闪闪发光的,不是你,而是那块招牌

很多习惯,自己未必喜欢,却常常在不知不觉当中,做了出来。

比如,先敬罗衣后敬人。在人际交往中,目光所及之处,差不多也是心思所及。在利益攸关的商场中,更是如此,——甚至远甚于此。看的,不仅仅是你有否衣着罗衣,足踏宝马,更进一步,还要看你名片上的第一行,那个金字招牌。如果就职于行业里稍有地位的公司,名片拿出来,哪怕只是一个小小的办事人员,也能比小公司的正经老板,得到更多的热情招呼。而悲催的小老板们,“五花马千金裘”装点着,有时也难入刁钻一点的法眼。

也许是因为习惯了笑脸相迎和恭敬对待,有些人在大公司待得久了,渐渐把自己捆绑到牌匾上,自以为牛得金光闪闪。殊不知,别人敬的不是你,而是你身后的招牌

一个大公司里的普通员工,到了外面,得到的待遇只是普通的好:不甩脸子,礼遇有加,能优先就优先。出门谈事,名片一递,对方恭恭敬敬放到桌面,开口闭口贵公司如何如何。同类产品,质量上相差不多,因为有一些光环加身,以及品牌效应,你的报价就能在别家的基础上加几个点。对方就算是老板自己来谈,也只能听你的。

混到了中层,能够做一些决策的事情,鞍前马后的人就过来了:某经理长某经理短,某经理一定给我们机会合作。有些桌子底下的事情,也有份了。公司上面的伺候好,下面的指挥好就行。对方出场的,往往是重量级能话事的人物。自己只要大致了解一下情况,细节不用管。服务?几乎可以当作不存在。合作当中遇到什么问题,哪怕是自己的过失,也能硬气地甩锅。

等到高层,公司里面围着的人自然多了起来,外面的人想见一面,还得打通各个关节,没那么容易。有很多的机会,是去各个地方露脸发言,讲几句车轱辘话。如果能亲自现身某个项目洽谈现场,已经是天大的面子。要是还能对这个项目略知一二,聊上那么几句,简直快要“谢主隆恩”了。到了这个层级,想想都觉得自己牛。

然而,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能够一直风光若干年的公司,没有几个。各种原因之下,从大公司出来,离开那个闪闪发光的招牌,你才能知道,自己到底几斤几两。

谈事情?就是谈事情而已。甭管之前多么牛,此刻就事论事,就产品论产品。质量不过关?Out。价格太高?Out。服务太差?Out。

不要说,从前怎样怎样。从前牛的,是你身后那个金光闪闪的照片。招牌牛,牛在它的资源、体量、话语权、整合能力,等等等等;不是牛在有你。站在招牌前的你,不过是笼罩在这光芒里,众多小点点中的一个。他人看到的,也是你身后的招牌,和招牌带来的价值。如果不抓住机会提升自己,就算做到了大公司的高层,离开招牌,也还是暗淡无光。

看清楚这一点,是自己发光的开始。

(0)

相关推荐