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千苦难,唯修心可自保:一生有福的人,都是“静修无境”的能人

陈继儒在《小窗幽记》中写道:“宠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望天上云卷云舒。”

人立身于忙乱复杂的世道之中,不管是受到别人的荣宠,还是被别人辱骂,倘若总是纠结,那么我们终究是自己把自己推入了深渊之中。

相反,如果我们能够让心随风而动,不过分受外界的侵扰,那么,我们会发现,自己的心变得沉静了,人也变得不再计较了,生活也越过越舒心了。

正如王阳明所言:“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

在这个世上,“山中贼”太多了,它们处在生活中的每个角落,因为它们本身就代表了外界无休止的纷争干扰,以及那些让人揪心的闲杂琐事。

而想要破这个“山中贼”,我们首先要做的,就是要把“心中贼”破掉。因为你战胜不了自己,过不了自己这一关,又何谈能够战胜别人呢?

所谓“修身先修心。”你的心怎样,你的品德就怎样。因为一个人的态度,一个人的内心选择,将决定这个人未来会走怎样的道路。

万般琐事加身,唯修心可自保。历经红尘俗事千万件,不如内心通透照天明。

万千苦难,唯修心可自保

佛说:“人生有八苦:生、老、病、死、求不得、怨憎会、爱别离、五阴盛。 ”

这八苦,是我们这辈子也无法逃避的。也可以这么说,我们终其一生,无时无刻都需要跟这八苦打交道。

有些人面对这“八苦”,不是变得满心颓废,就是变得闷闷不乐,一点也没有直面人生苦难的积极模样。

曾有人说,想要不吃苦,你就得把苦难融入到你的骨血之中。当你有所经历后,你就会明白,所有的苦难,都是来渡你到美好的彼岸的。

我们做人,想要渡过苦难,不能永远都望天打卦,而是需要自己有所行动。所谓“天不渡人,唯有自渡。”我们每个人,都是自己灵魂的摆渡人。

如何才能渡过“苦海”呢?那就是“修心”。一心可明天下事,一心可明万众生,一心可明往来事,一心可渡有缘人。

古人云:“此心光明,亦复何言。”

人之根本在心,而心之根本,在于融汇世间之规则,包纳无穷之寰宇,静气凝神,凡事皆可通达,烦恼自当随风而逝,只留下一片清净。

万千苦难在前,修心乃治“苦”之良药。

一生有福的人,都懂得“静观待变”

当修心到了一定的境界,我们就会感觉,这世间的一切都在变,就连我们自己的容颜相貌也在发生变化。而唯一有可能没变的,也许就是我们的“内心”了。

王守仁有言:“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

这句话,其实它的“唯心”观点是特别鲜明的。但是,它却告诉我们一个道理,你的内心可以自由选择世界,而这个世界,也许正在和你的内心发生着或多或少的交融。

当你身处在茫然困境时,如果你总是看着“困境”去做人,相信你的路是走不远的。因为人的心灵,终究承受不了过多的苦难。

当你身处在富贵之境时,如果你变得愈发骄横,总是因为“富贵”的外象而让自己的性格心态有所改变,到最后,祸患将不期而至。

修心,修的是佛家的“静心”,修的是儒家的“入世心”,修的是道家的“自然心”。当这三种心态我们能融会贯通时,最后就将成为一种“静观待变”的明心。

我们不能逃避社会,所以只能入世。我们入世之后,不可能事事都顺心如意,所以只能顺其自然。而当世道变得愈发复杂难测,我们终究得“安静”下来。

真正有智慧的人,都是能以不变而应万变的强者。要知道,世间之事都在变,而你想有所成就,那么就得静观待变,以此来抓住机遇,修炼自身的品性。

修心者,处无境

在佛道两家看来,有和无其实是相通的。你拥有了,其实也失去了。你失去了,同时也就拥有了。

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上帝给你开了一扇门,那么他也就会给你关上一扇窗。

没有任何事儿是完美无缺的,包括我们的人本身,包括我们的生活,包括我们的往后余生。又有谁能保证,自己就一定能够顺心如意呢?

我们要知道,人生不如意事儿十之八九,这是常态。而在这“八九”中,多少是“有”,多少是“无”,我们能看清楚吗?看不清楚。

在“一二”的幸福中,多少是“有”,多少是“无”,我们能看明白吗?看不明白。

可不管是“八九”的痛苦,还是“一二”的幸福,我们都要明白,这万事万物,都并非是绝对的,而是相对的。

就像老子所言一般,福祸相依。其实,就是这个道理。有福气了,自然就会有祸患了。而有祸患了,就证明其中肯定蕴藏着“破局”的机会。

知黑才能守白,知雄才能守雌,知荣才能守辱。就像阴阳,就像八卦,就像白天黑夜,就像酷暑严寒,一切都是在轮转的。

而我们的心,也应该要随自然而转变。要知道,一个人的境界,其实就是一个追求“有无”的过程,也是接纳不完美的过程。

当你明白何为“有无”,何为不完美后,你才能看透人生的含义,进而摸清人间的规则,纵观寰宇,容纳天地,拥抱所属于你的福气。

文/舒山有鹿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