莲花落,上下左右翻飞,头、身体也随着摆动。边唱边打场子,那潇洒自如的气派好比杨子荣威虎上山一样,唱起了开场白:“打竹板响连天,今天来到了XXX,乡亲们亲呀,乡亲们爱,款款儿把我二人留下来……”那扬起的竹板上拴着拖地的彩绸,随着二小的舞动在空中飘了起来,看得人们眼花缭乱,莲花落伴随着竹板的节奏,使二小的唱声婉转动听,似小溪流水一样流入人们的心间。二小唱的察右中旗大滩杀人案《孟凡英》最能打动观众,大概内容是由婚外情引起的一起惨剧。大家的心情随着二小的演唱波动,一会儿平静如水,一会儿又似雷鸣电闪,深深地被孟凡英的故事吸引。

唱得天空群星璀璨,已是夜半时分;唱得人们忘记睡觉,听完还想再听。第二天,由村里主事人领着二小的伙伴挨家挨户地起面,有白面,有莜面,每家至少一碗。

二小来我们村的次数最多。艺人们演唱的大都是现实生活中发生的故事,涵盖爱恨情仇,有悲剧,有喜剧。如广昌隆公社的XX村、土城子公社的XX村,都发生的是悲剧,听得人们张口结舌、惊心动魄。也有古代流传下来的段子。俗话说,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艺人们演唱的故事往往蕴含着警世之理,富有深刻的教育意义。看完后,促使人们去思考。

时光匆匆,转眼之间到了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中国大地掀起了改革开放的春风,人们的生活一天天好起来了。要饭的逐渐减少,记得有一年秋后的一天早晨,我担着一担水正进家门,后面来了一个要饭的,大概六十多岁。我指着堂前的面瓮说:“你自己揭开盖子搲吧,想搲多少搲多少。”那人笑了笑,说:“没见过这么大气的,快你给搲哇,我哪能自个儿搲了。”“没事,你搲哇!”瓮里有碗,我往水瓮里倒水,也没看见那人搲了几碗,千恩万谢地走了。因为这一年我家打得粮多,丰收了,不缺吃的。再后来就没有要饭的了。杨二小也不出来唱了,听说自己组建了民间艺术团,为红白事宴服务。民间艺术团人才荟萃,艺术形式多种多样,吹拉弹唱,各显神通,紧跟时代步伐,传承古代文化,宣传党和国家的政策,传递正能量。

古代有饿者不吃嗟来之食的故事。说的是春秋战国时期,齐国有一年发生了饥荒,路上到处都有饿死的穷人。有一个叫黔敖的贵族,在路边做饭施舍穷人。有一个饿者用袖子捂着脸正好走了过来,黔敖一手拿着食物,一手端着汤说:“哎,过来吃吧!”饿者却说:“我是不吃嗟来之食才饿成这样。”最后,饿者饿死了。

要饭的,不管是否有艺术,都是为生活所逼,我们绝不能低眼相看,要给人家起码的尊重。

在那个物质与文化都十分贫乏的时代,民间艺人虽然为糊口而唱,但他们的演唱填补了人们的文化生活,激励了人们的劳动热情,他们讴歌真善美,鞭挞假恶丑,净化了老百姓的精神世界,为社会进步做出了贡献。

至今,那些民间艺人仍然活跃在广阔的乡间田野之中。


(0)

相关推荐

  • 乌盟民间艺人二后生传奇而可怜的一生【上】

    〓 第 1687 期  〓 文|一笼莜面 [题记]留在文字里的,不应该仅仅就是那些所谓"高大上"人物的名字,也应该给"草民百姓"留个缝隙. 01 10月29日, ...

  • ​【军旅快板】任国民||拉练路上竹板响

    [快板] 拉练路上竹板响 作者:任国民 音频:潍坊苏老师教育培训学校快板团 同志们,大家好, 快来听我表一表. 这次行军搞拉练, 首长英明又果断. 走打吃住藏管保, 基本训练不可少. 练体力,磨毅力, ...

  • 聆听丨博野这位“竹板一打响连天”成网红的老哥

    快板:赞钟南山 表演:李国安 赞伟大院士钟南山 作词:徐孟春竹板一打响连天,听我夸夸钟南山, 钟南山  不一般,当代中国大英贤. 八十四岁雄心在,余热生辉霞满天, 湖北武汉生瘟疫,冠状病毒逞凶顽. 一 ...

  • 乡村记忆(十四):那年我们十五六

    本文作者:李云彪 网络时代真好,一个"五号年华"聊天群,一下子就把我们几十年前两个班(三班.四班)的大部分同学聚到了一起,可以互相聊天了,通过视频也看到了大家的"真面目& ...

  • 乡村记忆(一):水车哗啦啦响

    本文作者:李云彪 大集体时,我们村南北有两块菜园地,每块地有一口水井,并配套一台水车.水车是模仿古代劳动人民用转轮从河水里提水浇地的原理制成的.把类似火炉筒一样的铁皮筒接起来,延伸到井水里,再把有皮圈 ...

  • 从搓衣板上成长起来的军人|乡村记忆|黄石明月

    本文作者      黄石明月 从搓衣板上成长起来的军人 黄石明月 黄石河(即巫水河绥宁古名,编者注)畔傍晚时分,霓虹灯闪烁,风儿轻轻,月儿郎朗.河面微波荡漾,闪烁的灯火或远或近,高低各异,倒映在这河面 ...

  • 乡村记忆||大喇叭秦腔小喇叭戏/轩诚清读(第513期A)

    轩诚浅语: 90年代初我参加工作时,被分到了文艺部戏曲组,每天下午负责主持一档名叫<戏曲金唱片>的栏目,心里老大不情愿,因为我觉得这个节目没几个人听,也没有什么好主持的.后来有机会去到了郊 ...

  • 承德的乡村记忆:相隔了40年的两次送亲

    唢呐声声,身着红衫的壮汉颠着花轿,长长的送亲队伍行走在山路上,欢快喜庆.这是电影电视剧里的送亲场景,现实生活里,我是没有见过的. 聘姑娘是大事,送亲也就成了重要的环节.第一次参加送亲,是在70年代中期 ...

  • 【乡土情缘】龙云华:乡村记忆

    乡村记忆  文/龙云华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每年清明时节,烟雨纷纷.清明假期到来,空气里总是弥漫着一股哀伤的味道,国民心境进入悲痛欲绝的状态.上坟.挂青.祭 ...

  • 【名家典藏】总第1020期 齐凤艳诗歌六首 || 你按响铃铛,桃花扇动翅膀

      总 第 1020 期  名家名人典藏      平 行 宇 宙          -- 诗 电 影 世 界 --     订制专属视频加微信:yspl090806 作者|马文秀  诵读者|意华 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