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国史话四:1个“老实”的秦君,主动将收复的土地上缴周天子
上一次,咱们将目光聚焦在了郑国,了解了一下他们的第二任国君武公的远大设想。姬掘突通过迁都和联姻,消除了天子的疑虑,巩固了本国的地位,还和申国加强了联系,算是为郑国的崛起及称霸奠定了基础。可是,他娶进门的这位武姜夫人却是位性情中人,由于生长子寤生时难产,便对小儿子叔段偏爱有加,甚至还要逼着武公改立继承人。如此纷纷扰扰,让武公劳心伤神,最终积郁成疾离开了人世。
相较于郑武公的烦恼,秦国的襄公就轻松得多了,不仅自己的努力得到了天子的嘉奖,他的儿子文公也没有辜负他的期望。这不,就在郑武公被武姜母子搅扰的同时,秦文公已经做出了一番成绩,让秦国有了更进一步的发展。那襄公的这位好儿子做了什么呢?咱们这就开启今天的“史话”
英明神武的秦文公
正如前一篇“秦国史话”所讲,襄公在获得平王许诺后,立刻率领秦军与骚扰周朝的戎人交战,并一路东进打到了岐山脚下。当他还想继续往东收复岐丰之地时,老天爷却没有给他留下足够的时间,让襄公怀着遗憾离开了人世。此后,秦文公在西垂宫(即西犬丘)继位为君,守孝期间没有再发一兵一卒,让秦人东进的脚步暂停了下来。不过,大家不必担心文公会因贪图享乐或者胆怯而不再向戎人进兵,因为就在守孝期满后,他立刻带了一小队人马向东出发了,即《史记》所记的“以兵七百人东猎”。
《史记》中关于秦文公东猎的记载
或许,看到《史记》中的记载会有朋友认为文公过于贪玩了,怎么刚刚守完孝就忙于打猎了呢?其实,这哪里是什么打猎,而是秦文公带人去巡视了一下父亲刚收复的这片疆土,看看守孝期间这里发展的如何,有没有戎人再来袭扰,以便他接下来的进一步行动。巡视过后,秦文公心中有了数,直接于第二年率领人马(这里需注意一下,在下刻意写“人马”而不是“兵马”是为了说明此次文公并非出征,而是另有用意)来到了岐山以西的汧渭地区(今陕西省凤翔县西部一带)便停下了脚步。他这是要干什么呢?
原来,文公不愧为襄公之子,不但像父亲一样英勇,还继承了襄公的智慧。他来到汧渭地区后,立刻向众人说出了他心中的想法:汧渭地区是秦国首任国君秦非子替孝王牧马之地,又是秦国第一块封地所在。虽然日后为了对抗西戎,庄公将都城搬到了西犬丘,使得这里于幽王之乱时落入了戎人之手。但此时这块秦国的故土已经被襄公夺了回来,是该到了秦人以诸侯的身份荣归故里了。于是,文公立刻命人进行占卜,结果果然是大吉之兆,遂决定在这里开始营建城邑,待建成后好迁都于此。
汧渭之地是秦人先祖非子当年的牧马之地
六年后(即文公继位后的第十年),汧渭这里营建的新城已经竣工,秦文公本该立刻迁都于此。但富有智慧的文公并没有盲目行动,而是要给这新都搞一个剪彩仪式为秦国祈福,并且为了让这次祈福更像是天意如此,他还自导自演了一出托梦大戏。只见文公招来大臣史敦,向他诉说了自己的一个梦境,梦中一条黄色的巨蛇从天上垂下,它的嘴巴刚好落在汧渭新城郊外的鄜衍之地(鄜,音fu,一声)。文公想问问史敦这到底是吉是凶,到底有什么含义。
大家看看,这哪里是让史敦来给自己解梦嘛,简直就是这君臣二人在作秀啊。作为“助演”的史敦当然不能破坏了“剧本”,赶紧附和说这是上天降下的吉兆,黄蛇就是天帝的化身,应该在鄜衍这里进行祭祀。于是,文公“听从”了史敦的建议,赶紧安排人在鄜衍这里建造祭祀用的场所,即鄜畤。待到鄜畤建设完成,举行祭祀用的祭品也准备好后,文公率领众人在这里又一次以三牲礼祭拜了白帝少昊,完成了新城的剪彩仪式。再往后事情就简单了,既然是天意如此,秦国顺顺利利迁都到了新城,也不会有任何人出来反对,而这座新都城因处于汧河、渭河交汇之处,便取名为“汧渭之会”。
