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昌河还有多少谜底待揭? 安昌河...
安昌河还有多少谜底待揭?
安昌河是涪江右岸一级支流,发源于北川县山王庙北坡,此段为苏苞河;在安州城南与茶坪河汇合后,以东南流向永兴镇老鸦林进入市区;过永兴镇转向东流,于石塘乡南塔嘴注入涪江。
安昌河是继涪江之后,绵阳第二大母亲河;虽然长度、宽度、流量、水质等都比涪江逊色;但“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也留许多悬疑之谜。
绵阳最早的土著人在何处?
绵阳人绝大多数是“客家人”,即清初“湖广填四川”迁绵州定居。较少的土著人氐、羌为少数民族分布在平武北川山区。商、周时的“濮”人,战国时的賨人、“僚”人已被汉人同化。而绵阳最古老的土著人“涪”部落,5000年前的原始社会,在安昌河新皂河段,边堆山上出现了绵阳先民的生活面貌。边堆山原始人遗址面积约2万平方米,文化堆积层2至3米厚,出土文物数万件。是川北乃至四川盆地内首次正式发掘的最早的新石器时代遗址,对探索“巴蜀文化”起源,乃至寻求四川盆地文明起源,具有重要意义。考古学家誉为“天府之国的金瓯一角”,也是绵阳最古老的土著人——“涪”人的生活、繁衍地址。
飞来石何时飞入安昌河?
绵阳人都知道飞来石,但是如何从罗江飞来?又是何时飞来的,却是个谜。
一种是传说。三国刘备取西川,军师庞统被张任射死白马关,张飞报仇在落凤坡筑点将台练兵,无奈山高坡陡进度太慢。夜间,庞统托梦,指点张飞用钢鞭驱石赶土,天明定可完工。是夜,张飞赤膊挥鞭,几声吆喝,满山黑石变成猪群奔向点将台;有一大猪行动迟缓,被张飞一鞭击飞向绵阳方向,落入安昌河变成飞来石。至今,德阳、罗江一带还流传着“张飞赶猪”的传说,时间当在汉建安十九年(公元214年)。
一种是陨石说。比较可信,飞来石年代应在明代或以前,《直隶绵州志》记载,明万历中(公元1594年前后),梅国楼在飞来石畔建纯阳阁;知州李承露于万历二十二年建飞石亭为证。
饮马渡的来由
安昌河双马大桥处,古代为西河渡口。刘备取西川,涪城为根据地,御营坝是蜀汉军队屯兵的地方。张飞及部下来往涪关和御营坝之间,必须要经过西河渡口待渡,军马常在此饮水。绵阳人怀念蜀汉君臣,特命名西河渡口为饮马渡;西乡平坝为御营坝,以兹纪念。
炭码头的来历
安昌河在今百盛购物中心,炭码头污水站处,拐了个急弯,由西向南流去。此处自安昌河堤及南河闸坝建成后,形成了最壮丽的江段之一,曾被誉为绵阳的“外滩。”
上世纪四十年代以前,安昌河尚能通航,绵阳所需的过冬御寒木炭,是由安县、北川山区经安昌河运来。运木炭船只靠近城区最近的码头当在人民公园南侧,小西门长兴街(原涪江纸厂江边)。解放前,我曾到炭码头玩耍,这里还十分繁华:码头、木船、茶馆、酒馆、船工、挑夫、闲游人等,是劳动人民活动的场所。后来,安昌河水流日益减少而断航;解放初期开辟为西河农贸市场,因涪翁堰出水口经此入安昌河,堰上有两座小石桥,又称双桥市场。
安昌河尾段是涪江故河道?
安昌河尾段(炭码头至南塔),在清康熙三十一年(1692年)前曾是涪江故河道。
炭码头处,安昌河走向突然由西向南大转弯是有缘故的。翻开绵阳市区图详细观察就会发现:这条向南的大水弯与涪江故河道,北边的涪江二桥西头,涪翁堰入水口在一条直线上。一是从历史上印证了1692年,涪江暴涨穿濠改道冲毁了绵州东北二门,形成了当今的涪江新河道;从涪江二桥经碧水寺前、东方红大桥至三江汇合口;二是从地理位置上(地图上)进一步证明涪江故河道的原走向,涪江二桥头涪翁堰进水口(省建六公司预制厂处)、五一广场、跃进路、成绵路、福安巷、人民公园广场到炭码头。
1692年前的安昌河尾段,是在炭码头处汇入涪江的,而不是如今的现状,安昌河炭码头至南塔段不是安昌河,而是涪江故河道。(汤毓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