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明才丨插头的春天

  严寒过去是春天,我和人类成为朋友,我的名字叫插头。我在人们的工作和生活中;我有一个时髦的称呼:为人民服务。

  自从人类发明了电,我就和大家的生活紧紧结合在一起。因为我的工作实在单调,人们可以忘记我是谁,但是可不能不把我放在眼里哦。

  说起我的来历,里面有段精彩的插曲,下面我就给大家分享一下。在我没诞生之前,人们用电时习惯把火线和零线剥去外衣直接伸入插座工作。这种简单快捷、节约成本的方式深受人们的青睐;其实里面埋藏的危险成本却不是金钱所能估量的。首先,人们这种只顾眼前利益忽视安全工作的做法是极其愚蠢的行为。在这里我不一一繁述,最后的结果只能是吃了亏的人才能感觉到。当今的社会是金钱左右的春天,有文化和经济头脑的人从来不干这些赔了夫人又折兵的买卖!

  试想,两根水火不相容的导线置于同一插座里工作;无疑于沸腾的油锅里撒进一把盐。导线因缺少铜柱“领袖”的缘故,“兄弟”二个来到插座居住后,就开始卖弄自己的看家本领。导线“哥哥”首先做上下运动,导线“弟弟”不甘落后,前赴后继做左右运动,他们这些无休止的恶作剧简直让人们正常的生活苦不堪言。

  漆黑的夜晚需要电的“陪伴”,在明亮的灯光下工作、学习是人们的生活习惯。但是,俏皮的导线“兄弟”却在插座里做肆意妄为的运动。此时,奇迹马上出现——导线两“兄弟”因为插座空间狭小的原因他们开始反目成仇。导线“哥哥”首先在插座里张嘴发出“吱吱”的叫声,导线“弟弟”听到后不甘示弱马上做出“哧哧”声;然后“兄弟”两人齐心协力开始做上下、左右的动作。随着导线“兄弟”闹剧的增加,明亮的灯泡发出忽明忽暗的光;这种不和谐的气氛让人们不胜其烦。这只是闹剧的序幕,真正的悲剧还在后面。

  十.一前夕,某事业单位的干部职工正在欣赏新中国诞生的故事片《开国大典》。导线“兄弟”又把昔日自相残杀的本领拿出来演示!结果,电视机因供电不足的原因映屏的画面出现时有时无的斑马线。此时,有人提议说是不是插座里面的导线偷懒了,看看他们想干什么!一个管电的癞娃伸手在导线上轻轻摸了一下,导线“哥哥”做了一个坏坏的笑,然后恶作剧般狠狠电了他一下。

  这个半辈子都是电工的年轻人第一次见识了电的正能量!他一边失声惨叫一边抱怨说:电这玩意真它妈的厉害,看不见摸不着电人还怪求厉害里!今日幸亏老子命大,否则明年的今日就是老子的祭日。

  懒娃的结局让大家看在眼中,记在心上。随后大家提议说,得想办法把导线兄弟固定在一个特殊的位置上;否则吃亏的还是咱不懂电的老实人。俗话说,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正当大家苦思冥想用什么样的办法解决眼下的燃眉之急时,一个年轻的科学家把插头研究出来了。他来自遥远的美国,他不但发明了灯泡而且还把巩固导线兄弟的——插头研制出来了。他的名字叫爱迪生,希望大家能记住他。

  从此,导线“兄弟”有了合法的身份:插头!在最初的年代,因为原材料紧缺和经济水平较低等原因;插头只能以塑料为材质,它只能身穿单纯的“衣服”出现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现在大家使用的插头已从结构简单的模式中脱颖而出、走向美观实用等方面发展。改革开放后,随着物质的丰富和思想观念的彻底解放,插头又以艳丽时尚的外衣呈现在世人的面前。

  从此,插头在方便人们生活、工作的同时又以时尚俏丽的面孔展现在科技发展的前沿。此时,城乡居民居住条件也得到了很大改善;插头又以贵妇人的身份从昔日拥挤的大杂院出现在规划整齐的居民小区。伴随着房主人的官位升迁插头再次出现在宽敞明亮地单元套房中。如今,凡是有高层的地方就有插头的身影出现。最初,插头只是一个默默无闻的地下工作者;盛世年华中插头在工作的同时还以华丽的色彩调剂着人们的生活环境。

  当年物质匮乏人们解决不了最基本的温饱问题,给插头的身价是两角人民币现在人们手里有钱就觉得很任性。人们的性格就像升空的火箭脱离地球那样潇洒,他们愿意以市场价格十五倍的代价购买下我依然觉得很划算;当初要是没人发现我,即使大家付出再多的金钱也买不到我——插头!

作 者 简 介

作者简介:  梁明才 1970年5月1日生  河南渑池县人.1990年开始文学创作.先后在《三门峡日报》《开封日报》《小说天地》《新安晚报》等报刊发表作品数百篇。著有《乡村风情》、《人生380度》《社会长镜头》《咱爸咱妈这一生》等文学作品.现致力于文学故事和小说创作。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