秦都“汧渭之会”的大致位置
那各位是否明白了秦文公迁都于此的深意了吗?其实,文公迁都依然是为了完成父亲带领秦国向东发展的遗愿。并且,“汧渭之会”既靠近岐山又处于岐山以西,在不违背平王最初封赏的同时,还能缩短秦国主力与王畿内戎人的距离,便于日后发兵收复岐丰之地。再有一点,秦国既然迁了新址,自然要推行一系列新的政策,诸如开始任命史官记事、开始确立三族之罪法规等等,都是从此时开始的。秦国百姓也在文公的带领下开始脱离蛮荒,变得越来越开化了,即《史记》所载的:“民多化者”。
通过这十余年的发展与积淀,秦国终于又做好了出征的准备。因此,秦文公果断下令,于他继位后的第十六年发兵东进,要与王畿内残留下来的戎人进行决战。而决战的结果,想必大家也猜到了,秦国人已经做了如此充分的准备,那些被围在岐丰之地的戎人只得任人宰割了。那秦文公既然收复了周朝的失地,又有平王那个“放飞自我”的口谕,秦国应该可以踏踏实实地占有这片丰美的土地了吧。但接下来发生的事情,可以说是文公韬略、智慧的最高体现。
只见文公在夺回岐丰之地后,并没有按照父亲襄公的意思把族人带到这里,反而下令将留在该地的大批周朝遗民迁往岐山以西。他这样做的目的名义上是保护这些遗民安全,实际上就是借机将这些本属于周王室的百姓变成了秦国的子民。这不仅大大补充了秦国的人口、提高了生产力,还能把东部最先进的技术带回自己的国家。那人都迁走了,剩下的这片岐丰之地该怎么处理呢?文公非常“老实”地将岐山以东的这一大片土地主动上缴朝廷,向平王表明自己的忠心。
秦文公将岐丰之地交还给周王室
也许说到这里又有些童鞋要发问了,这个秦文公是不是傻啊,天子都许诺秦国只要打到哪里就能拥有哪里了,完全没必要还回去呀。可大家想想看,就算文公拿下了这片荒废已久的残地又有什么用呢?戎人在这里已经祸害了二十余年,岐丰之地可以说除了废墟、荒草、战争遗骸以外没有一点有价值的东西。秦人来到这里也不能立刻利用起这片土地,还要花大量的人力、物力去清理战场和开垦荒地,甚至还会让平王感到不满而疏远秦国,岂不是更加得不偿失吗?
一时占有岐丰之地,对秦国并不有利
所以,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秦文公比他父亲的眼光还要长远,他瞄准的是秦国未来的发展,而不在乎这一土一地的短期所属权。那秦国在襄公之后又有了文公这样一位英明的国君,接下来想必会有更大的发展吧?答案是显而易见的。并且,秦国在发展的同时,还发生了一些稀罕事,只不过下一次咱们又不能停留于此了,而要将目光再次移到中部地区了。那下次作者又要说说哪一个国家呢?嘘,这是个秘密,等下次开讲时,各位就知道了。
【关键词云图简史】
为了方便广大史学爱好者能快速回忆起相关的历史内容,作者“闲叙春秋”将在每篇文章结尾奉上“关键词云图简史”,通过8-12个关键词,帮助大家回忆文章内容,希望各位读者喜欢。
本文关键词:文公还土、襄公薨、文公守孝、孝满东猎、营于汧渭、鄜畤祭祀、迁都汧渭之会、发兵东进、收回岐丰、迁周民、上缴岐东之地。
关键词云图简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